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4-06 16:03:40编辑:xuyajun

佛家讲究因缘,当一块石头因缘到来,突然炸开,飞出一个石卵,迎风而化,变成了名传千古的美猴王。

石猴的命运,改变于“生命中的第一哭”。有一天“石头”突然烦恼,变成有情众生。烦恼的起因,是很天真的愿望,希望生命不受阎王爷管辖,逍遥自在。这个动机,石破天惊。在老同志的指点下,石猴踏上了拜师学艺的征程。

他来到一个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洞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须菩提祖师。祖师是何许人也?书中交代,“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这里有几点信息,“大觉金仙”,是那位大画家昏君宋徽宗给“佛”胡诌的,此仁兄喜欢道士,废除佛教,把佛教也兼并到道教去了。只是后人不认账,“金仙”也就昙花一现。第二句话很好理解,祖师是西天的佛家祖师。

佛教史上,须菩提倒有其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难怪,给孙石猴取名“悟空”,看来,他们是有一定缘分的。“空”是佛教理论的核心之一,悟“空”是进入涅槃即成佛的重要法门。

传说,须菩提出生时,家里贫穷得无以形容,家徒四壁,满室皆空。父母请占卜先生算一下,先生说,这是好兆头啊,“因空而生,字曰‘空’生。”

我的理解是,孙悟空与须菩提是师徒,但他出生时,也是“空空”,石头出生,父母都没有,还有什么?正因为如此,一切皆空,一切也不空,无穷大,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

看来,须菩提与孙大圣是有缘分的。从此,石猴跟着祖师,杂七杂八过了六七年,干一些砍柴烧火的行当,也听听祖师讲一些杂七杂八的道学。

有一天,祖师升座开讲,说一会道,讲一会禅,“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那些徒子徒孙们个个像木头,毫无反应。只有石猴“在旁闻讲”,高兴地抓耳挠腮,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祖师心灵感悟,发现自己的“金丹大道”终于有人听懂,决心将石猴收为入室弟子。

经过一番弯弯绕的对话后,祖师见石猴这样不学,那样不学,生气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在石猴的脑袋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进里面,将中门关了。

那些木头徒弟“人人惊惧”,纷纷埋怨石猴子。石猴子却猜出了“哑谜”。到了三更时分,从后门来到祖师房间。祖师很高兴,等了几千年人,终等到一个有灵根的“众生”,便传授了石猴的本事。石猴由此开始“悟空”,成为名副其实的“孙悟空”。

这个故事,并不是吴承恩瞎编的,历史上,真有与此一模一样,也是“石破天惊”的拜师故事。可以肯定,孙悟空拜师的故事,来源于此。

这是一个关于禅宗六祖惠能的传奇。

惠能生于公元636年(一说638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这一年,伟大的唐僧即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来到了今天的孟加拉国境内,访问了著名的艺术宝库阿施陀石窟。

惠能俗家姓卢,父亲叫卢行瑫,母亲李氏。祖籍范阳,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及河北保定以北,造反派安禄山,曾任范阳节度使。父亲曾在唐太祖李渊时为官,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被贬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职务变成“普通老百姓”,实际是被流放了。

惠能三岁时,父亲去世,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贫困程度可想而知。及至长大,没有机会上学堂读书,也没有其他的本事,只能干点粗活,砍柴卖柴为生。

惠能虽目不识丁,但从小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范。处于穷山辟野、山野村夫中,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气质。

传说中,惠能出生时,就有一些祥瑞之像。黎明时两位来自异域的僧人造访,他们对惠能的父亲说,“我们特地连夜赶来,给您的孩子取名字,可以叫做惠能吧。”为什么这么叫呢?“惠”是能够惠施众生,“能”是能做佛事。说完就走了。惠能既是六祖的俗名,也是法名。这在僧人中是少有的。

万事万物都有因缘。缘分到了,花就开了。

有一天,惠能到市场上卖柴。估计是今天生意不好,没有人前来问津。无聊之中,听到一个过客在诵读《金刚经》。一听之后,惠能茅塞顿开,心底彻明,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又惊又喜问那位客人,您从哪来,所诵何物?

客人说,我从蕲州(湖北蕲春)黄梅县东禅寺来,诵读的是《金刚经》。惠能还了解到该寺寺主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道行高深,德名远扬。因是宿世姻缘,心领神会,决心到黄梅求法。

这里有个难题,惠能走了,母亲的赡养怎么办?刚好有一位素不相识、乐善好施的善客,送给惠能十两银子,安置好母亲后,毅然北上。

成就六祖惠能的有很多人,这里出现了两位,一位是闹市中诵读《金刚经》的客人,一位是施舍十两银子的好人。正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佛法的兴旺,依然需要外护才行。

母子别离,感天动地。有一个传说,惠能别母时,母亲身体有病,不让他走。母亲出了个难题说,你如果能把这块石头拜出裂缝来,就让你去学法。惠能一拜,石头裂开,真是“孙悟空”出世了。母亲看到因缘如此,不再阻拦,洒泪而别。

经过日夜兼程,惠能走了近三十天,翻山越岭来到五祖弘忍的道场,前来礼拜祖师。

五祖一看,面前的人黑不溜秋的,又瘦又矮又黑,头发杂长,混乱蓬松,倒像一只“石猴子”。其时,惠能24岁,寺里的人都叫他为“獦獠”,读音“猎獠”,是西南夷旧称,有贬义,意为少数民族依靠打猎为生的人,或称“南蛮”。

五祖问他,“你从哪里来,来此何事,求取何物?”

