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一次建都南昌!南唐为躲避后周攻势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12-29 11:38:03编辑:zouyijun

      唐代以后,中国进入了长时间的诸侯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政权之一,经历了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皇帝。鲜为人知的是,李璟曾因种种原因将南唐都城迁至南昌,虽然历时只有短短4个月,却成为了南昌历史上唯一一次建都活动。

金陵受敌

南唐难御后周攻势

建国于公元937年的南唐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今南京),历时39年,于公元975年覆灭。南唐最为繁盛的时期拥有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据江西隋唐史专家、江西师大教授陈金凤介绍,后周的周世宗柴荣主政期间,国力强盛,成为南唐最大的威胁。从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一月开始,后周发兵南下,连挫南唐主力,夺取了淮南州县。

在显德三年的来远镇(今安徽安丰县境)一战中,南唐大败。《资治通鉴》记载了这场战斗:“伏尸三十里,收军资器械三十余万。”显德四年,后周攻陷楚州,南唐防御使张彦卿“与军十万战而没,无一生还者”。显德五年,周军又占南唐江淮之间的扬、楚等14州。

面对后周咄咄逼人的攻势,南唐无力招架。江淮地区各州县被后周攻克后,南唐北部边境尽失,只能依靠长江天险作为阻隔。无奈之下,李璟只好遣使求和,愿意成为附庸国。

为保国土

提议迁都南昌

李璟的求和得到了后周的同意,虽暂时免除了战争威胁,但他明白,后周不会止步于长江以北,南唐在江南的国土仍然岌岌可危。

淮南战败后不久,李璟连忙派人加固金陵城防,与此同时,他还有了迁都的念头。

南唐交泰二年(公元959年)七月,李璟向群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康(南京别称)与敌隔境,江又在下流……今吾移都豫章,据其上流,而制其根本,上策也。”在李璟看来,仅仅依靠长江作为屏障的建康并不安全,相比之下位于长江中游的豫章(南昌旧称)则要好得多。

 

对此,陈金凤也认为,南昌地处长江中游、南唐统治的腹地,军事地理形势相对优越。在重水路的古代,从金陵到洪州(今南昌)必须沿长江而上,过彭蠡湖(鄱阳湖)进入赣江才能抵达。与建康相比,的确更加安全。并且凭借南昌有利地形及南唐水军的优势,也不失为可行的战略。

难舍南京

群臣反对迁都

然而,李璟迁都的提议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自唐末以来,经过杨吴、南唐数十年的治理,六朝故都金陵早已成为了当时以繁华著称的大都市。陈金凤认为,在城中坐拥豪宅园林的显贵们显然不愿舍弃自己在南京苦心经营的产业。

虽然此提议引起了一片反对声,但李璟却十分坚定,决议要将都城迁往南昌。经过数月筹备,南唐很快便于交泰二年十一月建洪州为南都南昌府。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称帝建立宋朝。为统一南方,他在开封大练水军。

李璟知道宋的攻势相比后周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更加坚定要迁都。翌年二月,李璟命太子(即南唐后主李煜)留守金陵,自己从建康起程,走长江水路向南昌进发,正式开始迁都。

君臣思归

李璟计划重归金陵

建隆二年三月,李璟到达南昌。之前,他还在庐山流连取乐了十多天。

据陈金凤介绍,文武百司、大批官僚及随从人众一下子涌进了本属藩镇之地的南昌城,一时间“城邑迫隘,官府营麻,十不容一二,力役虽繁,无所施巧,群臣日夜思归”。

在陈金凤看来,五代十国时的各个政权虽被称为“国”,其实只是在一定地域内建立了统治的地方割据,除了统治集团的利益外,君臣间并没有更为深刻的道义纽带,绝大部分臣僚并无效忠朝廷之心。

因此,南唐迁都南昌后,虽然摆脱了北面的威胁,但对于一些大臣来说,还不如留在南京。随李璟到洪州的群臣各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仅不打算和李璟共患难,还常常抱怨洪州的居所不如南京。

与此同时,李璟也从变得心灰意冷。迁都不仅没能换得重振旗鼓的机会,反而引来诸多抱怨,因此很快便生悔意。

复议迁回

未能成行便已身死

于是,南唐君臣又有了东迁的念头。然而,成行前,李璟一病不起,于建隆二年六月病死在长春殿。他原本遗嘱留葬洪州西山,但李煜还是将他迎回了金陵。

南昌作为南唐的都城,前后仅约4个月,作为南都的建置也仅维持到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为止。

南唐迁都南昌是江西历史上唯一一次建都活动。李璟在南昌大兴土木,营建长春殿、澄心堂,修筑鸣变路,并按京城体制改建南昌城。据《南昌建设发展史》记载,唐贞观十年(公元637年),灌婴城西迁并扩大,在原城西北隅重筑新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洪都观察使韦丹扩建洪都府,使灌婴城比汉初时扩大了4倍,成为南方手工业中心城市。

李璟迁都南昌,客观上对南昌的城市建设起了较大推动作用。虽然那些建筑早已难觅踪影,但4个月的“皇城”经历并非完全无迹可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