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奥斯维辛集中营惨状:发现1.4万条人发毛毯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1-28 10:36:25编辑:zhaoxiaoyan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追击溃败的德军,进入波兰南部的一座小城——奥斯威辛。在郊外一片阴森森的建筑里,那些经历过残酷战火的战士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7000多名形容枯槁的囚犯、数百具尸骨、1.4万条人发毛毯、近8吨重的头发,以及巨大的毒气室、焚尸炉……

从此,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深深烙入人类的记忆,地狱般的场景在此后70年的岁月里不断被提及,成为警示后人永远的梦魇。

为铭记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2005年11月1日,第60届联大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记大屠杀的普遍教训的重要日子,对这一独特的罪恶,不能简单地让它成为历史并遗忘”。

许多人通过电影《辛德勒名单》知晓了那段历史。这部写实风格的影片无情地揭开了人类历史上的那道伤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为镇压异己、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在国内和被占领国修建了大量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便是其中之一。在这座集中营里,纳粹分子监禁过数百万人,并屠杀了其中的110多万人,受害者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二战后,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开始认真反思产生这一悲剧的根源。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诞生过歌德、康德、贝多芬等伟大思想家、哲学家和音乐家的民族,何以出现如此众多灭绝人性的刽子手。战后70年来,这样尖锐、深刻的诘问始终就没有停止过。这其中,不乏德国民众自己。

奥斯维辛集中营

看过《普通法西斯》一片的人们都会为之震憾,该片提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直视的观点:对于那场灾难,每个德国人都难辞其咎。而如今很多德国人也拥有了这样的认知。

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领导人都在反复代表德国人民进行反思、道歉和忏悔。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下跪,向当年的遇难者表示忏悔。此举改变了世人对德国的看法,以至有人说:“德国总理跪下去,德国人民站起来。”

2005年5月9日,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庆典上,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莫斯科红场阅兵,成为首位受邀出席这一庆典的德国领导人。

在谈及那段历史时,施罗德承认:“对于纳粹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那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

对纳粹暴行的反省和警惕,现已成为德国各个阶层的共识。数十年来,德国政界和民众每年都会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遗址、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联红军的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提醒国人不要忘记和忽视纳粹犯下的罪行。政府也采取措施,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等方式教育青少年。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的《反纳粹与反刑事罪法》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任何否认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大屠杀的言论与行为都将受到严惩。正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所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反思历史和持续的战争赔偿,在不断洗却曾经罪孽的同时,现在的德国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并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重要的政治力量。

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到来前,纪念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的第五万块“绊脚石”黄铜砖在德国铺就。砖面上刻着受害者的名字和生卒时间,铜砖铺就地就是他们被关进集中营前的最后住所所在地。

“绊脚石”计划发起人、德国艺术家贡特·德姆尼西说,这一计划的初衷就是重现受害者的生活痕迹,让它不因时间流逝而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

如今,在德国的数百个城市中都能找到这样的“绊脚石”,提醒着过往的人们:永远不要忘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