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南汉国简介:一个乱世小国的生存之道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3-22 10:56:22编辑:zouyijun

南汉,一个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方小朝廷。

一、南汉国产生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令通行的地区日渐缩小,以节度使为首的地方官和一些地方权贵又大量掠夺兼并土地,终于激起了唐末农民大起义,起义虽然最后被唐王朝镇丆压下去,但是在连年战乱之后,唐王朝已名存实亡,政权逐渐落在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手里,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曰“梁”。随后相继出现了定都开封或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同时与之并存的南北十个王国,形成了史称的五代十国的局面。

割据于岭南的独立南汉王国,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中存在的时间较长,从公元917年(后梁贞明3年)刘岩称帝,在广州建立兴王府起,至公元971年(宋开宝8年)宋兵入广州,刘鋹降宋止,前后经历了五十五年的时间。

刘氏祖籍河南。祖仁安是为太祖,仕唐为潮州刺史,徙闽之仙游,后复迁广东番禺。刘隐父亲刘谦,在广州当牙将,黄巢起义军北上后,僖宗年间,调任贺水镇将,因击贼有功,升任封州刺史、贺江镇使。当时的封州地处西、贺两江,是通往中原地域和控制岭南的水陆交通要道,是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的重镇,刘谦拥有精兵万人和一支舰队,成为粤西和桂东地区的强有力的地方割据势力。刘隐袭其父之职,经营十六年,把统治地域从封州扩大到广州,跃而成为岭南东道最强有力的实力派,升任靖海军候补节度使、观察史(902年)。刘隐多方投靠朱全忠,多次上书朱氏“劝进”,入梁后又献“助军钱”20万、“龙脑腰带、珍珠枕、玳瑁、香药等,随后又送龙形通犀腰带、金托里含陵玳瑁器百余副、香药、珍巧、获白鹿,耳有两缺,以鹿并图形献之。”,得封清海、靖海(交州)两军节度使、南海王(910年)。

随着南方各地的群雄割据的出现,南方各区域出现了立国分治的局面。刘隐此时十分注意网罗人才。他所延揽的人才主要有以下三种:1、唐末避乱移居岭南的中原士人;2、唐时的被贬官流放到岭南的大臣流寓不返的子孙;3、唐朝在当地的地方官。刘隐广招这三方面的士人,留置幕府,作为辅佐,其后刘隐的许多的重大决策都是这些士人参与作出的。又使弟刘岩率兵东西两道的诸割据者,并新、邕二州,平定江东七十余寨,又辟番禺山扩建广州城,城内建起双阕。刘氏经过近三十年的角逐,挤垮和消灭了一些地方势力,为建立南汉国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

二、南汉立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

刘氏经历了两代人的角逐,公元911年刘隐卒,其异母弟刘龑继起承袭官爵,攻取韶、潮、高、容四州,于梁末帝贞明三年(917年)八月,刘龑即帝位于广州,是为高祖(917-945年),年号乾亨,国号大越,第二年改为汉,史称南汉,以别太原刘氏的北汉。

设置百官

南汉立国初期仍沿袭唐朝典章制度。刘龑任命赵光裔为兵部尚书,杨洞潜为侍郎,李殷衡为礼部侍郎,魏曙为工部侍郎,皆同平章事。其后又逐步完善典章制度,朝中有中书令、左右仆射、大尉、太师、开府仪和三司、中书门下侍郎、翰林(集贤殿)学士、尚书左右丞、著作郎等官衔。宦官统归内侍省;武官有元帅、都统、都护、招讨使、指挥使、团练使、观军容使。地方官有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县令等。这些典章制度中虽杂有汉晋时代的官衔,但大体上是沿袭唐代的官制。

充实州县

南汉将广州改称为兴王府,又分南海县为咸宁、常安二县,将兴宁升为齐昌府;迁循州治于龙川县;新设置桢州(今惠州)、常乐州(今广西博白县)、英州(今英德县)、雄州(今南雄县)和敬州(后改为梅州),在历来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一府四州。多用幕府人分领诸州,刺史不用武官,摆脱了唐后期藩镇割据的之弊,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拥有170623户。

开设科举

刘岩兄弟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启用中原的一些名人分治诸州,立学校,设全选,开科举,对发展岭南的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从乾亨四年起便设立了科举制度,设学校,置选部,开贡举,每年取进士、明经十多人。据史料反映,南汉所取进士,在政治上或学术上有所建树的,有咸宁县人简文会(首榜状元)、番禺县人钟允章、曲江县人胡宾王。

外睦四邻

刘龑为了避免与邻国发生军事冲突,采取了外睦四邻的措施。同闽、楚、云南等国首领通婚、通商,同蜀、吴订交。从而免于较大的战祸波及,这对巩固其统治地位,发展生产有了一定的作用。

