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未救关羽的苦衷:路途遥远兵力吃紧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1-06 14:52:24编辑:zouyijun

刘关张是结拜兄弟,为兄弟两肋插刀,同生同死,那是结拜的时候就许过诺的,可是,当二弟关羽败走麦城时,却不见大哥刘备半点动静,乃至关羽父子授首东吴,荆州沦丧,蜀汉方面都一直零回应,于是给后人带来了极大的解读空间,甚至有人认为刘备放弃关羽了,不够兄弟。

其实,刘备当时没救关羽,不是不够兄弟,而是时也,势也。若说刘备不够兄弟,当时魏国的大臣刘晔就予以否定,当时曹丕在关羽死后召开政治局会议,询问刘备会不会出兵打孙权,替关羽报仇。

大伙都说,蜀国就那么一小地儿,上得了台面的名将也就关羽(这些话,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他们造吗?),如今这张王牌没了,他蜀国躲起来舔伤口还来不及,哪有出来替兄弟出头的胆?

这伙人不懂什么叫兄弟,刘晔却懂,他力排众议,说:你们别小看蜀,虽然小,心却不小,刘备这回肯定会出兵向大家宣告,咱蜀国腾出力气来替兄弟报仇的本事还是有的。何况,刘备跟关羽,表面是君臣,其实恩同父子(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兄弟),这回关羽死了,刘备不给他报仇,在兄弟始终的情分上也交代不过去啊。

让刘晔说准了,后来刘备果然出兵东吴。

看来,刘备与关羽的兄弟情分没问题,那为什么刘备不救活关羽,而是替死关羽报仇呢?早干嘛去了?

我们还是将目光聚焦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这一年对于历史而言,是很吊诡的一年。

首先,蜀汉集团小宇宙大爆发,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进攻态势,还让最强大的曹氏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窘态。年初,刘备方面军团向汉中发起进攻,斩杀名将夏侯渊,曹操在一片“鸡肋”声中撤回长安;下半年,关羽方面军团又从荆州出发北伐,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等于俘虏军团司令,击毙前锋指挥官,此次战役给曹操造成的狼狈,胜过汉中战役,曹操甚至准备迁都,避开关羽军团的锋芒。这是诸葛亮“隆中对”战略开始落地实施。

两次战役,曹操连连丧失三名上将,说这等于蜀国丧失一个关羽,两个魏延也不为过。

然而,紧接着,保持旺盛攻击态势的蜀汉集团却又在同年从巅峰滑落,贴近谷底,其标志是关羽败死,荆州丧失,巅峰和贴近谷底的曲线在很短时间内走完,其间的走势很陡峭,不可谓不诡异。

当然,还有一件不算诡异,却很凑巧的不幸事,就在汉中战役结束,关羽尚未北伐的空隙,法正死了!法正死得真的很不是时候,因为他是汉中战役的主要参谋官,当时的诸葛亮主要是在后方经营,前线的事情是刘备和法正在指挥,这样的一位战略战术都是一流的专家牛人,是一位极有可能让蜀汉避免这种陡峭曲线走势的人物,然而,法正死了,这决定了没有人能阻止刘备日后的战略错误,如同曹操死了郭嘉一般。诸葛亮也说过:“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意思就是说,法正若在,一定能够阻止刘备出兵东吴。可见,刘备在军事上对法正的信赖,超过诸葛亮。

我们再看看当时的时间表。前一年的秋季,即公元218年,刘备倾力攻打汉中,久攻不下,于是向大本营调兵,诸葛亮当时还有点犹豫,怕蜀国的老本钱被打完,于是问杨洪,杨洪说:汉中是我们的咽喉,没汉中就没西蜀。这是“家门之祸”,您还是赶紧滴发援兵吧。

诸葛亮这一犹豫,不是说他无谋,而是说明蜀汉当时已经打得很吃力,估计开始动用老本了,当管家的诸葛亮才如此心痛。

老曹意识到汉中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在218年七月开始亲自率兵迎战刘备,9月到了关中长安,接着亲临前线。到第二年春,即219年春,战局急转直下,刘备夺取定军山,斩杀夏侯渊,蜀汉朝着胜利前进,然而,这是一场很吃力的胜仗,对于蜀汉而言。

刘备当时的紧张是可想而知的,夏侯渊被杀后,头颅送到刘备手里,刘备拿着这头颅,其实也是他的亲戚,因为夏侯渊是张飞老婆的堂叔,很不知足地说:要这个干嘛,我要的是张颌的脑袋。言下之意是说我们费了这么大的劲,却没取得理想的战果,未给敌人造成足够的杀伤力,失望啊。可见刘备打得多么吃力,对战果的渴求是多么强烈。

