岳飞被害死的六大原因:岳飞死后手下十大猛将结局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12-27 15:37:54编辑:xuyajun

一代精忠报国的英雄、善于谋略治军严明的南宋将帅岳飞,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没有一次失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文武双全,著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满江红》词成为千古绝唱。

长期以来,岳飞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敬仰,是因为他一方面壮怀激烈,精忠报国,另一方面壮志未酬,却屈死在风波亭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但是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岳飞会身死功灭?

时光过了近千年,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人们不再把观念停留在忠奸之争上。在《国史概要》和许多普及的书里,都明确提出来,宋高宗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实凶手。秦桧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对此也有所描写:审问岳飞的大理寺的官员何铸,向秦桧辩白,说岳飞实在无辜,为什么一定要杀。秦桧讲:此上意耳。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杀害岳飞呢?

一、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是罪魁祸首。

历史上的岳飞既是一个好学习、不扰民、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好色、不爱钱、不贪财的人。有人要送美女给他,被岳飞退回;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上劝了他一次,他从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并且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这样一个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的人,图的是什么呢?难道图我的江山?这让宋高宗赵构心里犯嘀咕。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于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还不如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二、淮西事变是岳飞被害的重大伏笔。

朝廷采用宰相张浚的意见,让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他的部将后来在要求归岳飞节制而不得的情况下,发生哗变,杀了吕祉,率领全军五万多人集体叛变,投降了伪齐。淮西事变,不但搅乱了北伐大计,而且改变了敌我态势和力量对比,北伐收复中原在赵构看来是不行了,急令岳飞转入防御,保住长江防线。淮西事变,使赵构认识到这些军队和他们的首脑是不可靠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但实质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私家军队。要不,老百姓为什么叫他们作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没有一支皇家军?四大主力军全是这些首领们自已拉扯出来拚杀出来的部队,这些兵将只认多少年来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首领,而不怎么认朝廷的。如果再来一次“淮西事变”,甚至回过头来打朝廷,该如何是好呀?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顿军制,把这些军队变成真正的皇家军队!但要整军,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谈。赵构不是个无能的皇帝,他马上开始行动了。第一步是和谈。第二步是剥夺韩世忠,岳飞和张俊三将(刘光世早已交过军权了)的带兵权,让他们离开自已的部队。第三步是把管兵、调兵两权分开,由两个部门管辖。淮西事变,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战派张浚离开了政坛、议和派秦桧当上了宰相,使岳飞由信任到受猜忌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难怪岳飞死后有悼诗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三、提出的北伐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时宜。

据说有一次岳飞为感谢皇上对他的重用,向皇帝表忠心表过了头,他说皇帝您放心吧,我一定要攻克黄龙府,迎二圣回朝。并把此作为北伐的口号。黄龙是金军老窝,捣了也罢。迎回朝的二圣是谁呢?一个是皇帝老爸徽宗,一个是皇帝哥哥钦宗,大家想想,如果他的父亲跟他的哥哥回来,那他的位子还能坐得稳吗?后来秦桧还跑到皇帝那去打小报告,声情并茂的说了一番,还画了三个太阳,意思是提醒皇上,这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啊。高宗口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悦。口号这东西似乎颇为国人所钟爱,它简洁明了,便于凝聚人心,同心协力。如早些年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如近些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无不简洁有力,颇具奇效。可口号这东西也不能乱提,弄不好就会涣散人心,模糊目标,甚至会丢掉身家性命。

四、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

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饮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高宗本来就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战乱败亡,泥马渡江,受了惊吓而不举,本就是大烦恼,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死了,现在的两个皇子还是过继来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认为,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只要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就行了。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五、性格固执以致意气用事。

岳飞一味主战、反对议和的这一点秦桧在遗嘱中也提到说,岳飞和宋高宗因为一件事发生了根本的分歧,以后皇帝便不再喜欢岳飞了。其实,宋高宗对金的态度,可以说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只是从军事上、经济上苦于没有大举兴兵反击金国的本钱。当时金国几乎每三年就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在内忧外患之中的高宗皇帝可以说焦头烂额,高宗一方面重用岳飞等武将四处扑火,高举北伐大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让秦桧牵头一次次对金“议和”,以便得到喘息之机。可岳飞岳飞一味主战、反对议和的想法根深蒂固,没有一点回旋余地,认为皇上如此重用我,就要把金国打出中原,有时甚至不惜和皇帝对着干。高宗为了取得武将对“议和”的支持,特别赐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并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升迁本来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固执的岳飞连上四折表示不接受。并指出,现今的形势不容乐观,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他要求皇上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节”。这样,迫使赵构在三下诏令之外,又好言宽慰。更有甚者有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时,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死罪,何况再三?

