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春,匪首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10万人进攻西安,刘镇华围城8个月之久,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后冯玉祥将军率军入陕,西安之围被解,时称“二虎守长安”。
1925年10月,吴佩孚自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河南老军阀刘镇华被任命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于是召集散落在豫西各地的镇嵩军,并纠结土匪、红枪会、大刀会等武装,由阎锡山提供枪支弹药,开始逐渐壮大起来。
1926年初,刘镇华部队截击了败退到豫西、陕州、灵宝一带国民二军,军长岳维峻只身逃往山西,陕西派出的接应部队也被刘镇华打败。
打了两次胜仗,刘镇华的镇嵩军士气大振,号称“十万大军”。由于陕军主力被鄂军消灭殆尽,关中守军薄弱,刘镇又起了当陕西督军的念头,加上以前自己的一些留在陕西境内的老部下做内应,刘镇华率镇嵩军攻克潼关,直扑西安。
由于吴佩孚没有财力为镇嵩军提供军饷,刘镇华就以“打到陕西去升官发财”号召官兵,所以镇嵩军所过之处,基本十室九空。
4月初,镇嵩军将西安城围住,此次投入的兵力至少有七万人,而西安城内的兵力不足一万人。
刘镇华,字雪亚,本名茂业,河南巩义县河洛镇人,1883年出生在一个小商家庭。幼年时,家道中落,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经》,考中秀才。后入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保定法政专门学堂监狱科学习,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
河南悍匪刘镇华
1908年,加入了同盟会,开始在豫西一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夕,刘镇华到嵩县羊山,动员那里由王天纵率领的一支“刀客”武装参加反清斗争。这支武装后来成了他发迹的资本。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东进河南,让刘镇华代理陕西督军。不久,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又保荐刘镇华任陕西督军。
刘镇华掌握陕西军政大权后,大力扩充兵员,使镇嵩军进入极盛时期,兵力扩充到十万之众,被吴佩孚视为“西北长城”。
但刘镇华治陕横征暴敛,纵兵殃民,陕西民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驱刘运动”。但刘镇华手握重兵,又有直系军阀的支持,所以他在陕西的地位十分牢固。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刘镇华一开始站在吴佩孚一边,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选段祺瑞为执政后,派胡景翼进入河南,击败吴佩孚军,占据开封。
看到局势有变,刘镇华再度摇身一变,通电拥护段祺瑞,命令驻守豫西的憨玉昆迅速向河南扩充地盘。憨玉昆率部袭击洛阳,逼迫吴佩孚逃往郑州。
刘镇华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还是有些本领的,但这次围攻西安,他遇到的两个对手也不是鼠辈:一个是李云龙(这位李云龙,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陕西人,刀客出身);另一个更是大名鼎鼎,陕西会党出身的杨虎城。
李虎臣和杨虎城都是“义”字当头的虎将,二人在守城战斗中精诚团结、全力合作,这两支部队都是守城的中坚力量,因为二人名字中都有一个“虎”字,故后人称为“二虎守长安”。
到了5月15日,镇嵩军占领咸阳、西安间的三桥,西安遂陷入四面包围之中。镇嵩军绕城一周挖了宽深各六公尺的外壕,并加筑围墙一道。
从此,西安和外界完全失掉了联系,不只人的进出断绝了,而且因当时部队设备很差,城内守军没有无线电设备,于是连通讯联络也完全断绝了。
镇嵩军设在韩森壕的炮兵群,就专以东关陕军阵地为轰击目标,并在城外掘地道多处,企图轰炸城墙。杨虎城部的卫队营奉命担任东关防务,在城下挖掘堑壕,专门防御镇嵩军的地道轰炸,镇嵩军几次挖掘地道,都被发觉,遭到重创。
李虎臣
杨虎城
7月22日,镇嵩军在炮兵掩护之下,以敢死队1000余人由东北城角架云梯登城,同时在护城河下掘地道涵洞输送援兵,直薄城下的少数镇嵩军且已上城。城上守军仓卒应战,短兵相接,战况极其惨烈。战斗从上午六时开始,一直延续到下午五时,才把镇嵩军打退。镇嵩军伤亡甚众,守军亦牺牲极大。孙蔚如司令在这一战役中受了伤。
守军为了打通一条交通线,与三原的李旅长子高、泾阳的田师长玉洁、咸阳的姜旅长宏模取得联系,曾几次组织突击部队进行突围。镇嵩军集中重兵反攻,守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回城内。
冯玉祥派出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于10月12日击溃三原刘镇华部,迅速组织国民军第一、二、三联军总司令部。孙良诚的先头部队和于右任领导下的陕军开始向咸阳地区的刘镇华部进行总攻,西安军民已能听见西北方面的隆隆炮声,其欢欣鼓舞的情况,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有非文字所能形容者。
经过几度激战,刘部仍然继续顽抗。最后孙良诚派出奇兵抄袭刘镇华的大本营十里铺,加上城内守军的出击,11月27日,刘镇华才率其军队开始撤退,西安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