当听说老曹从斜谷出兵,亲临汉中前线时,刘备说了一句狠话:老曹亲自来也没用,汉川我要定了。与其说是雄心壮志,不如说是在紧张地给自己打气。

当时的情势确实很危机,当年三月,黄忠碰上了曹操的主力部队,被其驱赶回汉水营寨,若不是赵云所率小股部队奋力撕开一个口子,可能黄忠所部是没有突围的可能性的。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赵云使用了空营计,迷惑敌军,发起佯攻,总算暂时稳定战局,让人大掉眼镜的是:刘备的援军第二天早上才赶到。

不是刘备慢,而是军队实在不够用,挪来挪去,总有一些照顾不到的盲区。因此,刘备夸赵云“子龙一身都为胆也”,不光是夸他而已,而是揭露一个事实:蜀汉兵力捉襟见肘,兵力覆盖不到的地方,就靠“胆”了。

219年五月,曹操撤军,汉中一战,虽然以刘备军团的胜利告终,但是已经打得精疲力尽,几无余勇可言。再要沿原线路延伸战局,扩大战果,是不太可能了。而曹操方面,虽然失败,但一直打得犹犹豫豫,不甚爽快,丢了汉中也不会有致命的后果,老曹以“鸡肋”的态度对待汉中,可见其未用全力。

就在取得汉中战役胜利不久,219年7月,刘备称汉王,紧接着命令关羽出兵北伐,从另一个方向扩大战果。关羽出兵的具体月份日期不可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到八月,关羽的进攻态势已经上升至顶峰,水淹七军就在这个时候发生。到十一月,关羽败走麦城,十二月,关羽死难。

从汉中战役结束的五月到关羽失败的十一月,期间不过半年的时间,想要疲惫之师来介入荆州战场,是不太现实的。不是兄弟我不救你,而是兄弟我实在使不上力了。

还有关键一点,二弟关羽败退,老大刘备造吗?

从关羽北上至败走麦城,这当中似乎找不到双方联络的蛛丝马迹,对于关羽军团战局的发展,刘备是不是浑然不知?应该不太可能,可惜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关羽从胜到败的过程,时间仓促紧迫,形势瞬息万变,《三国志》对于这个变化,用了“俄而”一词,可见仓促之极。而且就算蜀与荆州有联系,但路途遥远,消息滞后是绝对有可能的。可能关羽开始败退的时候,刘备那边还沉浸在水淹七军的胜利当中。

当时孙权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效力从后路袭击荆州军,曹操问臣下:这个消息该怎么处理?大伙儿都说:保密,别让关羽知道。那位据说不吃盐的谋士董昭却说:还是泄露出去好,一来让关羽犹豫,二来让被围的兄弟们有信心。

孙权要袭击后路的消息传来,正在攻打樊城的关羽犹豫起来,不知道是敌人放的烟雾弹,还是孙权真的要动手。在第一线的关羽尚且摸不着北,更何况远隔千里的刘备他们?信息不对称,连犹豫的资格都木有。

消息的一路滞后,行动当然也滞后,何况时间极其紧迫。

滞后,当然也和当时的地理条件相关联。西蜀和荆州之间,在地理上是接壤的,但接壤不等于便利。从西南到东南,正是地理垂直变化的地段,进出一趟都不容易。当年刘备入蜀容易,那是刘璋太傻逼,一路像迎亲人一般提供便利。后来刘备要出来,可没那么容易。

刘备也意识到要连接西蜀和荆州,在汉中战役结束不久,就捉急地派孟达和刘封从秭归出发,进取上庸,其实是要打通西蜀与荆州的通道。

因此,当关羽战败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孟达刘封搬救兵,关羽军团能联系到的终极点,也就是上庸了。可见西蜀与荆州的通道,尚处于开通的初期阶段,还起不到迅速接应的作用,这和兄弟不兄弟木有关系,要救兄弟,也得有条路啊。

公元221年,刘备出兵要替二弟报仇,史书记载他出来一趟真不容易。当时的谋士黄权劝他:我们沿流出川,一股脑儿飞流而下,落入吴军的包围,风险很大,不如我带先头部队,您坐镇后方。

刘备没有听从,照他的办法进军东吴,他是怎么出来的?“缘山截岭”,也就是翻山越岭,横穿险要的山脉,一只大部队在崇山峻岭之间攀援进军,行动之慢,之艰难,可想而知。

东吴方面的指挥官参谋官陆逊也早看到了这一点,明确地指出:刘备他们沿着高山行军,战斗力根本受地形限制,根本施展不开来,光是爬山爬树都要累死他们,“自当罢于木石之间”,我们就等着跟他慢慢耗吧。

可以想象,就算刘备及时得知关羽战败的消息,要跑出四川救他,光是爬山爬树都要耗费老长一段时间,等到荆州时,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说,大家不要怀疑刘备对关羽的兄弟情分,不是兄弟靠不住,而是山高路远,消息滞后,跟兄弟不兄弟木有什么关系。

后来刘备东征孙权,清醒的诸葛亮却没有明确制止,为啥?因为两路进击的计划就是他诸葛亮制定的,他本人好意思说吗,而这话由法正来说就方便多了。可惜,法正在最需要他的时候死了,历史的走向和个人的作用,有时候挺相关联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