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中国历史上,能历经三四朝的宰相,已经是相当少见了。若要历经七朝,不说是唯一的,起码是极为罕见的。可裴度的一生,就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七朝,史称七朝元老。所以史书称他“威望德业”,为世所重;宰相之中,“推度为首”。裴度所在的裴氏家族,世居闻喜裴柏村(今山西闻喜县),是中国古代的世家望族,从东汉至唐,见于史书的从宰相至郡守有五百零六人,魏晋时的地图学家裴秀、南北朝时的史学家裴松之,都属裴氏家族。其中宰相五十九人,大将军五十九人,中书侍郎十四人,尚书五十五人,太守七十七人。裴度的祖父为濮阳令,父亲为渑池丞,裴度本人更是得了一大串官号。因此,裴柏村也被称为“宰相村”。
裴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家望族中,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二十五岁的裴度考中进士,后参加朝廷设计的专科考试,成绩不错,评价是品德方正,有思想,善于表达,敢于直言,因此授官河阴(今河南洛阳孟津)县尉,先到基层锻炼。裴度做官很勤奋,比较符合初时慨然发奋、励精图治的唐宪宗的胃口。因此在宪宗元和时期,他不断被加官进职,由司封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累官至御史中丞。时唐宪宗在宰相李吉甫、武元衡的支持下,决心削平不受朝命的藩镇。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承宗、淄青(今山东益都)节度使李师道与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吴元济勾结,派遣刺客刺死主张讨伐的宰相武元衡,并砍伤了裴度。唐宪宗即命裴度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代武元衡为相,主持讨逆军事行动。后至唐穆宗朝,裴度又数度出镇拜相。官终至中书令(即宰相)。
裴度最辉煌的一项业绩是辅佐唐宪宗平定藩镇割据。他早在任宰相之前,就为削藩做出过贡献。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魏博将士拥立步射都知兵马使田兴(田兴归顺后朝廷赐名弘正)为留后。为了稳定魏博军民的情绪,十一月,裴度受命去魏州宣谕。裴度先跟田兴大谈君臣之间的道理,把田兴聊得晕头转向。不过效果很明显,田兴自此如皈依佛祖一般,对中央保持高度忠诚。另外,裴度还用一百五十万缗钱,犒赏军士,争取军心;同时宣布魏博境内六个州的老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争取民心;他的足迹遍布魏博各州县,每到一处就释放囚犯、拜访孤寡老人,探望残疾人士,因此为朝廷争得了广泛的好评。
裴度最值得自豪的功绩是平定淮西叛乱。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因长期得不到朝廷的承认,便起兵造反。朝廷立刻派兵平叛。到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讨伐淮西的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战局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朝廷中主和派开始占上风。此时裴度力排众议,坚决主张铲平淮西,并请求亲自到前线督战。唐宪宗任命他为蔡州刺史、赴淮西四面行营宣慰招讨处置使,充当了讨伐淮西的总指挥。他到任后取消宦官监军,排除了宦官的干扰,使指挥权重新回到将领们的手中,调动了将士们的积极性,同时严肃军纪,整饬号令。拖了四年之久的战争仅用了三个月,便使叛乱得到平定。淮西平定后,山东、河北诸藩镇大为惊慌。参与反叛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势穷,于是献地纳子,归服中央。裴度接着设计诛杀缁青节度使李师道,收回淄青。至此,全国终于实现了统一,大唐王朝在短期内出现了政令顺畅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元和中兴”,裴度也由此被誉为“中兴名臣”。
裴度在任上最迫不得已的事情是打击宦官势力。裴度本不是个真正的政客,虽不愿和宦官搅和在一起,但要打击宦官,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九月,五坊使杨朝汶跟往常一样随意抓了一个人过来,严刑拷打,追讨利息。此人经不起折腾,便招供了一大批人,这一大批人每个人再招供一批人,人数便迅速成梯级增长,颇像现在的传销模式,没多久就抓了一千多号人。若在平时,五坊使抓几个人小打小闹一下,并不算是新闻,大臣们能忍的也就忍了,但这次闹大了。裴度时任宰相,正率军讨伐缁青节度使李师道,听说了这事,便放下手中军务,请求皇上严惩杨朝汶。
唐宪宗一向宠信宦官,他对裴度说:“你先忙你的军务吧,这种小事就让我来处理。”裴度不干,说:“这怎么能算是小事呢,我不管军务,只是山东一个地方出问题,但如果不管这件事,就是天下出问题了。”在裴度的坚持下,唐宪宗不得不赐死杨朝汶,并释放所有被拘系的人。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十月,裴度又接连上表抨击揭露任知枢密的宦官魏弘简和翰林学士元稹,阻挠和破坏讨伐幽州叛将的罪行。唐穆宗不得不把魏弘简降职为弓箭库使,元稹降为工部侍郎。长庆二年初,裴度上表要求唐穆宗严惩恃宠骄恣,欺凌主将的昭义监军刘承偕,穆宗不得不公布刘承偕罪恶,并宣布将其流放远州。应该说,唐宪宗时期也是裴度最风光的时期,他成功地辅佐唐宪宗完成了打击藩镇势力的工作,使中央统一政令的权威得以落实。此时的他,可谓是声名威望日隆。后来到了唐穆宗、唐敬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发现,王朝已经不再需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