六、据说当时还有两个小道消息促成了皇帝杀岳的决心。

第一是说,岳飞三十出头就当上了节度使,岳飞有一句话,说在我朝这些大将里面,能三十出头当节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飞一个人;第二是说,岳飞解了兵权之后,岳云和张宪在湖北襄阳举兵要拥岳飞,武力要挟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结果就偏偏在这个时候,岳飞不合时宜的上表,言词激烈,要求恢复自己的兵权。做法实属太傻,所以授小人以柄,让皇帝更加疑心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关岳飞的死因,并不完全是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了的,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杀害了他,也是屡犯忌讳的个性杀害了他。岳飞的所作所为,在有了所谓“杯酒释兵权”的宋朝,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死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而事实证明,自岳飞死后宋朝又存活了138年,所以说议和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投降。倒是秦桧在自己的遗嘱中让他的后世一定要“远离政治”。

岳飞死后手下大将的结局如何?

岳飞手下十大猛将武力谁第一?

岳飞所部人数最多时达六万多,大小将领数百,在小说中重点描述的只能有六七个,大致计划有这几个人:

第一名,张宪——岳飞心腹爱将

张宪,用斧头枪,武功高强。帅气,洒脱大方,有计谋,有胆识,是岳飞的朋友,亲信,生死之交。

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根据《岳飞传》记载,岳飞,岳云及张宪于风波亭被拉肋而死。

南宋抗金名将张宪,是岳飞最为倚重的部将和助手。张宪与岳飞“从微相随”,岳珂说他“以列校奋身”,是抗金救国的战火中从下层成长起来的将军。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岳云从军,即是在张宪部下,可见岳飞对张宪品行与能力的信赖。岳飞被赐死后,张宪也被判弃市,子孙拘禁,家产籍没。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追复官职,赠宁远军承宣使。 

秦桧、张俊秘密收买岳飞部将中曾因过失受过岳飞惩处的王贵等人,利诱威逼其诬告岳飞谋反,诡称岳云写信与张宪,叫张宪向朝廷假报金人入寇,以助岳飞夺回兵权。这些罪状没有任何根据。他们便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追使张宪根据他们编造的谎言自诬,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张俊最后只好自己动手,编造供词,以告秦桧,将张宪械囚至杭州大理寺。万俟禼,罗汝缉诬岳飞写给张宪等人的谋反信,已被张宪等焚毁灭证。韩世忠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是年岁末,张俊和杨沂中亲赴临安闹市(今杭州市众安桥),将张宪和岳云处斩。张宪家属流放广南和福建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又毁约南侵,宋高宗诏蔡京、童贯、岳飞、张宪等子孙家属,令各拘管州军“放令逐便”。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张宪追复原官。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宋廷追赠张宪为宁远军承宣使。至此,张宪冤案得以昭雪。

第二名,杨再兴,杨家铁枪。武功卓绝,自信,勇毅过人,曾与岳飞一战再战,杀死岳飞弟弟,后为岳飞所收,血战小商河,惨烈而死。

杨再兴是否和北宋闻名的杨家将有关联,这不太清楚。不过杨再兴是确实是河北的武夫,而在河东和关陇地区的一些土著族姓,例如折家、种家、杨家、刘家,在北宋一代都是以世代将门著称。

