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人结局如何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2-06 15:24:16编辑:xuyajun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使曹操事业成功的关键策略,其意义不下于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设想。那么,给曹操提出这个重要建议的人是谁呢?

按曹操谋士的智商与名气,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可能会想到荀彧、郭嘉、程昱、荀攸等人。但他们都不是。出这主意的,是陈留人毛玠。不过,毛玠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奉”是尊奉,不同于“挟持”的“挟”;它所针对的,恰是不尊重汉皇的“不臣”者。

这是《三国志》所载,《三国演义》对此并无交代。在《三国演义》里,毛玠给人留下印象的事迹,就是与大将于禁一起,接替被冤杀的蔡瑁、张允,担任赤壁大战曹魏方面的水军都督;而《三国志》却未曾提及毛玠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小说读者眼中的毛玠,和史书读者眼中的毛玠,一武一文,大不相同。

据《三国志》,毛玠的最大贡献,是给曹公提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毛玠当初本想到荆州投刘表,途中听说刘表法令不明,判断此人难成大事,就改道去兖州投了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相当于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毛玠得以接近曹操,就向曹操提出自己对局势的分析。

毛玠指出,要成就大事,首先要有理想抱负、有长远打算。现今袁绍、刘表虽然手下谋士多、兵将广、百姓众,但他们都无远大抱负,不是建立基业的人。要成就大业,还须师出有名、占据道义优势,所以您应尊奉天子,向那些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而要保住地位,又必须依靠财力,您需要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样,霸业就可成功了!曹操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转调他为幕府功曹,让其专管选用人员之事。

毛玠最大的长处,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曹操当了丞相后,让他担任东曹掾,与崔琰一起负责选拔官吏。在今天来说,主管组织人事,这可是个肥差啊!但毛玠选人不看虚名、不论社会关系。他所举荐任用的人,都清廉正直;有些人虽有名望,但行为不正派,他也不用。曹丕给他递条子,让他照顾自己的亲信,毛玠直言回绝:“您所推荐的人不够升迁的资格,我不能从命。”

毛玠这样做事,当然得罪人不少。当曹操要精简机构的时候,有人就建议将毛玠任职的东曹撤销。所幸曹操英明,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最圆的时候也在东边,人们谈到方位时,也先说东方,为什么要撤销东曹?”结果是把西曹撤销了。

毛玠的另一个长处,是俭朴廉洁。他身居显位,却常穿布衣,吃普通菜饭,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家中没有什么剩余。曹操夸奖说:“自己以身作则,他又以清廉为标准选人,这让我就省了心了!”攻下柳城后,曹操赏赐战利品时,特意送给毛玠素屏风、素凭几,他知道毛玠不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曹操自己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将春宫图之类自己收藏了。曹操知道自己内心已经“不古”,却能理解另一种风格的老毛,说:“你有古人之风,所以赐给你古人风格的东西。”

毛玠做事出于公心,说话直率而很少顾忌其他。他看出曹操有意立曹植为继承人,就私下劝阻,指出废长立幼取乱之道。此时他实际是替曹丕说话,却并非为讨好曹丕,正如当初并非故意要得罪曹丕。后来群臣聚会讨论,毛玠起身去洗手间时,曹操看着他的背影说:“他就是古人所说的国家司直,我的周昌!”

但是,曹操再信任他,也架不住老有打小报告诬陷的人。谎言说得次数多了,就似乎成了真理。最后毛玠还是栽在小人谗言上。

以往曹操对这些小报告大多不信,最后为什么竟信了呢?话还得从曹操杀崔琰说起。崔琰与毛玠一同负责选拔推荐人才,有次崔琰说话时有句话产生了歧义,有人向曹操打小报告,曹操此时正多疑,就认为崔琰对自己不忠,赐死了崔琰。崔琰与毛玠关系好,崔琰死了毛玠当然不高兴,于是打小报告的又觉有隙可乘,对曹操谎称:“毛玠出门见到被黥面的反叛者,他们的妻子儿女被判为官家奴婢,他便说‘成天不下雨,就是因为朝廷的这种做法’。”曹操听后大怒,命将毛玠逮捕,并让钟繇审问。曹操大概以为,这话符合毛玠直率的性格,加之毛玠对杀崔琰不满,这小报告可信。

即使打小报告所转述毛玠的话毛玠确实说过,但语言总会有歧义,说话时具体语境不同,说话语气、神态不同,实际涵义会有很大差别。进谗者利用的就是被报告人言辞的随便及话语的多义性,扭曲原来语境,再添枝加叶予以阐释,如果被报告人与听谗人正有些嫌隙、恰和听谗人特定阶段的猜疑吻合,冤案便产生了。

毛玠据理力争,指出:有人造谣是因自己执法无私得罪了小人。他要求造谣者来当面对质。曹操联想到毛玠的一贯为人,也觉得错怪了老毛。但作为丞相他又不肯承认自己犯错,最终还是在免了毛玠死罪的同时,也免了他的官职。毛玠总算在自己老家得了个善终。

毛玠死后,曹操提拔他儿子毛机做官,这事本身就说明:其实曹操心里早已明白错怪了毛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