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真面目:在汉书中是怎样歪曲他的?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5-28 10:22:04编辑:lijian

王莽历经元、成、哀、平四个混蛋皇帝:将王昭君送给匈奴的汉元帝、让赵飞燕出名的汉成帝、有着“断袖之癖”的同性恋汉哀帝以及14岁而暴死的汉平帝,可谓“一窝不如一窝”。正像历史上所有王朝的末世一样,这几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一个官场腐败、贫富悬殊的黑暗时期。皇帝们任人唯亲,外戚们骄奢淫逸,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父兄皆英年早逝。家中虽然有贵为皇后的姑母,但也未能够得到皇家的封赏,甚至可以说,王莽的童年生活比穷苦人家的孩子更为可怜。他担当起精心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的家庭责任。当时,他的堂兄弟都过着锦衣玉食、纨绔子弟的生活。虽如此,他没有自暴自弃,发奋苦读,拜当时的名士陈参为师,虚心学习,手不释卷地苦读经书,成为儒学大家。对外结交贤士,为人谦恭,行为严谨。

公元前23年(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的伯父大司马王凤病休在家,王莽前后几个月衣不解带地侍奉左右深深感动了这位独掌朝政的伯父。王凤临死前请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职,不久,王莽做上了黄门郎,随后又被提升为射声校尉(相当于地方的郡守)。此时,王莽年仅24岁。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请求成帝将自己的户邑分封给王莽,同时,很多名士也联名上书,盛赞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此时王莽年仅30岁。

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汉成帝任命王莽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执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国(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王莽隐居期新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

公元1年,汉哀帝死后是9岁的刘衎为汉平帝。太皇太后重新临朝称制,王莽成为大司马再次执政,推出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其中几条可称为前无古人的创举:一、凡上一年多收的赋税一律予以赔偿;二、天下吏民不必再自行置备服兵役所需物资;三、对孤寡老人遍济周恤。这几项措施的推出,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一致拥护。从其功绩方面来看,更是不可小觑。从维护统治方面来说,这一措施的出现,扭转了当时人心散乱的局面,平定了天下。公元2年,大旱蝗灾连发,不少地方百姓流亡逃难。王莽带头出钱出地以及住宅救济灾民,230名官员跟随效仿;同时,针对灾区减免租税,设置专门地区安排灾民,在首都建设安置住宅。公元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王莽被当作兼具伊尹和周公一样的圣人。公元6年,汉平帝因病崩。王莽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孺子婴)为皇太子,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摄皇帝”(代理皇帝),主持政局。公元8年,由众大臣以谶纬之事推举,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在未央宫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

从23岁进入政界,经过31年“一以贯之”的道德楷模,王莽登上了最高的权位,54岁称帝,并以新圣自居,积极改制西汉末年乱象,意图回到儒家歌颂的夏商周三代盛世。改制的内容上从典章制度、法律与教育,下到人民习俗、经济制度等,十分全面。王莽雄心勃勃,大力推行土地国有、均产、废奴等政策,要重建市无二价、官无诉讼、乡无饥民、城中无贼、路不拾遗的儒家经典中的大同盛世。可以说,王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大胆的社会改革家,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以西汉末年社会的实际条件,来衡量王莽的改革措施,王莽企图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不能不承认大多数是有进步意义的,而且切中时弊。

王莽最终失败了,这一“慕古、拘古、泥古的书生式政治”的失败,让王莽失去了所有。同时,也让一位敢于挑战的饱读经书的大儒贤者和大政治家被所谓正统史学家班固们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这是王莽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公元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17年,各地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6年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身死国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