杨再兴可能和杨家有着某种联系,至少可能是军人世家出身。杨再兴本来是属于游寇曹成手下, 曹成和张用是北宋灭亡北方大乱的时候,纠集了许多散兵游勇和民众起兵,宗泽在任东京留守的时候,非常注意招抚两河的民众武装,就在这时,张用、曹成等人都自愿受宗泽节制,成为宋朝的军队。但是宗泽死后,接任的杜充不能抚众,反而自相残杀。曹成就脱离了宋朝的军队,率领部 下向江淮流窜,成为游寇,到处抢掠。绍兴二年,当时担任神武副军都统制的岳飞奉命追剿曹成。曹成派兵防守贺州莫邪关,被岳飞部下第五将韩 顺夫攻破莫邪关,但是韩顺夫在取胜之后放松警惕,喝酒享乐,埋伏在附近的杨再兴率军突袭,又夺回了莫邪关,韩顺夫被杨再兴杀死。岳飞得报大怒,命令前军统制张宪和后军统制王经一起进攻莫邪关,虽然岳家军占据绝对优势,但杨再兴仍然力战不退,又当阵杀死了岳飞的弟弟岳翻。但是最后曹成终于不能抵挡岳家军的进攻,死伤上万,曹成和杨再兴仓皇逃走。岳家军穷追不舍,最后杨再兴被追兵逼到一个深涧中,追兵本来想射 死杨再兴,杨再兴对追兵们说:“我是好汉,不是杀我,带我去见岳飞!”于是他爬上山涧,让追兵绑去见岳飞。岳飞非常赞赏杨再兴的勇武,亲自给他松绑,也不提过去交战杀死兄弟的事情,对他说:我和你是乡人,我知道你是好汉,决不杀害你。你应当从此改过,以忠义报答国家。杨再兴表示感激,满口答应。从此以后,杨再兴就成为岳家军中的骁将,非常忠诚。

在岳家军的历次军事行动中,杨再兴屡建战功。绍兴六年岳飞主动向伪齐出击,驻扎在卢氏的统制王贵派已任第四副将的杨再兴率领人马收复西京长水县。杨再兴率军于八月十三日进抵长水县境内的业阳,遇到伪齐顺州安抚使张宣赞部下几千人马的抵抗,杨再兴率领人马进行掩击,将敌军击溃,阵斩敌将孙都统,杀死敌兵五百多人,生擒后军统制满在和士兵百余人。杨再兴乘胜前进,十四日到达孙洪涧的时候,又遇到张宣赞亲自率领两千人马凭河顽抗,杨再兴率军奋击,将敌人击溃。于当晚二更夺取了长水县,夺取了马万匹,粮食万余石。绍兴十年,金国撕毁盟约,向南宋进攻。岳飞接到朝廷的出师命令,开始了他挺进中原的北伐行动。杨再兴随岳飞率军从鄂州出发参加北伐。在七月初八的郾城大战中,金军派一万五千精锐的重甲骑兵进攻郾城,岳飞派军迎击,双方展开激战,杨再兴单枪匹马冲入金军阵中,打算活捉兀术,但是没有找到,他一人杀死敌军数百人,身上负伤几十处,才冲出敌阵。由于岳家军将士的拼死血战,金军伤亡很大,被迫退走了。在七月十三日,杨再兴率领三百骑兵巡逻到临颍县小商桥的时候,突然遇到了金军的大队人马,在这场众寡悬殊的遭遇战中,杨再兴率领部下尽力死战,杀死敌人两千多人,万户撒八孛堇,千户长、百户长等大小头目百余人。但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等裨将都陷入了敌人的重围,被金军乱箭射杀,部下全部阵亡。由于天降暴雨,敌人的骑兵不便驰骋,岳家军才得以撤退。火化杨再兴尸身的时候,得到箭镞竟将近 有两升。

杨再兴感于岳飞的宽宏和知遇之恩,所以作战时奋不顾身,阵亡的时候极其壮烈。终宋一代,象杨再兴这样奋不顾身的忠勇将士不少,但是朝廷不能尽用,他们的才干,不能充分应用,他们的牺牲,也没有起到作用,最终宋朝灭亡于外敌。

第三名,王贵,雁瓴刀——出卖岳飞

岳飞结拜大哥,谨慎,细致,是岳飞管家式人物,在军中地位仅次于张宪。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文中有重要章节描写,与岳飞之死也有直接关系。值得认真刻画。

岳家军的主要战将王贵,从岳飞起兵随岳飞转战各地,战功卓著。秦桧等人罗织岳飞罪名时,王贵因受张俊胁迫,参与诬陷岳飞。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艰难,引疾辞职。于绍兴二十三年八月病死。宋廷追赠其为宁国军节度使。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岳飞进据宜兴县,作为抗金根据地,命王贵和傅庆率军二千,破土匪郭吉。

