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最牛“自媒体”:曹操袁绍争相“求关注”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5-11 14:45:53编辑:zouyijun

进一家公司工作,首先要得到人事部门的肯定,其评价、评分对于谋职的人而言,是极其关键的。

有没有这样一种机构,类似于自媒体,它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公司,和任何一家单位没有利益瓜葛,但它对于人才的评价,各大公司都竞相引以为标准和最权威的参考,甚至以此为唯一标准的呢?

在东汉末年,某些每个月定期更新的私人评论,往往是社会任用人才的风向标,连曹操、袁绍都要看他们的脸色,我们姑且称之为东汉人事选拔方面的“自媒体”。

靠人品积攒出来的“自媒体”

每月定期更新 袁绍很在乎它

稍微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 这是对曹操最恰当的一句评价,尽管史学界对此有争议,但在老百姓心中,老曹一生的事业和人品,都被这个给笼罩了。

说这句话的人是名士许卲,但很多人对许卲到底有多牛,曹操捞到这句评语有多么不容易,不太了解,且听我慢慢说来。

许卲是汝南平舆人,字子将。许老师的“自媒体”可不是靠炒作经营起来的,而是靠人品积攒出来的。许老师自小就积累人品,年少时便讲究名节,重视人际关系建设,“峻名节,好人伦”,自己也身体力行,渐渐地人品上去了,公号粉也上去了,影响力越来越大。

许老师起初在地方当功曹,从事人事工作。那时候的许老师就人品好到爆棚,当地方的大小官吏听说许老师就要任职人事厅长的时候,一个个都不敢怠慢,把平时吊儿郎当的行为都收起来了,工作不积极的变积极,工作积极的变得更积极,“莫不改操饰行”,反正就是千万不能让许老师在他的公号上给差评,如果能争取一个好评,那是求之不得。

不仅一般官吏重视,连门庭显赫、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也不敢疏忽。当时的袁绍已经是地方大员,有一回暂时离职回家度假,一路上好威风,“车徒甚盛”。

袁大哥一路得意,但在经过许卲的地界时,却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他说,现在到了许老师的家乡,要低调点,这个排场可别让他给看到了,免得招他老人家批评,要是被他留个不好的评价,那可没脸见人了。

袁绍于是撤了自己的大型车队,解散了很多随从,只留一辆马车,悄悄地从许老师家乡经过。

袁绍害怕的这个评论,就是许卲的评论。许卲的评论不具有东汉朝廷色彩,都是私人所发,每个月定期更新,称为“月旦评”,其内容主要品评当时的人物,但天下名士都关注,每隔一段时间,大伙就会聚在一块,刷许老师的“自媒体”,看看他又说些啥。

许老师的这个公号,主要靠他和堂兄弟许靖来操作和维护,粉丝超多。

信誉度高

曹操费尽心思才得到推荐

如果在许卲老师“自媒体”上得个好评价,找工作或者创业自然就容易,因为能拉高人气和信誉度。许老师推荐人,不是看你投多少广告,也不看你能拉多少粉,而是视个人人品和才能而定。

当时有个卖帽子的小商贩,名叫樊子昭,都六十岁的人了,让许卲给推了一下,得到重用。还有一个叫虞永贤的,是个放牛放羊的人,被许老师一推,也成了人物。诸如此类处于平凡地位,而经许老师推荐成为社会公认优秀人士的,有六位,其他中等层次的就不好计数了。

这里说说曹操。曹操当时还是个不怎么出名的小子,大伙对他的评价都不太高。东汉末年,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杰出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天才级的英雄,起初是没有得到大众认同的,曹操和诸葛亮就是这类人。想当年,小曹天天游乐,“不治行业”,人们不觉得他能出息到哪里去;诸葛亮呢,自比管仲和乐毅,周围人都说这小伙子吹牛。

曹操的就业路并非一帆风顺,还是有些波折的。他第一次就业的时候,就因为表妹夫宋奇犯法受牵连被免职,后来在各个岗位上跳来跳去,人品和才能都不被承认。小曹苦恼得很,想赚点赞,于是找到当时的权威人士桥玄,要求给个好的人事评价。

老桥对小曹的评价很高,他说:小曹,我这么大把年纪了,见过不少人物,没见过像你这么优秀的,你好好干,老朽的家属以后就拜托你照顾了。

这评价够高了吧,但桥玄觉得自己的公号还不够权威,所以又对曹操说,小曹,你再去找下许卲老师,他说的才是王道。

小曹屁颠屁颠地去找许卲。谁知道许老师不太喜欢小曹的为人,不肯推他。曹操死磨硬缠:许老师,看在桥老师的分上,给个评价吧。许卲最终推却不过,只得在“自媒体”上专门为小曹更新了一条评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卲不是个愿意将就的人物,给小曹过高评价,非他所愿;不给吧,老桥那边又不好交代,于是给了这么个一正一反的评价。虽然不是太正面,但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还肯定小曹是个很牛的人物。曹操对此很知足,带着这个评语去社会上混,效果当然大不相同。曹操后来能干一番大事业,让天下才俊进他曹氏公司,和这句评语也有很大关系。

许卲可能也没想到,他所有的点评和点赞,只有这一条历经1800多年还在古代人事评论的专栏上始终保持头条的地位。

曹操对那些肯定过自己的老师长辈,还是很感恩的,有一回经过桥玄的坟墓,哭得泪人儿似的,说没有这些长辈的点赞就没有他老曹的今天。

刘备为得一句好评

冒着生命危险出兵救孔融

刘备的情况跟曹操不同,玄德同学是个小手工业者,手头没什么资源,要跟大公号们拉上关系,比孟德同学的难度大多了,没有一定的职位,没有一定的平台,是很难跟大号们套近乎的。

刘备同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了一个平原县令,这在天下才俊当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响亮的名头,怎么跟大号们拉关系呢?得抓机会。

孔融老师绝对是当时天下的大号,粉丝无数,影响力不在许卲老师之下。这一年,黄巾军包围了北海郡,要借粮,北海郡的太守就是孔融。孔融不给,想搬救兵,这时正好来了猛将太史慈,可以负责联系救兵。

找谁来救呢?孔融是动了心思的,他想到了刘备同学,一则刘备仁义,二则当时刘备是个小号,急需有名流推他,凭着孔融的影响力,给他刘备增粉是绝对没问题的。想来刘备也不会放过增强影响力的机会。

果然,太史慈将孔融的信给了刘备之后,玄德同学如同捡了宝一般,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当着太史慈的面,幸福得泪流满面:“孔融老师居然也知道我刘备啊。”估计,刘备当时也拿着求救信跟关、张二位说:“二弟、三弟,孔融关注我们啦。”

孔融的影响力,让刘备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笔有较大风险的业务,出兵北海郡,给孔融解了围。玄德同学也借此大涨粉丝,扩大影响力。

这是一起成功的互推模式,孔融知道自身的资源优势,知道刘备需要什么,而刘备善于抓住机会,将自己往大号的道路上推进了好几大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