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冯太后与孝文帝
北魏的冯太后,与西晋贾后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冯太后是成功的贾后,而贾后就是失败的冯太后。
对孝文帝而言,冯太后也是一个狠毒的后妈(其实是后奶奶)。据史书上说:冯太后曾顾忌孝文帝聪慧,所以就想往死整孝文帝(在寒冷的冬天,把穿着单衣的孝文帝关在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但因为拓跋丕、穆泰、李冲的坚决反对,所以冯太后终于停止了这种行为。
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冯太后与贾后并没有本质区别。
冯太后一心想废杀孝文帝,为什么无法得逞呢?
因为无论是皇族,还是军政大佬、贵族代表,都希望有一股力量能牵制冯太后,而皇帝自然是最理想的力量。如果把皇帝都成了冯太后可以随意操纵的东西。那冯太后就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大权独揽,而一旦出现这种结果,冯太后就有可能成为武则天一样的人物(虽然当时大家并不知道武则天)。换而言之,这个专权的太后,就可能对皇族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更可能用恐怖政策打击、修理军政大佬、贵族代表。
西晋时的贾后,无法废掉愍怀太子,也主要是源于这个原因。只是西晋的贾后,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却非要一意孤行,最后只有把自己全家领向了死路。如果贾后听从自己母亲的劝说,愿意协调自己太子的关系,贾后、贾氏家族的命运,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北魏冯太后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终于发现,如果一意孤行废杀孝文帝,就有可能把自己置于普遍皇族、军政大佬、豪门贵族的对立面,所以冯太后终于停止了这种行为。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冯太后也像贾后一样一意孤行,肯定也会把自己全家领向死路。
我们通常认为,冯太后与孝文帝的关系非常和睦。但这只是一种想象罢了,虽然这种想象,是建立在北魏的政治宣传之上。
冯太后曾蓄意废杀过孝文帝(在寒冷的冬天,把身穿单衣的孝文帝置于小屋中,三天不给饭吃),如果不是大家反对,孝文帝恐怕当时就死了。仅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蒙上无法去除的阴影。
更何况,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只有这样一个阴影。事实上,孝文帝生母的死亡,就有冯太后的功劳;而孝文帝的父亲,据说也是冯太后杀死的。孝文帝的太子出生后,孝文帝希望废除云遮雾罩的“子贵母死制度”,换而言之,孝文帝不希望太子的母亲被杀。但冯太后却偏偏不同意,于是孝文帝儿子的母亲,又被冯太后杀死了。
孝文帝是皇帝,但孝文帝一直在冯太后的阴影下生活。有一次孝文帝不能让冯太后满意,冯太后就责打了孝文帝几十大板。
皇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在强势的太后阴影下,皇帝也实在没有什么神圣的。他既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尊严,还无法保证自己妻子的生命,甚至无法保证自己父亲的生命。
冯太后没有被北魏帝国否定,仅仅是在为孝文帝是一个非常隐忍的政治人物。冯太活着的时候,孝文帝从来没有与冯太后正面冲突过。冯太后死了,孝文帝依然高举冯太后的大旗。
西晋的贾后,如果愿意尊重太子的地位,她也有机会成为冯太后一样的人物。只是贾后被眼前的利益,迷住了双眼。
如果贾后不废杀太子,以太子当时的表现去看,他也不会主动与贾后争权的。而后来,即使太子夺回权力(只要是和平的夺取),他也不敢轻易否定贾后的,因为否定贾后容易,但它会让贾后时代的既得利益者,都会感到恐慌。至于太子把贾氏家族的影响彻底消除后,就更犯不着否定贾后了。
孝文帝在冯太后死去,一直高举着冯太后的大旗,对冯太后表示了前所未有的爱戴。绝不是因为他真的爱冯太后。
事实上,冯太后对孝文帝的行为,比晚清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的行为还要恶劣。现在冯太后死了,孝文帝真会非常伤心?真会非常怀念她?这种可能性,显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孝文帝在冯太后死了,依然高举冯太后的大旗,主要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冯太后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支持他,至少不会集体去反对他。否则,他这个皇帝会随时无法控制局势的。
至于把冯太后的影响消除殆尽后,孝文帝就更没有必要扔掉冯太后的大旗了。因为扔掉这面大旗,对孝文帝没有任何利益,只会损伤孝文帝自己苦心塑造出的良好形象。
孝文帝对冯太后一系的打击
当年,冯太后想废杀孝文帝。于是寒冷的冬天,把身着单衣的孝文帝,置于一个小屋里面,三天不给饭吃。但因为穆泰、拓跋丕、李冲的一再反对,冯太后终于放弃了废杀孝文帝的念头。
穆泰、拓跋丕、李冲,在冯太后时代,一直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一直受到冯太后的重用。当然了,这也是他们有力量、有机会,阻止冯太后废杀孝文帝的主要原因。
但在冯太后死后,这三个大佬的命运是什么呢?