注重经济

南汉立国后,维持其统治地位达五十年之久,期间没有与外邻国家发生重大战争,出现了较稳定的局面,且广州又是与外国通商的口岸。南汉刘氏世代又是商贾出身,亦懂得通过商业渠道进行盘剥。兴王府所建宫殿的珠宝都是舶来品。由此可见当时的商业比之北方诸国较为发达,在其统治期间岭南地区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当时中原和北方战祸频繁,因此有不少的人迁徒岭南,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也增加了岭南地区的劳动力;加上黄巢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这些有利因素无疑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冶矿业方面,南汉的冶矿业有较大规模,冶炼技术也有较大进步。冶铸的金属有铁、铜、铅等。铸钱,南汉钱币分铜制和铅制两种,文曰:“乾亨重宝”。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南汉在阳春铸钱,铜钱周径七分,每个重三铢六参(相当于一钱五分),比唐开元、天宝重一半;铸铁规模也较大,如刘晟建乾和殿用了十二条巨型铁柱,每条周长七尺五寸,高一丈二尺,如按实心估算,每条柱重量在30000斤左右;刘龑、龚橙枢造佛像佛塔各一座,供奉在法性寺(今光孝寺),塔分七层,高一丈二尺,是我国观存最大最精的古铁塔。铸铜,除铸造铜钱外也铸造铜钟,兴王府长寿寺(今六榕寺)铜钟,一口钟重量达1260斤(后移南华寺);阳春出铜,阳春、四会出铅,义宁(今新会县)出锡。在冶金冶银方面也很具规模,单“秀华”、“万政殿”等诸宫殿就花费了白金三千多锭。

南汉的采珠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南汉专事采珠的媚川都,一在雷州与合浦之间的珠母海,该海域自汉以后都是著名的采珠区,历代设有官府收税;一在东莞大步海及其邻近海域,这里也盛产珠蚌。历来允许民间采珠。媚川都有军士二三千人,实行定额采珠供税,采珠是在没有任何安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每以石缒索系兵士或珠奴身上,入海五七百尺潜海采珠,珠奴死者众,所采珍珠充积内库(据《南汉书》记载:焚宫之后尚余美珠四十六瓮)。这些珍珠除了作经商销售牟取暴利外,便是供刘鋹父子宫庭中装饰宫殿及奢侈品之用。

制陶业。南汉的官窑(今南海官窑)出产的彩绘瓷盘及近代出土的南汉其它瓷器,反映出南汉制瓷工艺优于唐代制瓷工艺。

由于广州是通商口岸,来往的商船较多,为了对外通商的需要,南汉也有一定数量的造船业。

南汉较注重商业。南汉立国后的商务话动,主要是通过大庾岭和湘漓水陆道路与中原地区通商;还同黔蜀通商。除此之外也同外国通过广州口岸进行通商。商品贸易主要是珠玑、珍宝及香料等为主,商业比之其他小国较为发达。

南汉刘氏经过近三十年的角逐,建立起刘氏政权,又将有五十年没有大的战祸波及,因此刘氏在岭南的崛起,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地域性的社会安定局面,也有利于岭南的经济的发展。原来较为落后的楚、闽、南汉等地区,经过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都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列代的历史学家对南汉诸王的评价,都认为刘岩及其继位人都是暴君。

三、南汉各国主的统治

941年4月继位的刘玢(殇帝)于次年3月为其弟刘晟所杀。刘晟(942-958年),中宗,年号“乾和”,利用立国初期积聚起来的实力,又从楚国夺取了十八州。这使南汉版图北抵湖南,超过西汉时的南越国。刘晟死后,刘鋹(958-971年,后主,年号“大宝”)嗣位,由于自刘岩称帝后,历代继位人都是暴君,对人民的残酷统治,到刘鋹时其统治危机便充分暴露出来了。如《南汉书卷一》中所著“土木穷极奢华,济暴性以滥刑,弃姻好于边衅,始纵之既坏,即使立贤议行,亦且势难补救,荒基如殇帝,易怪乎萧墙之祸之速也!”。

刘氏立国后,大兴土木,大肆挥霍,单兴王府一城兴建的宫殿就有45所以上,作离官千余间,有南宫、大明、昌华、计泉、玩华、秀华、玉清、太微等官;刘岩建“昭阳殿”,用金作屋顶,银作地面,木料都用银作饰,殿下设水渠,渠内布满珍珠,又琢水晶琥珀作日月,放在东西两条玉拄上。刘鋹造“乾和殿”铁铸柱12条,造“万政殿”装饰一条柱子就用去白银三千两,又用白银和云母相间隔包装殿壁。刘氏使用的溺器皆饰以七宝。“兴王府”中凿湖五百余丈,曰“药州”,聚方士炼药,纵罪人使移“太湖灵壁及三江所产巨石凡九,浮诲归置州中以自赎。”。刘氏又不顾百姓疾苦,频频礼佛、建佛塔、迎佛骨,赐寺田,一时成风。“故曲江名山秀水、膏田沃野,率归于浮屠”,单兴王府四面便修建了28所寺庙,再加上兴建的宫殿亭榭就占了大半个府城。刘鋹在宫中豢养男女宦官2万多人,还收养了一批美貌的波斯女人,游戏宫中,荒淫无度。南汉还有庞大的军队,刘鋹在位时临时增拨抗宋师的官兵就有20万之众,还驯养一批供作战用的大象和有一定数量的海军和舰船,如刘隐在位时楚军围攻封州时,派去支援的神弩军和战舰百艘。