八月,通、泰镇抚使岳飞率军进屯泰州,时王贵任统制,指挥兵马自江阴军渡江。后随岳飞进兵承州,与金军作战。

十月,岳飞军退守泰州后,将战袍与金带赏赐王贵,以奖励承州军功。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岳飞率军前往江南西路,讨伐李成,将军队眷属安置于徽州,百姓诉其舅父姚某骚扰民间。岳飞责备姚某,姚某怀恨在心,乘押马同行之机,向岳飞施放冷箭。岳飞将姚某擒获,令王贵和张宪捉其手,取佩刀刺死姚某。可知自建炎末至绍兴初,王贵和张宪已是岳飞的主要助手。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闰四月,岳飞在贺州破曹成后,令王贵统兵往郴州、桂阳军招降曹成余党。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王贵参加zhenya虔吉、虔州盗匪,自武显大夫、合门宣赞舍人迁遥郡刺吏,落合门宣赞舍人。又与徐庆破盗匪高聚于袁州,张成于萍乡。

绍兴四年(公无1134年)四月,在岳家军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给岳飞的手诏说:“朕尝闻卿奏,称王贵、张宪、徐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方今正赖将佐竭力奋死,助卿报国,以济事功,理宜先有以旌赏之。”特赐王贵等捻金线战袍和金束带各一。王贵参加襄阳府之战,又与张宪进军邓州,破金将刘合孛堇、伪齐瘵李成数万联军,克邓州。又于唐州再破敌军。襄汉之役后,岳飞上奏,请求侍奉患病的老母姚氏,“将本军人马,权暂令统制官王贵、张宪主管”,宋高宗不准。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王贵参加剿灭杨么军,六月,杨钦投降,岳飞令王贵设筵接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伐,王贵与郝政、董先克虢州寄治卢氏县,又分兵西取商州,东占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又遣第四副将杨再兴统兵复长水县。是年冬,王贵率师在唐州北何家寨大破伪齐五大王刘复军。岳飞进兵蔡州,在归师途中,王贵击破伪齐追兵。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因去年冬天战功,王贵自拱卫大夫、和州防御使落阶官,升正任棣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岳飞因并统淮西等,大举北伐的计划被宋廷取消,愤而辞职。王贵与参议官李若虚前往庐山东林寺,敦请岳飞出山复职。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军最后一次大举北伐,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王贵负责收复开封府以西地区,命部将杨成夺取郑州,准备将刘下于开封府中牟县夜袭金军万夫长漫独化营寨,中军副统制郝晸等克复西京河南府。王贵率军进驻颍昌府,增援董先和姚政。

七月,金朝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在郾城大败后,率金军主力猛扑颍昌,王贵率岳云、董先、姚政、胡清等与金军激战,大败完颜兀术(宗弼)军。然而当两军鏖斗,胜负难分之际,王贵一度怯战,被岳云制止,战后受岳飞责罚。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岳飞被解除兵柄,王贵继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将都统制司移于城东黄鹄山麓。

六月,河南知府李兴率军民突围南归,王贵申奏宋廷,委派李兴任左军同统制。王贵往镇江枢密行府参见枢密使张俊,遭到胁迫,返鄂州后,于九月被迫接受前军统副统制王俊的诬告状,递发镇江枢密行府。宋廷遂据以设置冤狱,杀害岳飞等人。然而在此冤案中,王贵本人仍受牵连,说他与张宪共同接收岳飞策动谋反的书信,当即焚烧。

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危困,遂引疾辞职。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八月,王贵病死。

