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朝鲜,也许世界上的国家,再没有像这样剪不断的缘。中朝历史上,中国三次大规模无私保卫朝鲜的内情却鲜为人知。
第一次保卫朝鲜
十六世纪,日本一位巨人丰臣吉秀崛起,他统一了日本,担任了日本最高行政长官,在国内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后,日本三岛已不能容纳他的野心,他决定征服朝鲜。
1592年,丰臣秀吉统率海陆军十五万人,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半岛的釜山城登陆。朝鲜不堪一击,日军长驱直入,抵达首都王京(汉城)。王京陷落,国王李日公逃到北方的开京(开城)。开京又陷落,又逃到更北方的平壤。平壤又陷落,李日公于是逃到跟中国一水之隔的鸭绿江畔新义州。日本兵团自四月在釜山发动攻击,到六月夺取平壤,只不过三个月时间,朝鲜全国八省(道),全部失守,只剩下新义州一个孤城。李日公向中国告急,他认为复国无望,请求举族内迁。
明神宗朱翊钧派派遣精通日语的沈惟敬作为中国使节,前往日本占领下的平壤了解情况,日本大将小西行长表示:“日本无意跟中国为敌,我们愿跟中国共同瓜分朝鲜,以大同江为界。中国如果同意的话,日本就撤出平壤,退到大同江以南。”遭到中国拒绝,提出必须维持朝鲜领土的完整与主权的独立。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明朝中期自朝鲜的内附,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1592年9月,中国派大将李如松率援朝军队出发,12月渡过鸭绿江,跟国王李日公会合。1593年1月,李如松带领的明军进攻日军,日军节节败退。援朝军队追击三百余公里,克复平壤。再追击一百五十余公里,克复开京。日军节节失利后,在王京北十五公里碧蹄馆,布置埋伏,由间谍向李如松报告说:“日本人已放弃王京,向南逃窜。”
日本无力反攻,而且鉴于平壤之败,不敢固守后勤交通线有随时被切断危险的孤城,不久放弃王京,撤退到朝鲜半岛南端最初登陆地的釜山。车臣秀吉返回日本,留下小西行长:等候命令。这时除了釜山一城外,朝鲜全国光复。中国命国王李日公还都王京。
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烧杀溺毙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大振,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奠定了李如松在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
杨镐(?-1629年),明末将领,字京甫,号风筠,商丘(今河南商丘谷熟镇)人,万历年间进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日本侵略朝鲜,杨镐在次年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奉命经略援朝军务。
日本退守釜山后,中国援朝军在外围布防,日军要求谈判。1596年,明朝兵部尚书石星派精通日语的沈惟敬组成中国使节团,前往丰臣秀吉所在地大阪
参与谈判,日本首要条件就是要求中国惩罚朝鲜,中国自然不同意。其实,日本不过是一个骗局,丰臣秀吉需要时间重新集结兵力,在釜山发动第二次攻势。
1597年6月,丰臣秀吉又调集14万陆军和数万水军,海陆并进,卷土重犯。李如松已回国述职,升任辽东总兵官,在1597年4月,他在平息鞑靼土蛮犯辽东之战中,已经为朝廷殉职,明朝皇帝朱翊钧只好重新任命杨镐、邢玠两位大将援朝,分别围堵日军。杨镐是著名的债帅人物,他在釜山北方被日本的凌厉攻势击败,死伤惨重,只身逃脱。邢玠在与日军的交战中,发现参与日本谈判的沈惟敬充当日军耳目,石星通敌误国,他立即禀报朝廷,明朝皇帝朱翊钧勃然震怒,将其二人下狱处决。刑玠剪除敌军耳目之后,挥兵进贡日军,连挫日军,获稷山、青山大捷,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又授计部将陈璘前后夹击,斩首日军5000余级。11月,他指挥蔚山一战,以轻骑诱敌入伏,出奇制胜。1598年,刑玠擢升兵部尚书,他“摽剑登坛”,大会诸将,兵分三路,水路与朝鲜名将李舜臣的水师密切配合,将敌人压缩在蔚山、泗水、顺天3个地区,使其陷入困境。11月,敌人调集战船500艘,企图掩护逃窜。中朝联军立即发动强大攻势,在露梁一带海面聚歼逃敌。中朝战船闯入敌阵,炮矢俱发,敌船着火,烟焰张天。中朝战士跃上敌船,奋力拼杀,敌人纷纷落海。露梁一仗,大获全胜,击沉敌舰900艘,在朝鲜南海海面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随即逃窜回国。
邢玠(1540-1612),字搢伯,亦字昆田,明后期大臣,官至兵部尚书,益都(今青州)人。1571年(隆庆五年)进士,授密云知县。继为御史、巡抚,后升至南京兵部侍郎。处置南方土司叛乱,处置得宜。他后升任兵部尚书。
1599年春,邢玠率明朝援军凯旋回国,朝鲜战友挥泪言别,父老乡亲拥途相送。朝鲜廷臣卢稷等挥笔题诗,寄托深情。为表彰邢玠抗日援朝,朝鲜人民特铸铜柱纪功,并在釜山建祠绘像,以志纪念。这是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鲜,也是中国第一次保卫朝鲜,打败日军,日军撤退后,中国援朝军队也随即撤回国。这是历史上国与国之间,最标准的无私援助,中国战士的鲜血,洒遍朝鲜半岛,而一无所求。
第二次保卫朝鲜
七、八世纪二百年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日本,使日本跟在朝鲜之后,成为世界上采用中国文字为本国文字的两个国家。1867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下令变法,这就是使全世界叹为奇迹的“明治维新”,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把统治大权奉还给明治天皇,明治天皇把首都从京都迁到靠海的江户,改名东京,明治与646年“大化革新”全盘吸收中国文化一样,从生活方式到意识形态,全盘吸收西洋文化,短短数年,日本就从荒陋落后状态一跃而成为一个完全新面貌的现代化的年轻国家。日本的崛起,立即向外侵略。
