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与闪击战:闪击波兰初露德军锋芒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1-23 09:42:30编辑:zouyijun

古德里安在军事上的重要成就是闪击战术思想的确立和运用。闪电战,闪电闪电,迅猛而突然,闪电战因此而得名。闪电战的核心是在对手展开其主要兵力和战略资源之前,即以迅猛的攻势将其击败。其基本手段就是集中大量高机动兵力(主要是装甲兵和空军)实施强大的首次突击,然后迅猛突入敌纵深,合围敌主力集团而歼之。

为了实现大量集中使用装甲兵的目的,古德里安创建了装甲师。

他认为在装甲师内,“除非其他一切支援兵都具有同坦克一样的速度和越野机动力,否则坦克是绝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的。”这一点在当时尤为可贵。古德里安装甲兵作战理论(也可说就是德国装甲兵作战理论)的特点还有:坦克只能用于进攻,不能用于防守;坦克只能集中使用,不能分散;装甲师可用于第一梯队实施突破,而后高速向纵深发展,决不迁就步兵的进攻速度等等(以上只是理论,与实际多少有点距离)。战争爆发后,德军基本是按战前的的观点运用装甲兵的,其在进攻作战时基本特点是:在适合装甲兵机动的地形上,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大量集中使用装甲兵,在空军的有力配合下突然发起进攻。突破对方战术防御地域后,高速向战役纵深进攻,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战役目的。突破后向纵深发展胜利时,遇敌坚固设防地域多予以绕过;遇对方反冲击时,则多由摩托化步兵和炮兵顶着,装甲兵则从侧后发起突击。

闪电战理论的原创并非古德里安,而源自英法。但德国人在英法相关理论上补充完善,最后在战争中率先实践,直到1943年前,德国人仍然是该种理论的最大受益者。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思想更加注重战略瘫痪理论,即以突不及防的打击,突破敌军正面防线,敌指挥系统就会面临瘫痪。快速机动的部队的凌厉攻势,在敌军前线和后方造成的极大恐慌,从而指挥失序,军心混乱,从心理上给对手造成的沉重打击。因此,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的目的是瘫痪敌人,装甲、速度和立体协调只是其手段。

闪电战第一次运用在实战中是在1939年8月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古德里安担任费多尔·冯·博克辖下的第19装甲军军长(含第3装甲师),9月1日参加了波兰侵略战。依据闪电战的要求,德军首先出动了2000多架轰炸机,对波兰全国主要的机场电站、桥梁、行政中心、交通枢纽狂轰乱炸。在飞机空袭的掩护下,以坦克和摩托化师为先导的地面部队迅速突破了波军防线。

深入波兰阵地后,德军如入无人之境,每天向前推进将近60公里。在随后不到2个星期的时间里,古德里安和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的装甲军的高速前进就使战术落后的波兰人陷入重围,德国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俘虏包围圈里的敌军。在会战开始1个月零1天后波兰侵略战结束,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在整个战役中只阵亡150人,受伤700人。古德里安于此役中首次实现了他装甲兵作战的战术理念,即在合适地形的战术方向上,以装甲集群作为火力,机动与防护三位一体的突击手段,集中于敌防线的某1点进行突破,成功后即向敌纵深迅猛发展,致敌无法重整集结,以再次构筑防线。在他的个人回忆录中,他不无骄傲地声称,他很有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第1位坐在装甲指挥车中利用无线电指挥部队,并随同1线战斗部队一起冲过敌人防线的高级指挥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