第四名,徐庆,狼牙棒,排名岳飞之后,老三。

徐庆是个粗人,强力,暴躁,口无遮拦,但对岳飞忠心耿耿,对朝廷不放在眼里。是岳飞大将中的强硬派,曾不断鼓动岳飞拥兵自立。

徐庆,从岳飞起兵,为岳家军重要领将。

人物年表

徐庆为相州汤阴县人。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冬,岳飞命徐庆、王万率三千兵马,会合江东安抚大使司统制颜孝恭、赦晸等,破石陂寨兵变首领姚达、饶青于建昌军。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岳飞在贺州破曹成后,命徐庆往邵州、道州招降其余党。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徐庆、傅选率军在筠州平定叛将李宗亮、张式兵变。是年夏,敦武郎徐庆参加镇XX压吉、虔州盗匪,转三官,除合门宣赞舍人。他又与王贵破盗匪高聚于袁州,张成于萍乡。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四月,在岳家军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给岳飞手诏说:“朕尝闻卿奏,称王贵、张宪、徐庆数立战功效,深可倚办”,“理宜先有以旌赏之”。特赐徐庆等捻金线战袍和金束带各一。襄汉之役中,徐庆与张宪、牛皋率军攻破随州。十二月,徐庆与牛皋率军救援淮西,在庐州击败敌军,后自武功郎升五官,特迁遥郡武功大夫、开州刺史。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农军最后一次大举北伐,徐庆参加淮宁府、临颍县等战。徐庆官至防卸使、岳家军统制 。

第五名,岳云,使双锤,神勇无比。负责军中机密文字,在战场上是锐不可挡的少年将军。性格沉勇,与张宪一同被害。

岳飞长子岳云

岳云(1119年—1142年),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一说养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杰出英雄。他慷慨忠勇,颇有父风,在反抗金兵侵略战斗中屡立奇功,百战百胜。却于绍兴十一年除夕和父亲岳飞及部将张宪一起惨遭杀害,死时年仅23岁。

岳云生于钦宗年间,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嫡长子。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朝廷以岳飞为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同年,岳云在通泰镇抚司前军统领张宪麾下从军,时年十二。

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平定吉州、虔州之后,携长子岳云到临安行在朝见宋高宗。宋高宗赐岳云弓箭、战袍、银缠枪。由于父亲的关系,宋高宗特旨任命尚无军功的岳云为保义郎、阁门祗侯,岳飞上书推辞岳云官职,宋高宗不允。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人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了邓州。从此军中皆称他为“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的意思)。

此后岳云成为背嵬军最重要将领之一,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后来同为朝廷命官的张俊知道了岳云的功绩,坚持给岳云报了功)朝廷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了朝廷给岳云的封赏。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朝廷以武德郎、阁门宣赞舍人、湖北京西宣抚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岳云为武德大夫、遥郡刺史,其父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岳飞上书推辞不受。

绍兴九年(1139年),授岳云为武显大夫、遥郡刺史。绍兴十年(1140年),以颖昌之功,授左武大夫(正六品,武阶52阶第13阶,横行正使13阶第12阶)、忠州防御使(从五品,遥郡武阶5阶第3阶)。

后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找到“莫须有”的罪名。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将岳飞在杭州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其长子岳云及其部下张宪斩于临安闹市。

岳飞被害前,在狱中写下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了生命危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死前,又将此事告诉其儿,并说:岳帅精忠报国,今后必有给他昭雪冤案的一天!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高宗下令释放岳飞、张宪子孙,可以从流放地自由迁徙。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谥武穆,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七月,追复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十二月,追赠宁远军承宣使(正四品,正任武阶6阶第2阶);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八月,追赠武康军节度使(从二品,正任武阶6阶第1阶)。

第六名,姚震,水火铁棍。姚震,性幽默,喜与徐庆斗嘴,岳飞娘家侄儿,长于步战,天生神力,长随岳飞左右,是背嵬军主力战将之一。

第七名,吉青,岳飞收服的流匪头目,背嵬军主力战将之一。

善使狼牙棒,青面獠牙,生性卤莽。曾与施全等剪径。岳飞比武归来收为兄弟。岳飞领军后第一个投奔。于青龙山等地诱敌成功。多次参与大战。岳飞死后随岳雷北伐,死于金国大狼主粘罕二儿子金铃子手下。

历史原型——靖康元年冬,岳飞从戎报国,长官刘浩命令岳飞攻击一支土匪,匪首名为吉青。最后岳飞将之成功收编,带领这380人的队伍返回。因此项战功,岳飞升任为从九品的承信郎 。

第八名,牛皋,不得不写的传说中的人物,其实在历史上作用不大。牛皋,只是岳飞一名普通部将而已,考虑民间影响,可加重其在小说中的地位。历史上此人曾投降伪齐,后归正投奔岳飞,贪酒好财,曾被岳飞处理,岳飞被捕后没有出卖岳飞,但在岳飞死后继续领兵,最终为秦桧毒死,原因可能与岳飞有关。

