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是「黄老思想的」实践者,更是敢於直谏的名臣!“汉武帝”固然是位事功显赫的名君,但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是尽人皆知。在他面前敢於直谏的人为数不多,汲黯就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物之一。
我们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汲黯”进谏,是如何不给皇帝“面子”!当时,汉武帝正大力征召儒师,为了标榜自己推行儒家“王道政治”的诚心,常在群臣面前声言准备做“仁义”之事。
“汲黯”深知汉武帝的为人,就在朝堂上嘲讽:『陛下内心充斥着欲望,而表面上硬说要施行“仁义”,怎麽可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治国之道!』搞得汉武帝勃然大怒,退朝之後对身边人说:『太过分了,哪有像汲黯这般戆直的!』
同僚中有人“开导”汲黯要懂得人情世故,要给皇帝留台阶,汲黯坚持自己的原则:『天子设置公卿辅弼之类的大臣,难道是为了让我们阿谀逢迎君主的意旨,而陷君主於不义吗?况且我已经身在官位,纵然我有爱惜身家性命的念头,也不能做出污辱朝廷的事情来!』
“卫青”身为大将军战功显赫,姐姐又是皇后,汲黯不买他的帐,同僚说他:『皇上要群臣尊重大将军,大将军位尊权重,您不可不拜。』汲黯说:『难道说大将军因为有不对他下拜的客人,就因此而位不尊丶权不重了吗?』卫青听了之後非但不生气,反而更加的佩服汲黯,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对汲黯比对别的大臣还要尊重呢。
“汲黯”对阿谀逢迎,而得到赏识的人嗤之以鼻!齐人“公孙弘”,由儒师而贵为“丞相”,成为尊崇儒术的标志性人物。他保官有术在朝廷议事时,有时,他对皇帝的某些决断也有异议,并且私下与汲黯等大臣约定,要共同向皇帝诉说进言,但是只要到了汉武帝面前,“公孙弘”就改了态度,违背事先与群臣的约定,顺从皇帝的意旨,而与“汲黯”等人唱起了反调。
“汲黯”为此大为恼火,他当场批评“公孙弘”说:『齐人多巧诈,令人无法理解他在想什麽!开始他与臣等共同商定的议事,现在说的话却是完全背离了当初的约定,这是为臣不忠。』其实汉武帝真正欣赏“公孙弘”,那一心维护皇帝威仪的“事君之道”,对他礼遇有加呢。
廷尉“张汤”修订和施行律令,只知按照皇帝的意旨行事。汲黯时常与“张汤”论律令的改变是否恰当,张汤能言善辩,把周纳苛刻的法律条文说得天衣无缝。汲黯一时无法驳倒他,盛怒之下大骂:『天下人说,刀笔吏不可担任公卿大臣,果然!让国家法律繁苛到令天下人重足而立、仄目而视的程度,也就是张汤这个家伙做得出!』後来,汲黯进一步揭露担任御史大夫的张汤:『智足以距谏,诈足以饰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可见汲黯对张汤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其曲法以阿谀君主的事君之道上。
汉朝出动大兵攻伐“大宛”,夺得「千里马」,汉武帝兴高采烈地作了一首《天马歌》,准备在宗庙活动中演奏。“汲黯”却兜头泼起了冷水:『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於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耶?』汉武帝默然不悦!公孙弘借机陷害:『汲黯这是诽谤皇帝的御制文献,应该判处灭族重罪。』好在汉武帝不愿因非议自己的一首诗歌而杀害大臣,否则汲黯就有生命之忧。
汉武帝敬重汲黯的正直和忠诚,曾经称赞汲黯有“社稷之臣”的风范。大将军“卫青”屡立战功,汉武帝却“踞厕视之”。丞相公孙弘在闲暇时进见,汉武帝往往衣冠不整就和他对谈,豪不顾忌如此对待大臣是否有失礼之处。
一日,汉武帝坐於武帐,恰遇汲黯前来奏事,武帝当时未曾戴冠望见汲黯入内,立即避身於帷帐之中,令人传话同意汲黯的奏请,可见汉武帝对其敬重!另一方面,汉武帝又对汲黯的犯颜直谏,感到不快,因此汲黯多次被外放到地方任职,还曾经因小小的过失而被免官,归隐田园多年。
“汲黯”不仅敢於直言进谏,河内郡失火烧毁千余家,汉武帝派遣汲黯前往了解火灾情况。汲黯发现火灾的损失其实有限,倒是当地的“水旱灾害”涉及万余家,严重到 “父子相食”的程度!汲黯当即决定以所持皇帝发给的“节”为凭据,“代传皇帝旨意”命河内郡的官员,打开官仓分发粮食以赈贫民,汲黯救了一方百姓却犯了 “矫制”的重罪!
他回到朝廷立即“自劾”,汉武帝念他为国为民的一片忠心,下令免於究办。敢假传圣旨赈灾、且自行请罪又能全身而退的官员,大概就属汲黯无第二人了吧!
汉代人相信,淮南王“刘安”图谋造反之时,对於满朝文武官员视若无物,唯独忌惮汲黯一人,据说刘安曾感叹:『黯好直谏,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
西汉後期的名臣“李寻”就有这样的一段议论:『闻往者淮南王作谋之时,其所难者,独有汲黯,以为公孙弘等不足言也。』西汉名臣:“黄霸”、“谷永”、“贾捐之”...也把汲黯尊为官吏的楷模!当时舆论把他视为诤谏之臣的代表,不再称呼他的本名,乾脆称为“汲直”!
当然汲黯的成名,也与“汉武帝”的容忍有关系,“汉武帝”对汲黯只能说又爱又恨,汲黯是忠臣为国家社稽贡献良多,但对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性也极恼!不管是谁就算是皇帝他也直言不讳、毫不留情面,汉武帝知道他是良臣,因此也相当容忍汲黯,也给汲黯极大的面子和礼遇!
几年之後朝廷更换货币,江南盗铸风盛,地方官不能制止,汉武帝招来汲黯,要他去做「淮阳太守」。汲黯伏地不受印,皇上强使受之汲黯才奉诏!汲黯哭诉:『臣以为会老死沟壑,不能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臣,臣老矣病体不支,难以胜任郡事,愿为陛下中郎,出入宫中,为陛下补过拾遗,臣之愿也!』汉武帝说:『你不是看不上淮阳郡守这官位吧?我今日召你是借重你的名望,你可卧而治之。』汲黯只得辞行..。
临行前对同僚“李息”说:『我离京赴郡,不能参与朝廷议论了!但御史大夫张汤这个人,智谋足以拒谏,狡辩足以饰非,心术不正,专门迎合皇上的意思,皇上不喜欢的就诋毁,皇上喜欢的就赞誉,舞文弄法,内怀奸诈;以博皇上欢心,外交贼吏;以压正直忠臣。您位列九卿如不早言,将来必与张汤一起受诛!』李息害怕张汤权势不敢讲话,汲黯到了淮阳,把淮阳治理得政清人和!後来张汤奸谋果然败露,汉武帝听到了当日汲黯对李息的话,也判李息有罪!
後来皇上特赐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任淮阳太守,七年後,汲黯死於淮阳郡守任上,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四个字:“淮阳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