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皇后(1073年-1131年),宋朝人,孟姓,故又常被称为元祐孟皇后,洺州(约在今中国河北省永年县)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经历之离奇,实为罕见。
封后与第一次被废
孟氏出身世家,是曾任宋朝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宋哲宗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高太皇太后替哲宗选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氏是其中之一,当年孟氏才16岁。元祐七年(1092年),高太皇太后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遂将孟氏封后。
但好景不常,哲宗宠爱的是婕妤刘氏。绍圣三年(1096年),孟氏所生之女福庆公主重病,药石罔效,孟氏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由于符水之事向为宫中禁忌,孟氏大惊失色,命将符水藏之,等到哲宗到时,再一一说明原委,本来哲宗也认为是人之常情,并不怪罪。不料于公主病逝后,孟氏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氏及公主祈福,此事正落人口实。得到哲宗专宠的刘婕妤趁此机会,将前后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在哲宗面前搬弄是非,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皇帝。哲宗听说后也开始怀疑起来,命梁从政、苏珪调查此案。在宰相章惇和刘婕妤的授意下,他们逮捕了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并将这些人刑求逼供,史载“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太监、宫女们不愿诬蔑孟皇后,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最后,梁从政等人不得不伪造供词,才让哲宗相信孟皇后图谋不轨。其后位于是被废,将她安置在被废妃嫔出家所居的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由于当时北宋新旧党争正烈,孟氏是支持旧党的高太皇太后与向太后所立,高太皇太后去世后不久,哲宗亲政,欲极力摆脱这位祖母的阴影,改而支持新党,提拔新党的章惇做宰相,章惇也支持哲宗宠爱的刘婕妤,有废孟氏后位之图,遂酿成了这件冤狱。
复位与第二次被废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病逝,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徽宗。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时来运转,遂被复位,因其封后于元祐年间,故被称为元祐皇后。
不料,次年(1101年)向太后病逝,其后于崇宁元年(1102年)又发生元祐党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摘旧党(元祐党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就这样过了20多年。
靖康之祸与再复位
钦宗靖康初年,孟氏先因瑶华宫失火,移居延甯宫,后延甯宫又失火,出宫居住相国寺前之私宅。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今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祸”。当时六宫有位号者都随徽、钦二帝北迁,只有孟氏因被废而幸运地留下。由于宋皇室唯一的漏网之鱼-康王赵构远在济州(今中国山东省巨野县),于是被金人立为楚帝的张邦昌接受吕好问建议,迎接孟氏入居延福宫,上尊号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但有人以这是张邦昌依宋太祖赵匡胤篡后周以后,尊后周的符太后为周太后,并迎入西宫居住的往例,认为张邦昌仍有代宋自立的野心。后来大臣胡舜陟、马伸又上书,政事应取得太后之命令才能决定,张邦昌不得已,乃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并请其垂帘听政。
稍后,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即帝位,是为高宗,元祐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元祐太后。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隆祐太后。
南渡以后
由于汴京已不可守,孟氏遂随高宗南渡至行在越州。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兵变,高宗赵构迫退位,由年仅3岁的皇太子赵旉继位,赵旉就是宋简宗、正安帝。因乱军所逼,孟氏再度垂帘听政。孟氏曲加慰抚苗傅等人,并召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勉令韩世忠速来勤王。后来,乱事平定,再度撤帘。
当初汴京城破,宋皇室几乎全数被俘北迁,孟氏与高宗是极少数幸免者,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生母韦太后自金国放归以前,孟氏一直是当时宋室母仪之代表。高宗南渡不久,金人复南侵,于是高宗乘船入海,孟氏则是向江西逃亡,金人一再追击,孟氏随行兵众溃散,甚至到了要以农人抬轿的窘境。高宗知道孟氏处境后即谓“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宋州(应天府),爱朕不啻己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因此派人迎至高宗绍兴皇宫所在。
孟氏性情恭谨,没有什么不好的事见闻于朝廷。又喜欢饮酒,高宗认为越酒不好喝,命人另外再买甜酒,孟氏就差人去付帐,不曾强取而不付酒钱。在宫中曾觉头晕目眩,有宫人自称会用符水治病,孟氏想起了年轻时的遭遇,马上命令将这个宫人赶出宫外。
绍兴元年(1131年)孟氏去世,谥昭慈献烈皇后,葬都城绍兴府会稽县上皇村。绍兴三年(1133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