率乡亲屡挫金兵保家国

北宋末年,金军入侵。在大难关口,牛皋决定加入抗金队伍,保卫家乡。由于擅长射猎,于是,他就到鲁山县衙当了一名射士,主要负责日常治安,同时也协助训练民兵,为抗金做准备。

“后来,鲁山被金军攻陷。于是,牛皋就自行组织力量,抗击金兵。牛皋武艺高强,并且为人豪爽耿直,一声号令,应者云集。在加入岳家军之前,他组织民众在平顶山一带多次阻击敌人,对金兵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平顶山市地方志编辑朱福才接受采访时说。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军侵及江南,途经荆襄北归。完颜拔离速率领金军重新渡江,途经荆门(今属湖北)北上,在四月初方进入平顶山一带。

“完颜拔离速等人对京西一带的地形相当熟悉,在4年前,他们曾随完颜银术可深入京西腹地进行残酷的破坏。金军这次取道鲁山县和叶县之间,进入宝丰县地界,准备渡过汝水继续北撤。他们在傍晚时分来到距离汝水不远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名叫宋村(今白龟山水库淹没区)。完颜彀英决定在此休息一晚,隔日再渡汝水,完颜拔离速表示赞同。但耶律马五却说:‘此处地名宋村,以亡宋国号为名,甚是不祥,莫须另择安泊之处。’而完颜彀英自信地说:‘此又有甚忌讳,我便将它改名金村。’”讲到这里,朱福才指着烟雾缥缈、水天一线的白龟山水库说:“那里就是宋村,如今已成一片水域。这真是沧海桑田呀!”

其实,在金兵还未进入宝丰县地界之前,牛皋已经获悉了对方的行军路线,并料定敌人会在宋村宿营。于是,他就马上发动乡兵和乡亲。乡亲们听说后,个个同仇敌忾,准备好作战工具,打好埋伏,静等金兵到来,准备一窝端。

平顶山市地方志编辑宣更生绘声绘色地讲道:“时值初夏,连续半年多的奔波和征战,金军将士思归心切,而女真人尤其不耐热,纷纷下马卸甲,准备晚饭。突然间,呐喊声四起,数不清的宋朝乡兵,有的持兵刃、有的持农具向金军袭击。完颜拔离速毕竟是宿将,他连忙麾兵应战,却为时已晚。饥疲的金军被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四散逃窜。完颜拔离速和完颜彀英只率领近百名金兵逃命。他们最后收集散亡,还不足5000人,逃回了太原。

“耶律马五却没有另外两名金将幸运。他和50多个金兵被重重包围,最后只剩下他一人,耶律马五还是困兽犹斗,他持一把手刀,大喊道:‘谁敢与我挑战?’话音刚落,只见乡兵让开一条通道,一名宋将头戴只露双目的铁兜鍪,手执铁杆笔枪,跨下黑马,进入围中。耶律马五抡刀向对方砍去,那名宋将用铁枪架格,却顺手用枪杆的后部把耶律马五打下马来,在一阵喝彩声中,乡兵把耶律马五活捉。

“生擒耶律马五的将领便是牛皋,当时43岁。这次战斗不但杀死了大批敌人,还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战斗结束后,牛皋就在宋村亲自审讯战俘。

“宋村之战胜利后,牛皋又率领乡兵,在鲁山邓家桥(位于鲁山县辛集乡邓寨)将金兵击溃。”

扬声威并肩岳飞留功名

两次抗金大获全胜,牛皋声名远播,金军对他更是畏惧三分。同时,这两次战斗为他以后的抗金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他从家乡走向了全国。

由于在家乡组织的两次抗金战役有功,牛皋被晋升为西道招抚使及蔡、唐、信军镇抚使。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岳飞统管江西、湖北军务,决定由襄汉进军中原,收复失地。牛皋奔赴临安(今浙江杭州)面见宋高宗赵构,力陈刘豫必败,中原可复。赵构将牛皋所部划归岳飞指挥,牛皋加入岳家军。