惠能非常直率说,“弟子是岭南新州老百姓,前来拜师,只想成佛,不求其他。”

这跟孙大圣拜师时一模一样,祖师问他,你要学什么?老孙说,只要能长生不老就行了。

五祖听了,大为惊讶,跟须菩提一样,好久没有见到这么有悟性加“狂妄”之人了。

便问他,“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哪能成什么佛呢?”

惠能说,“人虽然可分为南北,但是佛性是没有南北的。我虽然是獦獠,身体与您有些不同,不过,我的佛性与您没有什么区别啊!”

五祖内心非常高兴,却不动声色。想跟这位难得的弟子多说几句话,却怕手下其他弟子嫉妒,带来不便,于是说,“别说什么大话了,我看你去马棚伺候马匹,砍柴烧火倒也合适。”

因此,惠能这位刚来的“弼马温”就去马棚干活了。

最初的活是舂米。寺里那么多人要吃饭,舂米是个重活。不过,惠能本身就是干重活的,也干得不亦乐乎。由于身材矮小,舂米的工具叫“石碓(音对)”,利用的是杠杆原理,要脚踏一头,将碓的另一头高高踩起,脚一松开,另一头便快速地下降,将米槽里面的谷壳捣碎。惠能身体重量不够,头脑发达还顺便来个小发明,在腰上系上一块石头,增加自己的重量,在踩碓时省了不少力。这块栓腰石还在,保存在六祖道场广东南华寺。

这样浑浑噩噩过了七八个月,孙大圣是过了六七年。五祖一天“忽”见惠能。我想,这个“忽”是大有因缘的。五祖见因缘成熟,抽空见了惠能。他说,“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不过担心你太出众了,有人害你,所以没有当场与你详说。”

惠能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意思,因此,这么久不敢去堂前打扰,使别人不知不觉。”

又过了一段时间,五祖召集所有门人,要求每个人明心见性,将所学所悟的,写一首偈语,看看谁写得好。谁写得好,谁可以传授衣钵。

这个诱惑可大了,能够传授法脉,是多少个辈子福分修来的。

你说,这上千号弟子都闭门写偈语去了吗?没有!

这就是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为什么能成名,有的人总是沦为平庸的原因。这些弟子们,都觉得自己的才华和悟性,比不上大师兄兼老师神秀。既然这样,就让神秀写好了,大家都省点事。

神秀也不负众望,写下了著名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有些人以为这首偈语水平不高,是不对的。后人对这首偈语评价极高,难怪神秀大师也成为禅宗北宗之祖,唐高宗及武则天时的国师,并非浪得虚名。

作业高质量完成了,其他师兄弟很高兴,偏偏神秀很担心,自己的水平是不是具备传承法脉的资格。当天晚上没有睡好。

过了两天,惠能偶尔经过,这位老兄大字不识半个,听到一名童子在诵偈,便请童子带他过去看看。

这时,真正的序幕拉开了,主角登场了。

其时,刚好江州张别驾在场,便帮惠能高声朗诵。惠能听后,对张别驾说,“我也有一偈,请您帮我写上去。”

别驾说,“你也要写偈?这真是稀有啊。”一脸看不起的样子。

惠能说,“要学习高深的佛法,不能轻视初学者。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张仁兄一下子脸红了,不过倒也聪明得很,“好吧,我帮你写吧。我看你以后真能成佛,如果那样,你可要先度老兄啊。”

于是,石破天惊的偈语写出来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写完,观看的师兄弟大惊小怪,大发感叹,“真是奇怪啊,不能以貌取人,再过一段时间,这个人可是个肉身菩萨。”

五祖跑过来,看到众人惊怪,倒像是看到“孙悟空变松树一样”,把众人赶走,脱下一只鞋子,赶紧把偈语擦掉,连说,“这还不行,没有明心见性。”

第二天,五祖不动声色来到惠能的作坊,见到他腰栓着石头说,“求道的人,为了悟法总是忘记自己的身体,应该是这样吧?”又问,“米舂好没有?”

惠能说,“米早就舂好了,只是没有筛子。”好个惠能,一语双关,这个“筛”,既是米筛的意思,也是没有“老师”的意思。

五祖听后,不声不色,拿着拐杖,在石碓上敲了三下,就回去了。三下戒尺,将未来的“孙大圣”敲醒了。

惠能明白五祖的意思,三更时分,像孙猴子一样,偷偷溜进五祖的禅房。五祖很高兴,知道这个家伙值得传授衣钵,便拿着袈裟,将窗户遮住,搞了一次震撼千年的地下行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