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己因拥雄厚的实力而战胜对手,这固然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在自己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战胜对手的话,那种“化腐朽为神奇”、“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就更为人所称道了。战国时代,齐国的田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赛马比赛中,他用自己的劣马嬴了齐威王的良马,从而使“田忌赛马”的故事广为流传,也使自己名扬四海、妇孺皆知。可是,田忌赛马的方法真的可行吗?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他还是齐国的宗族成员。田忌自幼习文练武,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他长大后,因为表现出众,就做了齐国的大将,深受齐威王的青睐。另外,田忌和著名的军事学家孙膑十分友善,也从孙膑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战国时期,赛马成风,田忌作为一个大将军,更是爱马成癖。他竭尽全力在天下搜集良马,经常和人赛马并且几乎每次都取得胜利。这件事被同样爱马成癖的齐威王知道了,二人都来了兴致,于是就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这三等马中各挑选出一匹来,用“三局两胜”的方法决出胜负。田忌虽然在民间的赛马比赛中常常取得胜利,他的那些马要是和齐威王宫廷中御马圈中的千里马、御马来比较的话,就相形见绌了。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这极大地打击了“常胜将军”田忌,他痛下决心,一定要胜齐威王一次,可是自己的马不行,如何才能取胜呢?
正当田忌垂头丧气之时,他的老朋友孙膑给了田忌极大的启发。在不更换任何一匹马的情况下,就能够战胜齐威王的御马。田忌这次信心满满地来找齐威王赛马,齐威王开始还有些不愿意,因为田忌已经数次输给了自己,再这样比赛下去毫无悬念、毫无意思。但是他看到田忌胸有成竹、信誓旦旦的样子,也感到很好奇,于是就勉强答应和田忌再比试一场。田忌开始用上等马鞍将下等马装饰起来,冒充上等马,再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显而易见,第一局田忌肯定输了。齐威王不屑地对田忌说:“爱卿呀,你口口声声说是有备而来,这……这不还是难以逃脱失败的下场吗?孤看还是不要再比下去了吧?”“不!”田忌一副意料之中而又毫不着急的样子,“大王,刚比了一场,最终的胜负还不好说呢!既然开始了,还是让这场比赛有始有终吧。”齐威王也只好同意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田忌故技重施,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第三局时,田忌又采用更换马的装饰的方法,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就这样,田忌以两胜一败的成绩战胜了齐威王。这就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田忌赛马”的典故了。
自此以后,许多人都对田忌和给田忌出主意的孙膑大加赞赏,认为他们能够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对策,使自身从劣势中走出来,达到反败为胜的目的。这也和经济学家所提出的“权衡取舍”相暗合。“权衡取舍”原理指出,资源(经济学中所指的资源内涵非常广泛,包括金钱、身体健康等)是有限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总是无法满足无限的欲望。因此,人们必须作出“权衡取舍”,而且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就是“田忌赛马”的典故被世人所尊崇的最直观、最显著的现实意义了。
可是,也有人对“田忌赛马”的故事有些怀疑,认为这场赛马田忌嬴得有些侥幸。细究起来,田忌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田忌打破了比赛的规矩——各个等级的马要和该等级的马进行比赛。如果按照比赛的这个规矩来进行的话,田忌不更换马而战胜齐威王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田忌对齐威王三等马的出场顺序了如指掌,他就能根据这个信息以及自己的实力进行权衡,然后制定出对付对方的策略来,所以田忌就能够轻易地取得胜利。这也就是人们怀疑“田忌赛马”故事是否能成功地运用到生活和其他比赛当中的原因了。如果将“田忌赛马”的故事原封不动地搬到军事上、政治上、体育比赛上,是行不通的。
如利用到军事上,军事对立的双方都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军事统帅,对方绝不会将自己如何排兵布阵、选用带兵将领的机密讯息透露给对方,相反,军事统帅还会千方百计地探听对方的用兵讯息。更有甚者,有的军事统帅还会制造出假的用兵讯息以迷惑对方,从而找出对方的破绽,取得胜利。例如,三国时的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个人,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无论谁与谁玩这套把戏都不会起到作用。这也就体现了“田忌赛马”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所以说,如果将“田忌赛马”的方法直接转嫁到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中去,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才可以利用“田忌赛马”这个典故。而“按图索骥”地运用“田忌赛马”的方法肯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