其实,在牛皋加入岳家军之前,二人就多有来往,并交情深厚。牛皋年长于岳飞,加之战功卓越,因而颇得岳飞敬重。自此,牛皋就一直担任岳家军的副帅,岳牛二人并肩作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金史。岳飞见到牛皋后非常欣喜,即命牛皋为唐、邓、襄、郢4州的安抚使,后又任牛皋为中部统领。1134年,伪齐大将李成勾结金兵入侵,攻破襄阳六郡,伪齐将王嵩占据随州,岳飞派牛皋出战,牛皋用不到3天的时间攻下随州,生擒王嵩,俘敌5000人,收复襄阳。金兵攻打淮西,岳飞令牛皋先渡江迎敌。伪齐派骑兵5000人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牛皋出阵,敌军不战而溃。牛皋乘胜追击30余里,杀死敌军大半,斩其副都统等大将,声威远扬。1135年,牛皋随岳飞征讨杨么。杨么兵败,投水自杀未遂,被牛皋擒获。1140年,岳飞进军中原,牛皋奉命进攻京西一带,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牛皋一生经历了众多战役,并屡立战功。他以智勇和爱国之心,书写了自己作为一代名将的不朽人生。

关于牛皋之死,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秦桧杀害岳飞后,十分惧怕牛皋。1147年三月初三,秦桧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牛皋害死。牛皋临死前悲愤地说:“牛皋年61岁(虚岁),官至侍从,已经足够了,所恨的就是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马革裹尸而死,而死在屋檐下而已!”

牛皋死后,其尸骨埋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与岳飞墓遥遥相望。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为“宋辅文侯牛皋之墓”。墓前方有长13.7米、宽3米的墓道,中立一高4米的石牌坊,坊柱上镌明徐渭撰“将军气节高千古,震世英风伴鄂王”的对联。出于敬慕牛皋的英名,近千年来,来他坟墓前吊唁拜祭的人络绎不绝。

第九名,董先——出卖岳飞。此人在历史上的形象与民间传说完全不一样,是牛皋的好友,自伪齐归来投在岳飞部下,好财利酒色,为岳飞所不喜,后出卖岳飞,成为张俊查处岳飞的重要证人。岳飞死后继续领军,病死于鄂州,官至节度使。

野史记载

其人身长九尺,面如锅底,两道黄眉直竖,颏下生一部血染红须,头戴镔铁盔,身穿乌油铠,坐下的是一匹点子青鬃马,手拿着一柄虎头月牙铲。

原在九宫山为盗,手下四名兄弟:陶进,贾俊,王信,王义,召集了五千多人马,占住九宫山,打家劫舍。曾拦截宋军粮草,解粮官谢昆写文书前往茶陵关向岳飞求救,岳飞遣施全领五百人马前往九宫山救援。施全手提方天戟去战,董先一连数铲,将施全打得魂消魄丧,施全落荒而走。恰巧小将张宪在此,迎着施全,与施全回转九宫山去战董先。董先与张宪对敌,张宪一杆虎头湛金枪使得神出鬼没,一连几十枪将董先杀得手忙脚乱,招架不住,后来董先与张宪同归宋营。

加入岳家军后,董先不失“急先锋”本色,仍被任命为先锋军统制,屡立战功。《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四”记载:“绍兴四年……时李成既遁去,与金、齐合兵,屯邓州之西北。飞遣统制官王贵出光化,张宪出横林,前二日至城下。成兵来战,统制官董先出奇要击,大败之。”

绍兴四年(1134年)董先攻京西,克邓州;绍兴六年(1136年)董先与王贵取卢氏县,战唐州、蔡州,皆大捷。岳飞长期在前线作战,体恤下情,知人善任,能够了解下级的长处,使董先等部将在岳家军中如鱼得水。

秦桧很赏识董先之才。绍兴九年(1139年)九月,南宋重得河南失地,秦桧向赵构进言,推荐董先、牛皋前去镇守,赵构却全盘否定,指派枢密院统制官雷仲前往就任。看来董先贪财之事闻达朝野,令赵构也为之摇头。

第十名,王雕——出卖岳飞。历史上原名王俊,此人之所以可被称为岳飞手下大将,因为他竟然做到了张宪副手的职位,此人出现较早,靖康年间即属范琼,范琼被张德远捕杀后,王俊归受李纲领导围杀杨么,后岳飞平杨么,王俊归岳飞,此人刁滑无能,生性险薄,俗名王雕儿,但可能有后台,所以岳飞不得不用。最后岳飞被罢兵权后,王俊首先告发岳飞,惨案酿成。此人最后竟得以善终。个人怀疑他是张俊安排在岳飞军中的卧底。

