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何让位给他的养子赵眘?宋高宗有儿子吗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3-04 13:51:59编辑:zhaoxiaoyan

宋高宗一向身体强健,禅让时不过才56岁,而且当时身体并没有不适,所以自称“老且病”显然是饰词。再者,宋高宗禅位前,南宋军队刚刚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人,迫使金帝完颜亮为部将所杀,造成金国政局一度动荡不安;而南宋却边境寝宁,国内安稳,并不存在迫使宋高宗禅位的外界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主动禅位,催人深思。

有人认为,宋高宗固然贪恋权势,却又苦于国事忧勤,所以愿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继续享受皇帝的尊荣,却又可以免于国事的困扰。然而,事实上,宋高宗禅位后,一到关键时刻,大至对金和战,小至官吏任命,他都会出面干涉,多方牵制。因此,宋高宗盛年禅位,有着不可告人的深层次原因。

宋高宗生平只有一子,名叫赵旉,但三岁时就因受惊吓而死。此后数年,宋高宗一直未再生子,而朝野上下主张确立“根本”的呼声却越来越高。不得已,绍兴二年,宋高宗以宋太祖的裔孙赵眘为养子,并当作内定的储君来培养。绍兴三十二年,赵眘已经在皇宫生活了30年,明知皇位非他莫属,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未必不着急。如果等到宋高宗临终时再传位,赵眘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会产生怨恨,宋高宗盛年禅位显然有施恩之意。

其次,宋高宗属于宋太宗一支,赵旉夭折后,按照血缘关系,他应该将皇位传给宋太宗的其他裔孙。然而,宋高宗却选择了宋太祖的裔孙赵眘为接班人。这种改弦更张,舍近求远,置宗室利益于不顾的行为,势必会招来种种非议,特别是会引起宋太宗一支的不满。再者,以太祖子孙继位,打破传统惯例,也势必会遭到统治集团中许多因循守旧之人的反对,甚至产生变故。所以,宋高宗只有生前禅位,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压阵,才能确保传位计划的顺利执行,才能确保南宋政治稳定。 宋高宗传位赵眘,除了顺应多数士大夫的愿望,赢取归还太祖裔孙帝位的美名,还有难以启齿的目的。“靖康之难”中,除宋高宗侥幸漏网外,徽、钦二帝的近支宗室全部被金人掳掠到北地,终生未能归国。其实,早在绍兴十三年,金人就有“归钦宗及诸王、后妃意”,而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为了掩盖生母在金国嫁夫生子的宫廷丑闻,始终没有做出回应,致使诸王、后妃惨死异国他乡。这种一味屈膝投降、极端自私自利的做法,必然会引起宋太宗其他裔孙的怨恨,其百年之后必然会遭受攻击和谴责。宋高宗选择盛年禅位,然后作为太上皇帝在幕后继续维护对金妥协投降路线,不仅可以维护自己死后的声誉,还可以阻止宋太宗裔孙登上皇位。

宋高宗盛年主动禅位,还有一个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即宋高宗一贯贪生怕死。南宋建立后,面对金人多次寇掠,谈金色变的宋高宗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特别是完颜亮南侵,差点又让他浮海远遁。一次次的逃生经历,使宋高宗认识到,皇帝虽然显赫,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靶子,一旦遇有危难,以皇帝的身份逃窜很扎眼,也很不方便;如果当了太上皇帝,关注度会大大降低,逃命就会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隆兴元年(1163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宋高宗“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已经做好了逃命的架势。

根据宋史的记载,传说是因为宋太祖显灵托梦,《异迹略》记载,宋高宗被宋太祖托梦,称「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于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自从你的祖先用了计谋,占据我的帝位很久了,到达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面,是应当要把帝位还给我了。」)故宋高宗过继了太祖八世孙作为养子,并立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但为孟太后被托梦。不过虽然禅让,主要决定权还是掌控在宋高宗手内。但是赵眘登基后马上为岳飞平反,以及肃清秦桧馀党,身为太上皇的高宗却没表达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而退位后的高宗与孝宗关系尚算良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