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灭佛是怎么回事?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1-21 16:42:46编辑:zhaoxiaoyan

唐武宗灭佛是怎么回事?唐武宗李炎为什么灭佛

唐武宗(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chán),汉族,生于元和九年六月十一日(814年7月1日),死于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846年4月22日),临死前改名炎。他是唐穆宗第五子,文宗之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

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六月,唐武宗设斋请道士、僧人讲法,赐给道士紫衣,对僧人的态度颇为冷淡,这对佛教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次年,武宗下诏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不守戒律者还俗,并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充人两税徭役”。会昌二年,朝廷又“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士”。会昌四年七月,武宗下令拆毁几百间寺院,命其僧尼全部还俗。会昌五年三月,朝廷又敇令严禁寺院建置庄园,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同年四月,武宗下令展开全国范围内的毁佛运动,严令僧尼还俗,大举拆毁寺庙。甚至连外国来唐的僧侣也未能幸免,被强令还俗,当时全国僧尼约为30万人左右,而被迫还俗的就多达26万人。

说到这里,那么唐武宗何故要下令大肆灭佛呢?笔者根据史籍总结出四点原因:

一、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

笔者认为唐武宗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其深层次背景是唐武宗与唐宣宗存在着矛盾,宣宗从宫中逃出之后,被佛门收留。武宗之所以毁灭佛教,一方面是为了追杀宣宗,另一方面是对保护宣宗的佛门泄恨。唐宣宗在朝野内外颇有声誉,武宗一直将其视为劲敌,对其百般迫害。宣宗被迫逃出宫中,隐身于佛门之中。武宗屡次下令对寺院僧尼多加盘查,对僧尼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因此,宣宗在即位之后,立即大兴佛教,以报答佛教对自己的大恩。

这种说法提出后,遭到了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宣宗出家为僧的之事,其实根本是无稽之谈。武宗并不是在会昌元年突然间转变对佛教的态度。会昌二年、会昌三年对僧尼的勘问并不是对宣宗的搜捕。因为宣宗当时32岁,武宗如果想抓住他只要对30多岁的僧人查问即可,没有必要兴师动众。

二、佛道矛盾是灭佛的直接原因

一些学者进一步指出,武宗灭佛是佛道相争的结果。唐高祖李渊将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尊为祖先,将道教立为国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和“太上玄元皇帝”。这样一来,道教在唐代便有了极其崇高的地位,但佛道之争一直没有间断。武宗在藩邸之时就崇尚道教,迷信道教长生之术,与许多道士走得很近,曾在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秋召赵归真等81人入宫,大建宫观,修“金篆道场”,并亲临三殿,受法篆。武宗登基后,信任道士赵归真,为求长生不老而修习。赵归真宣称佛道不能两立,佛教的存在影响道家的修炼结果。武宗信以为真,认为僧人的存在是自己修炼成仙的障碍。当时的道士还到处散布谶语:“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道士们对武宗解释说这条谶语暗示佛门中人将登上天子的宝座,这里的“十八子”与“李”相合,而黑衣人则是当时僧尼的标志,将矛头指向佛教。

更有道士赵归真利用武宗对自己的信任,于宫中“每对,必排毁释氏”,认为佛教“非中国之教,蠧耗生灵”。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载,赵归真还向武宗推荐了道士邓元起、刘玄靖等人,这些人都煽动武宗灭佛。在积毁销骨之下,武宗下定了灭佛的决心,灭佛的措施也越来越严酷。

三、唐朝的经济问题是灭佛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学者指出,武宗灭佛有着深层的经济原因。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的发展,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其义理成为当世三大意识形态之一,以儒家和道家并称于世。初唐时期,全国的僧尼竟有10多万人,成为社会的一大负担。唐太宗、武则天等皇帝,支持佛教的发展,使得佛教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唐朝寺院拥有免税的特权,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做佃户的农民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早在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就有人指出:“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宰相狄仁杰上疏言道,寺院“膏腴美业,倍取其多;水碾庄园,数亦非少。逃丁避罪,并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数千。且一夫不耕,犹受其弊,浮食者众,又劫人财”。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的过分扩张已经严重损害到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间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到了唐肃宗和唐代宗统治时期,寺院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掌握着政治特权,建立了自己的法律系统。

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来源。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宰相李德裕早在敬宗时期就提出限制佛教的发展。敬宗尽管是位昏庸的皇帝,但也看到了佛教的膨胀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李德裕大力主张灭佛,认为武宗此举“独发英断,破逃亡之薮,皆列齐人;收膏壤之田,尽归王税。正群生之大惑,返六合之浇风。出前圣之谟,为后王之法。巍巍功德,焕炳图书”。实际上,武宗灭佛是佛教势力日益扩张的必然结果。

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他们主张佛教与朝廷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历代许多士大夫严厉抨击佛教耗财蠢国,却从未得到帝王的重视。在武宗之前,唐朝的君主多崇信佛教。如果武宗灭佛是出于经济原因,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沉溺于道教。

四、唐朝的政治问题是灭佛的重要原因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和在思想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互影响。佛教能够在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主要是和儒家思想日益调和、会通、融合的结果。但是,由于两者产生的地理、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不同,二者的内容又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同时,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又常常遭到儒家的批判和排斥。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基于这个前提,二者对于生与死的问题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儒家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男女婚配,生儿育女,使社会得以延续,也就是要人们重视现实的人生。而佛教则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使人们希望在死后有个好去处。前者重生,后者重死,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唐武宗灭佛和这种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密切相关。

总之,关于唐武宗为何大举灭佛,一向众说纷纭,未有结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