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移民日本其实很不错。在这里生活的话,吃得好、环境好、治安好、教育水平高,距离中国近,买张机票三四个小时就能回去,并且日本的护照在世界范围内畅通无阻。”一位华人圈的大投资家时隔近十年再来日本时对我如是说道,目前他将为富人办理海外移民也纳入了业务范围。
不过,这样的想法在海外移民的中国人中并不多见。实际上,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精英层迈出国门移民时,极少有人选择日本作为长期的栖息地。究其根源,最大的原因恐怕是日本并非移民国家,要想移民日本,需要突破一道道有形、无形的墙。
每年约4000名华人入日籍
数据也表明,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的平均每年约3万华人加入美籍相比,每年加入日本国籍的华人要少得多。
笔者根据日本法务省公布的资料做了粗略统计,结果显示,从1952年至2012年年底,加入日本国籍的中国人总数为127,326人。最近十年(2003年-2012年),加入日本国籍的中国人总数为43,835人,每年徘徊在4000-5000人,人数最多的2009年也只有5392人。
据笔者了解,在日华人倾向拿日本“永住”(即永久居民,类似美国绿卡)者众,倾向拿日本国籍者寡。只要与在日韩国人(含朝鲜人)做一简单比较,便知在日华人的这一倾向甚是鲜明。
在日华人、在日韩国人(含朝鲜人)是日本的第一、第二大外国人群体,截至2012年年底,总数分别为652,555人、530,046人。但在最近十年(2003年-2012年),加入日本国籍的韩国人(含朝鲜人)总数多达82,259人,仅2002年一年就多达11,778人。
不难看出,加入日本国籍的在日华人不管从绝对数量、还是人口比例都远低于在日韩国人(含朝鲜人)。
“入籍”难,拿“永住”更难
在美国,拿到绿卡后,需再待满若干年才能申请加入美国籍,日本则恰恰相反,日本的移民政策倾向于鼓励符合条件者直接入籍,而非拿“永住”,因此在日本拿“永住”要比“入籍”难得多。
根据日本法务省规定,外国人申请入籍在形式上分为“普通入籍”和“特别入籍”,前者针对与日本人没有婚姻关系的人,后者面向与日本人有婚姻关系并满足条件者。
“普通入籍”要求连续在日本居住满5年以上、20岁以上、遵守日本法律、品行良好、有维持自身及至家庭成员生计的经济能力;“特别入籍”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对居住年限的要求降至满3年以上,但规定需提交10种以上表格,外加5种以上证明,笔者的一位朋友曾吐槽说他申请入籍时甚至被要求补交父母结婚证明。
但是,申请“永住”的条件更为苛刻。在日本,申请“永住”的一大高门槛就是要求居住年限满10年以上,且中间的签证不能间断;而且,在这10多年居住期内,必须有至少5年的工作年限,即需要至少5年的纳税证明,纳税证明实际上暗含了对“经济能力”的考核,若申请者任职于小公司,收入有限,则很可能遭到拒绝。并且,申请时需持有3年以上签证,签证距离期满必须还剩半年以上。
对于所谓的“高级人才”,日本在去年5月7日才推出“海外高级人才积分制度”,以期笼络年富力强的学者、高级技术人才、企业家等优质资源。其特点就是给学历、职历、收入等评估标准制定积分,当积分达到70即认定为“高级人才”,给与优惠。其中最大的优惠就是降低对“永住”要求,将对居住年限的要求从满10年降至满5年。但与日本政府期待的每年借此吸引2000人相比,去年只有17人合格。
“入籍”多为图方便和晋升
从理性人的角度而言,确实如那位香港投资家所言,移民日本有诸多“好处”,“入籍”比单纯拿“永住”也确实更为便利、实惠。笔者身边也有些加入日本国籍的朋友,他们选择入籍的最大原因也是多为图个方便。
首先的一大考虑就是护照免签,在2012年亨氏签证受限指数(Henley Visa Restriction Index)中,日本得分165,在103个国家中排第5;中国则只得分41,排第92。这意味着中日两国护照的国际旅行自由度存在天壤之别,持日本护照可免签去世界上大部分国家。
