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朝的太宗皇帝:多非嫡长子 大多的位不正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5-23 11:03:32编辑:zouyijun

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太宗皇帝,我们来对历史上的太宗皇帝做一次抽样调查。

相比开基建国的太祖、高祖,守成的太宗皇帝们对一个王朝生存密码的确立似乎更为重要。但是作为第二代天子,太宗皇帝们不似开国皇帝个性鲜明,又不及后代帝王雍容华贵,他们是由乱而治的一代,渴望权力,敌视一切。所以,他们是片面的、病态的,而且综合病征明显。

综合征一,皇位的非嫡长子传人,得位不正。

具体表现:野心颇大,为求上位不择手段,在残忍中登上权力巅峰。

典型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原先庙号太宗,后被嘉靖皇帝改为成祖,后世还是习惯称其为明成祖)朱棣。

典型案例: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尽管他的三个哥哥早死,但朱元璋对这个脾气秉性极像自己的儿子(说白了,就是流氓性格)并不欣赏,将他远远地打发到了燕京,然后把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一直崇拜唐太宗的朱棣并不甘心做个藩王。恰逢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顺势发动“靖难”,从北京打到南京,篡了皇位。

在外人眼里,朱棣是大逆不道。面对指责,朱棣身上的流氓秉性爆发,用刀斧来处理异见者。朝堂之上,他磔死景清,油炸了铁炫,灭了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方孝孺的“十族”,并将反对他的臣子的妻女全部卖入妓院。

朱棣始终不相信建文帝死于宫中大火,他派胡濙20余年遍访天下,并遣郑和六下西洋,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以保证他帝位的合法性。

多说几句。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朱棣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和他一样有野心,也每每自比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的府邸称作天策上将府(当年李世民曾任天策上将)。“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冲在最前面,表现积极。朱棣不傻,知道这小子的心思。但他实在是害怕国家再重蹈自己篡位这样的灾难,也知道眼高手低的朱高煦HOLD不住大明江山,毅然把皇位传给了老成持重的长子朱高炽。

综合征二,为掩盖道德上的污点,政治上尽心竭力,努力开创全新局面。

具体表现:继承太祖、高祖的衣钵,开疆拓土,用文治武功为自己的篡位文过饰非。

典型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成祖朱棣。

典型案例: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功高爵显的他不甘心为人臣,屡屡与太子李建成发生矛盾。随后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灭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的满门,进而逼父亲让位。

登基之后,李世民大力发展经济,开科取士,远征突厥,四夷臣服,开创“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137年的盛世。李世民想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的上位是历史的正确决定。

为逃避现实,李世民还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篡改史书,夸大个人能力,贬损李渊和李建成,混淆后人的视听。仅此一点,足见一代明君李世民在人格上却是极为卑鄙。

综合征三,殚精竭虑,惶惶不可终日。

具体表现: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惟恐大位有失,难得善终。

典型人物:唐太宗李世民、辽太宗耶律德光、宋太宗赵光义、明成祖朱棣、清太宗皇太极。

典型案例:宋太宗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三弟。原本赵匡胤要将皇位传给太子赵德昭,但赵光义导演了“烛影斧声”。风雪夜赵匡胤骤死,皇后急命宦官传太子赵德昭进宫,被买通的宦官却叫来了赵光义。此后,太子赵德昭自杀、次子赵德芳病死,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被贬谪房州,忧郁而死。尽管宋史没有过多记载,但赵光义显然和这些悲剧都脱不了干系。

赵光义登基后,大力发展生产,扩大科举规模,确立文官政治模式。同时幻想统一天下,超越哥哥赵匡胤的功绩。于是发兵先灭了北汉,但在与契丹的征战中却暴露出他在军事上的低能,自以为是地让统兵大将教条地按他画的“平戎万全阵”去打仗,结果可想而知。赵光义亲率大军与辽军在高梁河相遇,宋军大败,皇帝也被两只流矢射中大腿,此后箭伤一直未愈,20年间每每发作,最终在59岁时要了他的命。当年赵匡胤训练的禁军战斗力极强,交战中辽军根本占不到便宜。但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数度北伐,耗尽了赵匡胤压箱底的30万精锐部队,自此大宋的铁血雄兵不复存在。

纵观历代著名的太宗皇帝,他们都有着超越凡人的个人能力和政治野心。因为能力,他们脱颖而出;因为野心,他们不甘心为人臣。于是在能力和野心的共同催化下,他们用刀剑为自己劈开了一条流血的上位之路。此后,尽管他们坐登九五,内心却时刻遭受良心的谴责,总觉得四周有无数质疑的眼睛和敌意的对手,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毁尸灭迹,党同伐异。

或许,太宗皇帝们会辩解说,他们是一个王朝政治制度的制定者,一个时代盛世蓝图的草拟者,相比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政治贡献,他们上位的非常手段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单从一个人的个体来讲,他们在道德层面上是卑劣的,并不值得推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