相关人物说到岳飞,就不得不提《说岳飞传》里的第一战将——高宠

岳飞手下第一战将高宠,高宠并不是历史上的人物,而是小说《说岳全传》中虚构的人物,南宋抗金将领,岳家军头号猛将,被称为南宋抗金时期的第一枪,其枪法来自家传,先祖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思继。在小说中关于高宠的出场描写的并不多,高宠曾有几场著名的战役使大家永不能忘。

1、高宠劫牛皋粮,30回合击败张奎、郑怀、牛皋。

高宠戏耍般的将郑怀,张奎,牛皋三人完全压制,郑怀大怒,举棍向前便打,那将架开棍,一连几枪,杀得郑怀浑身是汗,气喘吁吁。张奎把银枪一摆,上来助阵,两个战了二十余合。牛皋见二人招架不住,举双锏也上来助战。

三个战一个,还不是高宠的对手,三人收住了兵器,只是气喘。那将下马道:“小将非别,乃开平王之后,姓高名宠。当年在红桃山保母,有番兵一枝往山西而来,被小弟枪挑了番将,杀败了番兵,夺得金盔金甲,金银财帛几车,留下至今。目下听见朝廷被困牛头山,奉母命前来保驾,今日幸得相会,特来献献武艺。”牛皋大喜,叫声:“好兄弟!你既有这般本事,就作我哥哥也好,何不早说!”当时就与高宠并了队伍,在营中结为兄弟,用了酒饭。

精忠岳飞高宠剧照

2、连踹十几座金军营盘,帮助牛皋等人将粮草运进宋营。

高宠望见番营连络十余里,便向牛皋道:“小弟在前冲开营盘,兄长保住粮草,一齐杀入。”牛皋便叫郑怀、张奎左右辅翼,自己押后。高宠一马当先,大叫:“高将军来踹营了!”拍马挺枪,冲入番营,远者枪挑,近者鞭打,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打开一条血路。

左有张奎,右有郑怀,两条枪棍犹如双龙搅海;牛皋在后边舞动双锏,犹如猛虎搜山。那些番兵番将那里抵挡得住,大喊一声,四下里各自逃生!兀术忙差下四个元帅来,一个叫金花骨都,一个叫银花骨都,一个叫银花骨都,一个叫铁花骨都,各使兵器上前迎战,被高宠一枪,一个翻下马去;第二枪,一个跌下地来;第三枪,一个送了命;再一枪,一个胸前添了一个窟窿。

抗金名将高宠

后边又来了一个黄脸番将,叫做金古渌,使一条狼牙棒打来,被高宠望番将心窝里一枪戳透,一挑,把个尸首直抛向半天之内去了!吓得那番营中兵将个个无魂,人人落魄。更兼郑怀、张奎两条枪棍,牛皋一对锏,翻江搅海一般。杀得尸如山积,血流成河,冲开十几座营盘,往牛头山而去!凡术无奈,只得传令收拾尸首,整顿营寨,不提。

3、几乎一招秒败金兀术

高宗跑下二牛山玩耍,被金兀术伏击。岳飞带领高宠等保驾,因为要保护昏君,岳飞只跟金兀术打了两回合就跑了。高宠看了,心想连岳元帅都只打了两回合就逃跑。难道对方很厉害?高宠上马抡枪,往旁边下山来。兀术正冲上山来,劈头撞见。高宠劈面一枪,兀术抬斧招架。谁知枪重,招架不住,把头一低,被高宠把枪一拎,发断冠坠,吓得兀术魂不附体,回马就走。

4、单枪挑滑车

高宠独骑闯营,杀了一个下午,看到一个屯粮的地方,想:粮草很重要,我何不一把火给烧了了?就冲上山去,守将哈铁龙刚好造好了几十辆铁滑车,就放了下去。高宠:“这是甚么东西?”就把枪一挑,将一辆“铁华车”挑过头去。后边接连着推来,高宠一连挑了十一辆。到得第十二辆,高宠又是一枪,谁知坐下那匹马力尽筋疲,口吐鲜血,蹲将下来,把高宠掀翻在地,早被“铁华车”碾得稀扁了。

金兀术称其为“楚霸王重生”,后人有诗吊之曰: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华车末破身先丧,可惜将军马不良。

算起来,岳飞也很悲凉,跟随他的这十名大将,后来竟然有三四名出卖了他。英雄不易,小人遍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