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雄师》的历史背景:神秘罗马军队受雇汉朝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3-17 13:51:17编辑:zhaoxiaoyan

由成龙和一众好莱坞明星出演的《天将雄师》2月19日在内地上映,虽说这部影片的主要诉求点并不在于还原历史,但历史背景还是该片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塞外匈奴屡次进犯、西方军队神秘现身、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种种矛盾,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汉元帝即位后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总体上来看,这部影片对历史所进行的“娱乐化改编”还是有根有据的。

本片中,成龙扮演一位名叫霍安的汉朝大将,他在西域戈壁遇见了罗马将军卢魁斯和他的一支小军队。而当时的边境,又一直受到匈奴的侵扰。导演兼编剧李仁港于是便围绕着汉朝将军、匈奴和罗马军队三种力量构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真实历史也是很有趣的。汉元帝在位期间,派遣王昭君出塞与匈奴通婚,讨伐郅支单于,并俘虏了一支罗马军队。而在西方,凯撒和庞贝互相抵牾,引发罗马内战。这一次内战的结果,直接奠定了未来三百余年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

【传说中那消失的军队】

中国边境出现罗马军队 受雇于汉朝共讨郅支单于

汉元帝时期的西汉,的确出现过一支罗马共和国的雇佣军,这大概便是《天将雄师》情节的历史基础。公元前53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克拉苏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本以为这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却没想到伊朗军队围歼了罗马军队,克拉苏被俘斩首。到了公元前20年,罗马和伊朗签订停战协议。这个时候,罗马共和国要求伊朗归还被俘军队,可是当年那支从伊朗人的包围中突围而出的军队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天将雄师》罗马军队出现在中国边境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很多年以来,这支6000人军队的去向,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947年,英国汉学家德效谦撰写了《古代中国之骊罢城》一文才揭开了谜底。在中国古代,骊罢指代的正是罗马共和国。而“古代中国之骊罢城”所说的,就是一个曾出现在中国版图上的罗马人聚居的城市。在班固所著的《汉书·陈汤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36年,曾有一支奇怪的军队出现在陈汤带领四万多军队讨伐郅支单于的路上。这支军队有“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此外还有“重木城拱卫”。按照历史学家的解读,这种构筑“重木城”防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式,只有罗马军队采用。史学家们据此推理,这支奇特的军队,就是当年罗马共和国出征伊朗失败之后突围的小部队。

据推测,当年这支部队突围后因道路被伊朗人封锁而无法回国,所以只得辗转伊朗境内高原,伺机东进。很幸运,他们在防御松懈的伊朗东部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流徙中亚,投奔郅支。最后,他们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当然,这支军队在投降后也没有闲着,他们成了陈汤的“雇佣军”,在讨伐郅支单于的郅支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汉元帝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番禾县南的照面山下(今永昌县),并置县骊罢。公元592年。 鉴于骊罢人已和汉族人融合,隋文帝下诏将骊罢县并入番禾县。至此,骊罢建县共612年。 中国的骊罢人就这样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悄然消失。

边境上的民族异常丰富多样

【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繁荣昌盛各民族归附 昭君出塞结好“呼韩邪”单于

虽然说《天将雄师》的卖点是功夫和武打,但是在影片内核上,李仁港还是为影片安上了一个民族团结、世界和平的基调。在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上,各种民族在此汇聚、交融,令观众惊诧于汉朝当时的强大国力和包容力。所谓丝绸之路,指的是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这条商线由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这次行动称为“凿空之旅”,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今天的埃及亚历山大港。这是西汉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到了东汉时,班超将丝绸之路再次延伸,最远从西安一直达到了罗马。

按照史书的记载,在西汉时期,大致有匈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契丹、柔然、回鹘等十六个少数民族活跃在中国的版图上。西汉政府通过一定的战争、行政区域设置以及通婚、通商等手段,保证了这些少数民族地带的总体稳定。这些政策使得西南、华南、东南地区也加入到全国的统治范围之内。虽然此时对于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还远不如明清时期有力,但是解除了中原地区同南方山区之间的军事、政治障碍,使得南方在汉代长期处于稳定、有序的环境之下,毫无疑问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同中原的交流。

说到汉元帝时期的民族融合,不得不说到为中国人熟知的昭君出塞。这个典故说的是一个叫昭君的宫女冒充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呼韩邪单于的故事。据说昭君生得十分美丽,落落大方。汉元帝看到如此美丽的宫女要去通婚,自己都非常后悔。在匈奴生活期间,王昭君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方式,并且和当地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她不仅规劝自己的丈夫和汉朝要和谐相处,并且还把汉族的文化传播到了匈奴。应该这样说,王昭君和匈奴的通婚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联姻,更是文化上的融合。她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同化”了匈奴人。或许正是由于她,汉朝和匈奴和谐相处了60年。王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后人将她的墓称为“青冢”并将其奉为神仙。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人、匈奴的和平共处做出了贡献

【罗马帝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罗马共和国发生“大地震” 凯撒、庞贝互相撕逼

汉元帝时期,整个大汉帝国基本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却并不太平。因为上文所述的“罗马大败于伊朗”,从而引发了罗马共和国政治圈的一场大型地震。公元前60年,克拉苏、凯撒和庞贝这三个政治上的失意者组成了所谓的“前三头同盟”。不过,这三个人同床异梦,从来就没有共同利益,这个联盟很快便岌岌可危。而在讨伐伊朗失败、克拉苏被斩首之后,剩下的两巨头矛盾便日益激化。凯撒远征高卢获得胜利,掌握大批军队,同时他还凭借《高卢战记》一书得到了大量民意支持,再加上从高卢搜刮来的巨量财富,他渐渐走上了实力和权利的巅峰。在这样的情形下,元老院就开始团结备受冷落的庞贝,开始打击凯撒和他的党羽。

公元前50年,庞贝和元老院做出决定,要求凯撒在次年交出兵权并回国任职。在实际的意义上,这就宣布了凯撒的“降职”,也意味着凯撒和庞贝联盟的彻底决裂。收到这个决定的凯撒并不买账,他回信给元老院和庞贝,要求庞贝也交出兵权,否则他不会服从元老院的决定,并不惜发动内战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收到回音之后,元老院认为这是凯撒交上来了一封檄文,坚决不从,并坚持他们此前的决定。凯撒派使者前往罗马斡旋,不料这位使者却遭到庞贝和元老院的迫害。得知此事之后,凯撒被迫逃往高卢。元老院视凯撒此举是备战,所以宣布凯撒为全国公敌,至此,罗马共和国内战爆发。

凯撒和庞贝的斗争在英剧《罗马》中有精彩呈现

罗马内战揭开了罗马历史新的一页,使罗马从共和制发展到帝制新阶段。而在备战之时,凯撒推行各省居民和罗马人权利平等的政策,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基础,并促使了社会进步。经此一战,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变得更加现代和合理,而中国却将继续处在封建社会之中。所以,在汉元帝时期发生的这次罗马内战,表面上是野蛮的,实际上却是进步的一种表现。西汉虽然稳定、富强,但积聚了很多社会矛盾,各种问题在之后的百余年内渐渐显现出来,并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