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真正的丐帮帮主:献策平天下 爵封逍遥王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5-07 09:34:01编辑:zhaoxiaoyan

王七与朱元璋都是濠州钟离(安徽凤阳)人,两人又同在当地皇觉寺当过小和尚。不过,起初他俩并不相识,因为,朱元璋进皇觉寺时,王七早就云游四方,吃“百家饭”去了。

有一次,王七在一次讨饭途中偶遇因战败而藏在荒山破庙中的朱元璋。其时,朱元璋因疲劳过度,腹中乏食,已无力举步,王七便将讨来的饭食送给他吃,并尽心侍奉朱元璋数日。在此期间,王七和朱元璋互诉身世,更觉亲近。朱元璋其时已是濠州起义军首领郭子兴麾下的一员骁将,他力劝王七和自己一道打江山,但听了一肚子古书的王七信奉“生死由命,荣枯在天”之说,不愿追求“命里没有”的东西。朱元璋见王七如此消沉,不便勉强,便与他拱手相别。临别时,王七将好不容易才积下的几钱碎银子为朱元璋置了身行头,并将所余碎银悉数相赠,助朱平安找到旧部。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每思及王七义举,感慨万千。“知恩图报”的朱元璋为了找到王七,在一次主持朝政时,发给满朝文武人手一纸绘有王七图像并附有说明文字的“求贤图”,命众臣务必尽力寻觅。这时,蔡国公张德胜挺身出班,说王七正在他府中养病。王七为何会在张德胜家呢?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以长江中游为根据地的陈友谅亲率大军直逼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命大将张徳胜领兵拒敌。张见陈军势大,为避其锐气,在上新河一带安营扎寨,坚守不出。陈友谅与其相持日久,屡攻不下,以至军中严重缺粮。陈友谅情急,命全体将士捕捉螺蛳充饥。不几日,陈军丢弃在河边的螺蛳壳竟如小山一般。由于螺蛳性凉,陈军以此为主食,士兵患肠疾者甚众,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陈友谅审时度势,便命士卒将桥梁拆毁,准备次日拔寨撤兵回老巢休整军队,以图卷土重来。张德胜见陈军毁桥,知彼欲退,欲举兵反攻,但苦于无桥可用,而一时又征集不到许多船只。正当张德胜一筹莫展之际,忽有亲兵来报,说帐外有一乞丐来献破敌之策。张德胜深知山野之中亦有异人,不敢怠慢,忙亲出帐外迎接。这乞丐正是王七。是时他云游路过南京,听说朱元璋麾下战将张德胜正破敌乏术,便毛遂自荐,来献“锦囊”。

张德胜在王七的建议下,传令三军连夜用陈军丢弃的螺蛳壳在河上搭了一座“螺蛳桥”,亲率守军反攻,大败陈军于此。此次战役和同年进行的狮子山战役,为后来大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称帝后,为了使天下人信服明王朝的建立是顺应天意,对外谎称,说当年吴王(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时,连河里的螺蛳都自动来搭桥助战,南京“螺蛳桥”遂有此名并传至今。因南京方言惯称“螺蛳”为“螺丝”,所以今上新河上的“螺蛳桥”又名“螺丝桥”。

再说王七因破敌有功,张德胜曾多次想保举他为官,但王七不愿入仕途,他本想继续浪迹天涯,因突患足疾,难以远行,只好暂留张府中,这一留就是数年。

朱元璋听到这里,立马散朝,命张德胜速将王七请来……

王七与朱元璋昔日泪别于破庙,今日重逢于朝堂,若梦若幻,恍若隔世……

王七擦干眼泪对朱元璋说:“承蒙吾皇不忘故旧,王七今生死而无憾矣!”讲到这里,王七又回过头来,感激地对张德胜说:“吾足疾已愈,本想近日别公远行,不想惊动了皇上……”朱元璋见王七又欲“云游”,哪里肯依,极力挽留。见朱元璋诚邀加盟,王七不忍拂了圣意,叹息道:“纵然吾皇不弃,皇恩浩荡,但王七乃一介草民,焉能入仕?”朱元璋说:“今日朕就封汝为逍遥王……”当天,朱元璋还大摆接风宴,款待王七,又召六部尚书作陪。宴毕,朱元璋又宣崇山侯李新上殿,命他派人在南京三山门(今水西门)外茶亭东街为王七建了一座逍遥王府,王府的大门两侧书有一副对联,联曰:逍遥自在神仙府;天下贫民第一家。王府的中门也书有一副对联,联曰:虽非高官冨贾府,却是藏龙卧虎堂。

自从王七被朱元璋封为逍遥王并深受宠信后,大明京师的名门望族、王公贵戚都以能结识王七为荣。一时,逍遥王府前,车水马龙,官盖如云。天下群丐也就奉王七为帮主,背靠大树好乘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