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塔战役在英军战争史上是可圈可点的一战。一支规模较小却训练有素的英国军队,成功击败装备精良且久经磨炼的当地军队。这表明,面对富有经验的军事对手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将能力挽狂澜。
训练有素的马拉塔士兵16世纪,伴随着对美洲大陆的征服,欧洲再次出现了强大的帝国。凭借先进的武器,欧洲士兵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当地的古老文明。类似的胜利模式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不断重演,当地文明的先天不足在欧洲现代战术面前显得难以招架。俄罗斯占领了西伯利亚,而葡萄牙、法、英等国在印度开设的贸易站,俨然成为入侵者的踏板。
莫卧儿王朝曾是南亚势力最强的帝国,但其影响自1707年奥伦泽布去世后便开始逐渐式微。自此,印度各土邦王公纷纷宣布脱离中央政权,形成了500多个土邦王国。这些王国由不同民族组成,彼此间经常会为争夺领导权而爆发战争,但有时也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入侵的英国人。而且,印度统治者并不像美洲土著对欧洲的军事入侵那样没有丝毫招架之力,他们深谙其所面对的英军特性。因而,当英国人自诩为是莫卧儿的接班人时,马拉塔联邦的一支当地部队也要求获得印度的统治权。这个联邦由多个有权有势的部族组成,首领被称为白沙(相当于首席大臣)。
1775年-1782年、1803年-1805年、1817年-1818年,印英之间爆发了三场战争。
白沙与其他部族的首领不断从法国、英国两个竞争劲敌手中招募欧洲军事顾问,请他们指导、改组军队,用大炮、火枪和西式军事训练来迅速武装本土士兵。
在短短的一段时期内,当地军队的加农炮数量便发展为英军的两倍。
直到18世纪末,英国想威慑在印度的对手仍非易事。
然而,印度不断地激起他们对财富的欲望-- 英军情愿以一场力量对比悬殊,但却极富挑战性的战斗来征服当地居民。在此背景之下,马拉塔战役爆发。从军事角度来说,马拉塔战役在英军战争史上成为可圈可点的一战。40年后,指挥此次战争的英军将领亚瑟·威尔斯利(即后来的威灵顿公爵)被问及他在战场上的最辉煌时刻属于哪一场战斗时,他毫不犹豫地答道:“马拉塔战役!”
温文尔雅的强盗1803年,英印之间的冲突再次发生--当时的孟加拉总督理查德·威尔斯将军派其弟亚瑟·威尔斯利,向被霍尔卡部族打败的白沙拔基娄二世提供保护,此举招致其他部族的抗议,纷纷起来反对英国的干涉。这次英国人决定采取更暴力的干预手段来威慑印度。尽管此时威尔斯利总共只有4500名正规军,而且他们大多数是印度兵,其中只有一半是骑兵,但威尔斯利仍信心十足地开始充分展示其作战效率和战略部署能力。
威尔斯利在这场战争中的军需后勤工作方面所展示出的才能,常常被后来的军事学家赞许有加,且为日后英军在印度如何为军队提供补给提供了范例。在此之前,大多数军队是从途经之处掠夺军需。这种做法不仅严重伤害了当地居民,还因当地人的反抗增加了战斗的难度。有鉴于此,威尔斯利采取了一种新的供给制度,即从驻地附近的商人手中购买食物以补给物资。这样不仅减少了因掠夺而增加的战斗,同时也表达了军队对当地居民的善意。
此外,威尔斯利还下令将辎重搬运车留在诺尼安(音译,Naulniah)村,用以筑起防御工事,然后亲自骑马外出调查敌人在马拉塔的据点。他没有采纳向导们的说法,而是选取了他自己发现的适宜横渡凯特纳河的浅滩,从而使军队避免遭遇攻击、行军速度加快,甚至还因此拥有了能突袭敌军的优势。
随后,威尔斯利调整了作战方针,他将马德拉斯印度兵安排在两股常规英军部队中间,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开始向前方进发。马拉塔人失去了河流的保护,但在人数和加农炮的规模上仍占优势。两排大炮开始驳火。威尔斯利深知,如果战斗持续的话他将会处于失利的局面,因此他命令部队立刻前进,由穿苏格兰裙的第78高地军开路。
突破马拉塔防线直接进攻是获胜的唯一办法。英国士兵装上刺刀,向训练有素的马拉塔军队发起猛烈冲锋。显然,马拉塔的两名司令-- 贝拉尔和辛迪亚缺乏威尔斯利那样的勇气,竟在战斗中退却,只留下他们的高级欧洲顾问波曼(汉诺威人)
继续指挥军队。第78高地军在柯林·坎贝尔,第78高地军战士离对方约55米处停下来,连续扣动火枪扳机向对方射击--这是英国人最喜欢的近距离作战,这种残酷的作战方式常常令对手闻风丧胆。
第78高地军突破马拉塔人的大炮防线后,发起了又一轮进攻,并最终从南翼攻克了波曼部队。马德拉斯印度兵乘胜追击,攻破了马拉塔军的防线。在战斗最前线,威尔斯利的马匹中弹。
在北翼,第74高地军在密集的炮火中用死去的战友尸体筑成防御,坚守了很长时间,直至英国骑兵火速赶来增援并彻底扫清了通往阿萨叶的障碍。
此时英国的整条战线突然掉转方向,把后面的追兵逼回到约安河边。威尔斯利在战斗中失去了第二匹坐骑。他的勇猛鼓舞着他的士兵。面对英军新一轮的袭击,马拉塔军渐生厌战情绪,于是横渡河流,把大量军事装备抛之脑后。
威尔斯利的胜利钳制了马拉塔人在印度中部的势力,不过损失也相当惨重:伤亡达1500人之多,伤亡率超过了27%。而马拉塔方面也至少损失了1200人,并在战场上丢弃了98门加农炮。但事实上,印度人的顽强抵抗并未就此停歇,直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才艰难地完成了对这片大陆的最后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