1878年,日本就禁止邻国琉球国王尚泰向中国进贡,尚泰派出密使到北京乞援,但清政府对这个孤悬海外的藩属,已无力保护。一八七九年,日本把尚泰掳到东京,改琉球王国为冲绳县,琉球遂亡。
台湾事件,使日本发现侵略妙不可言,像一个强盗发现劫掠妙不可言一样,他可以用最少的代价,得到最丰富的报酬。日本的下一个劫掠目标,立即转到三百年前碰过钉子的古老王国朝鲜身上。
1875年,日本舰队闯入朝鲜首都汉城所面临的江华湾,小艇更深入汉江测量水道。朝鲜炮台发炮阻止,日本舰队攻陷炮台,这跟西洋对付中国的手段一模一样。朝鲜只好答应日本的条件,签订《江华条约》,给日本开放元山、仁川港通商。
1883年,汉城爆发兵变,愤怒的士兵攻击王宫,闵妃负伤逃走,国王李熙被囚,变兵又攻击支持阂氏家族的日本公使馆,日本若干军官被杀。李熙是李昰应的父亲,那位早已失去权势的前任摄政王(大院君),只好让李昰应出面维持秩序,主持政府。事实上,李昰应是这次兵变的幕后领导人,他是一个昏庸的老官僚,缺乏必须有的政治头脑,他同时的触怒了中国。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认为囚禁被中国所册封的国王,即便是国王的父亲,也是大逆不道,中国深恐日本抓住军官被杀的借口,向朝鲜进一步勒索。正当日本对日本公使馆被攻击,人员死亡,当然怒不可遏,不能忍受这种侮辱,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宣布日本军队将对李昰应政府采取行动时,中国远征军司令(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已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把李昰应拘禁,专舰送回中国,迎接国王李熙复位。日本既失去发作的对象,只好接受调解,由朝鲜付出白银五十万两的赔款,跟日本签订《济物浦条约》,承认日本有在朝鲜驻军保护公使馆的权利。朝鲜不甘心日本的驻军,请求中国军队也不要撤退,以平衡日本的威胁。清政府同意吴长庆的一位部将袁世凯担任驻屯军司令官。
朝鲜不断的内忧外患,使国内分为两党,一是“独立党”,主张效法日本变法,实行政治改革。一是“事大党”,主张继续侍奉天朝——中国,维持现状。两党在中日两国驻朝官员分别支持下,斗争激烈。
1884,朝鲜发生甲申事变。这时中国正忙着为越南跟法国作战,日本认为中国已没有余力照顾朝鲜,独立党遂发动政变,率领由日本军官训练的新军,屠杀事大党,冲进王宫,强迫国王下令征召日军入宫护驾。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主张马上把国王秘密送到日本作为人质,但独立党恐怕激起人民的愤怒,无法善后,主张先行送到汉江口的江华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袁世凯得到消息,立即攻击王宫,一面向朝鲜人民揭露日本的阴谋。愤怒的朝鲜群众把王宫包围,协助中国军队昼夜攻打日军,日军节节败退,只得舍弃国王,跟独立党突围,撤退到四十公里外的仁川港。
甲申事变是日本明目张胆地干涉朝鲜内政,在国际上引起各国纷纷指责,在中国援军的打击下,损兵折将,不仅吃了亏,而且态度无法强硬。拖到次年(1885),终于跟中国签订解决朝鲜问题的中日《天津条约》,规定中日两国同时自朝鲜撤退,以后朝鲜如果再度发生变乱,需要出兵时,中国有权出兵保护。
第三次保卫朝鲜(1950年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立即出兵干涉。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韩国国军。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兵,并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半岛的各国部队的提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19个国家参战。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共歼敌25万人。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他们的谈判条件,克拉克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
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联合国军屡屡战败,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
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14万多烈士长眠朝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指挥26个军,150万志愿军官兵,发动五次战役,以牺牲了183108名志愿军的代价,彻底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彭德怀在板门店和美国签订停战协议后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他便成为我国唯一指挥过国际重大战役的开国元帅和国防部长。
然而,14万多志愿军烈士长眠在朝鲜,其中军职3人,师职10人,团职200多人。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无私保卫朝鲜的精神和友谊似乎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