虽然据史书上说,孝文帝非常感激穆泰、拓跋丕、李冲。但在孝文帝亲政后,这三个大佬的结局,却都是非常不幸的。
从表面上看,孝文帝对穆泰、拓跋丕、李冲,都是仁至义尽的,但在孝文帝亲政后,这三个大佬的结局,却都是非常不幸的。
孝文帝亲政后,穆泰直接卷入叛乱被杀;拓跋丕的两个儿子直接卷入叛乱被杀,拓跋丕间接卷入叛乱,丧失了政治前途。至于李冲,就更别提了,这个大佬竟然是被人活活气死的。
从这三个的结局,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孝文帝非常感激这三个大佬,所谓孝文帝对这三个大佬非常仁至义尽,都不过是表面上的事。而这三个人的不幸,更是孝文帝亲政后,冯太后一系的结局缩影。
我们似乎可以说,穆泰、拓跋丕的不幸,是他们自找的。而孝文帝对拓跋丕一直也是仁至义尽的。但是,我们必须得清楚一个事实,穆泰、拓跋丕反叛的动机,绝不是夺最高权力,他们只是想另外立一个皇帝罢了。如果他们在孝文帝手下混得十分如意,他们又何苦冒险干这种事呢?
我们似乎也可以说,穆泰、拓跋丕的不幸,是因为他们反对迁都、反对汉化造成的。但是,我们必须得清楚一个事实,如果迁都、汉化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又何苦冒险叛乱呢?
关于鲜卑豪门贵族反对迁都、汉化的真实原因,我们只要看看北魏迁都后主要人事变动,就可以知道了。在冯太后时代,帝国的领衔主角,是以豪门贵族代表为主的;而在孝文帝迁都开始后,帝国的领衔主角,就是以皇族成员为主了。从这层意义上,孝文帝迁都、汉化的过程,就是扩张皇族势力的过程,既然如此,那些曾经权高位重的豪门贵族代表,怎么可能会支持孝文帝迁都汉化呢?
李冲后来一再受到李彪的排挤,自然是因为李彪小人得志。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显然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冲这个冯太后时代的大佬,现在终于失势了。
孝文帝亲政后,李彪竟然倚仗孝文帝的亲近,一副想凌驾于李冲之上的架式。李冲对此自然又气、又恨,却无力改变。最后,李冲忍无可忍,终于不计代价的想杀掉李彪;但因为皇帝不同意,终于还是没有杀掉李彪。
据史书上记载,李冲性情温和敦厚,但在收押李彪时,怒不可遏,瞋目怒视,大喊大叫,掀翻案桌、摔碎凳子。因为太过生气,李冲神经失常、言语错乱,十几天后就死了。
至于冯太后的亲信太监苻承祖,在冯太后刚死,就被孝文帝逼死了。冯太后曾赐苻承祖免死金牌,孝文帝自然不便公开杀苻承祖。但孝文帝可以通过一再打击、侮辱苻承祖的方式,让苻承祖生不如死,于是冯太后死了不到一年,苻承祖就被整死了。
孝文帝整死苻承祖,自然有着足够的理由,但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冯太后死了,如果冯太后不死,孝文帝绝不敢这样对待冯太后的亲信。
至于冯氏家族,在孝文帝活着的时候,就已渐渐衰败了。等孝文帝一死,伴随着冯皇后被赐死,曾经显赫一时的冯氏家族,就已成为历史了。
不知道我们注意到没有。孝文帝亲政后,颁十二大姓(鲜卑八大姓,汉民族四大姓)为一等贵族。但这十二姓中,显然都也没有冯氏。
当然了,冯氏缺乏与这十二大姓并列的资格。问题是,如果冯太后活着,什么鲜卑八大姓、汉族四大姓。谁敢说自己比冯氏家族高一头呢?但冯太后死了,所以冯氏的地位终于一落千丈了,现在的冯氏家族只能靠老底子过活了。而这种老底子,终于很快就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