南汉各统治者为了应付统治集团的庞大开支,大大加重了对税户的榨取。刘鋹时实行大斗收税,一石实收一石八斗;重民赋敛,民不聊生,即使在舟居者也不能幸免。琼州,斗米税四、五钱。定媚川都课税,邕人入城者输一钱。南汉统治者出巡各地,多则月余,少则旬日,所到之处,以豪民为课户,以供饮宴犒赏费用。大海中生金錂蚬,味殊珍异,刘鋹则令人采之以自奉,却禁止百姓采此蚬。对一般工匠役,稍有不如的便如以杀戮。刘岩在位时,当时永川团练使(后迁左仆射)黄损曾上书劝谏曰:“陛下之国,东抵闽粤,西逮荆楚,北阻彭蠡之波,南负沦溟之险,盖五岭而表之,犀、象、珠、玉、翠、玳、果之富,甲于天下,所谓金城汤池,用武之地也。今民庶穷落,而工役繁兴,天灾人怨,兵家所忌,苟或不虞,其何恃以为战?且湖、洛未平,荆、吴犷狡,正宜务农息民,以宏圣基,庶遏强敌;乃纵耳目之好,尽生民之膏。兴土木之工,伤朴素之化,供一己逸欲,而失天下心,臣窃以为陛下不可取也。”刘岩面对着众官说:“我殊不喜此老狂。”黄损被弃,只好退居求州北沦塘湖上,诗酒自娱。

南汉统治集团不但不听谏阻,为了镇压人民对南汉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则滥用刑罚,施以暴政。南汉的刑罚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锤锯、及汤镬、铁床诸法,还有抵象、斗虎和水狱(水中尽放毒蛇,活活把犯人咬死)。在统治集团内部刘鋹也越来越孤立,由于刘鋹昏庸,要政落在一班宦官宫妾手中,朝官只是备员,军政大事全由男女官龚橙枢、卢琼仙主宰,皇帝也成了他们的傀儡;所有南汉的亲王旧将,都谗杀殆尽,城壁壕隍,都被辟为池沼,楼舰皆段,兵器俱腐。

南汉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迫使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早在刘玢统治时,桢州已有农民、岛民起事。941年7月,博罗县小吏张遇贤聚众起义,以僧景全为谋主,自号“中天八国王”,建元永乐,任命百官。他们的起义没有统一的纲领和统一的作战部署,任由将帅自由丆行动,夺取沿海州县,张遇贤本人急攻循州,刘玢派越王洪昌、循王洪杲往援,被张遇贤围于钱帛馆,只是在裨将万景忻、陈道庠力战下,方才突围逃走,粤东地区一时成了农民起义军的天下。后来,还是在南汉、南唐的围攻下,张遇贤起义军才在943年以失败告终,张遇贤等遇害。这次起义已经严重地打击了南汉的统治,动摇了南汉的统治基础,南汉国已处在危机四起,土崩瓦解的状态。

四、南汉灭亡

960年,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宋。北宋王朝建立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首先是向南方用兵,从968年起,南汉军队在湖南同宋军对峙,这时“十国”中的吴、楚、荆南、后蜀已相继覆灭;南汉境内的人民也渴望实现全国统一,兴王府城内的居民故意把每家必备的防火桶说成是“宋一统”。970年(宋太祖开宝3年),南汉后主大宝13年9月,宋军以潘美、尹崇珂为正副统帅,发十州兵力向南汉境内进攻,南汉军连战连败,971年1月,宋军破雄州、英州,沿江直下,屯兵兴王府城西双女峰下,刘鋹逃海不遂,放火焚宫,然后击城降宋,宋军入城后,俘获宗室官属97人,斩宦官500余人,南汉灭亡。刘鋹在大宝六年袭位,是年17岁,卒年39岁,死于汴京。南汉自刘隐创业至刘鋹,凡传五主,历时五十九年。

刘鋹在南汉灭亡后,和刘氏宗室和文武官员97人被宋军一同从广州押送到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在这里,刘鋹以南汉亡国之君的身份被宋太祖赵匡胤贬封为恩赦侯,受任检校太保、左千牛卫大将军,后又封为彭城郡公,再加封为卫国公。刘鋹从此闲居开封,直到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去世,终年39岁,归葬于南海韶州越王山。刘鋹的弟弟原祯王刘保兴也同到开封,被贬为右监门率府率。

据《宋史》,刘鋹生有4个儿子,也都从广州迁居开封:长子刘守节,次子刘守正,都在北宋政丆府任崇仪副使;三子刘守素,咸平年间(998-1003年)任侍禁,后升至内殿崇班,天禧年间(1017-1021年)又升任阁门祗候;四子刘守通,也任供奉官。刘守正有2个儿子:刘克昌任三班奉职,刘国昌任借职。此后,这支曾经显赫一时的刘氏家族就下落不明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