笔者身边的很多朋友加入日本国籍都是出于旅行方便的考虑。比如朋友A,最初并没有打算入籍,但在公司组织海外游或与日本朋友结对海外游时,她的中国护照便成了大麻烦。其他人都是免签,只有她却必须办理繁琐的签证申请,三番五次下来,最终难耐其烦,在去年加入了日籍。
朋友B加入日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气之下”。他十多年前与几位日本朋友申请去香港玩,被告知需向中国使馆交钱办理入境许可,许可最终是办下来了,但看到其他的日本朋友都不用交钱、也不用办理入境许可,心理很不是滋味。更让他气不过的是,在转道去大陆旅游时,在某大城市火车站,与他同行的几位日本朋友走了“外国人优先”通道,而他却不得不排很长很长的队买票。旅游回来后,他“一气之下”便申请了入籍。
朋友C的情况也有些类似。他的一些朋友入籍后回国创业,借此享受到了一般中国人无法享受的优惠,这些所谓的“外国人优惠”政策让他也选择了入籍。
朋友D入籍,则是为了晋升。D大学毕业后便就职于日本一家大公司,工作表现很不错却因为是外国籍而遭遇到日企固有的“玻璃天花板”,迟迟得不到晋升,对其照顾有加的上司劝其入籍,他听从了这一建议,入籍后很快便得到了提拔。D说,“入籍后,其实还是有隔阂,很难真正融入,但要想晋升的话,入籍相对还是好些。”
除此之外,也有华人是考虑到入籍可以拿到更低的利率买房,以及将来的子女更方便在日本受教育等。总体而言,打算在日本长期发展的华人,会更倾向于入籍,或夫妻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入籍。
为何不首选“入籍”
为何倾向于拿“永住”而非“入籍”,原因可谓因人而异,但基本上可概括为两个,一是难过“感情关”;二是压根没确定要打算在日本长期发展,而是想最终回国。
可以说,难过“感情关”是华人在选择是否入籍时的一堵无形的墙。
在日本,入籍的正式称谓是“归化”,这个词在中文指归顺、归附,古汉语中更含有被君主的功德感化,甘愿为其子民之意。显然,在中日两国至今仍沟壑难填、彼此互为民族主义火药桶、且相互之间最容易触痛敏感神经的情况下,这样的称谓不免会让中国人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在日本入籍往往需要“改姓”(姓氏为日语常用汉字除外)。比如,乒乓球国手何智丽改名“小山智丽”、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男双冠军韦晴光改名“韦关晴光”、中国女垒原队长任彦丽改名“宇津木丽华”、跳水名将苏薇改名“马渊崇英”等。据笔者了解,对改日本姓存在排斥心理的在日华人仍很普遍,很多人在入籍后对外仍以本名相称,改姓后的名字则只见于正式的档案资料。
此外,在面试时,有的面试官会要求申请者表达对日本国的忠诚和热爱,这也遭到很多在日华人的抵触。这样的做法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但鉴于中日之间的纠结,很多人还是难以接受。甚至听说有华人因为这一点而在面试中途,要求退还申请材料,放弃入籍。
放宽移民进展缓慢
日本人口白皮书称,日本到2050年人口将从目前的1.2亿减至9000万,适龄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3变成1:1。在如此严峻的人口形势面前,很多人都预估日本将不断放开移民政策。
原东京入国管理局局长、移民政策研究所所长坂中英德曾言,“正在减少的人口是最大问题,国家将不得不为其生存而挣扎。不管怎么说,美国在设法使自己保持生机,因为它从世界各地吸引人才涌入。相反地,日本什么都好,就是不接纳海外的人。”
他提议日本需接受1000万外国移民计划,但遭到投票否决,并被右翼及保守势力痛斥为是“卖国行为”。而《朝日新闻》此前的一项对2400位日本选民的调查也显示:65%的被调查者反对更多移民入境。
因此,日本不断放宽移民政策即使是大势所趋,这一过程恐怕也将极为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