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叔嫂恋:北凉国主私通嫂子导致家灭国亡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6-24 10:28:00编辑:zhaoxiaoyan

导读:纵观中国古代史,“叔嫂恋”大都以悲剧结局,因为这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自古以来就有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古训,小叔子对于嫂子只能有敬爱之心,不能有爱慕之情,嫂子也不应对小叔子心存幻想。这里讲述的是中国古代那些深陷疯狂“叔嫂恋”帝王将相的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史上最昂贵的“叔嫂恋”,私通嫂子导致家灭国亡。

如果不是因为和嫂子偷情,北凉国主沮渠牧犍不会落到“面缚请降”(《资治通鉴》)的尴尬境地,北凉的灭亡也不至于来得那么快。历史就是这样残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偶然事件,却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北凉国主沮渠牧犍向南朝宋国和北朝魏国均称臣,同时,送其妹兴平公主于魏国,被拓跋焘纳为右昭仪,魏国也加册他为“河西王”。南朝宋文帝也厚报其使,也加封他为“河西王”。沮渠牧犍自小左右多儒生,深知臣藩之礼,同时孝敬南北两朝。继位之初,也谦恭下士,留心朝政。但这小伙子匈奴人体格,荷尔蒙分泌旺盛,好色喜淫,恰恰是这么一个君王“小节”,导致了北凉最终的灭亡。北魏太武帝为巩固邦交,出于好心,把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惧于强势,牧犍只得把发妻、从前西凉国主李暠之女安置于酒泉,以拓跋氏为正妻。估计拓跋焘的妹妹长相一般,牧犍娶回来,只当“菩萨”一样礼敬着,天天与他貌美如花的寡嫂李氏奸通,大乱人伦,为人所不齿。

李氏这女人色胆也不小,为了长期和沮渠牧犍过小日子,竟派人往武威公主吃食中下毒,北魏皇帝派御用“传车”载御医疾驰而至,才捡回妹妹一命,但已经落下不小的残疾。大怒之下,拓跋焘要沮渠牧犍交出李氏,牧犍舍不得,送李氏于酒泉匿藏。拓跋焘由此,顿起灭北凉之心。太延五年,即公元439年,也是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六月,拓跋焘又亲率大兵出发,列表沮渠牧犍十二大罪,分两道伐凉。穷途末路,沮渠牧犍只得开城出降。北凉灭亡。

第二个故事:唐太宗发动政变,夺来自己嫂子成为后宫的宠妃。

庐江王李瑗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族兄。玄武门之变后,李瑗起兵“谋反”,李世民杀了李瑗,把李瑗漂亮的爱姬纳入了后宫。唐太宗的太太团规模也不小,其中既有长孙皇后,有贤妃徐惠,也有隋炀帝的女儿,有弟弟齐王元吉的妃子。

太子和齐王虽然已经被除掉了,但是他们的十个儿子还在。李建成死时三十八岁,李元吉死时二十四岁,所以,他们的儿子能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最大的估计也不过弱冠之年,最小的很可能仅仅在蹒跚学步。杀完太子和齐王的儿子们,秦王的部将还想杀光他们左右亲信百余人、籍没他们的财产。并将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纳入李世民的后宫。

李世民杀兄夺嫂大臣都看不过眼:杀人夺妻情何以堪。侍中王珪与李世民谈话,见他身边侍立着一位美女,便问是谁。李世民说:“这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杀了她丈夫娶了她。”王珪对李世民的做法不满,问道:“陛下认为,庐江王纳姬是对还是不对?微臣心中弄不明白,所以大胆请教陛下。”李世民不解地说:“杀了人,又抢了人家的妻子,是非已经十分明显,卿何必还要问呢?”王珪说:“庐江王杀人夺妻,陛下认为他不对。可是,庐江王因谋反被杀,他的爱姬却留在陛下身边,陛下不是明知故犯吗?因此,我觉得陛下肯定认为李瑗做得对。”李世民听了,明白了自己的做法不对,便虚心纳谏,立刻把美女送出宫去了。

第三个故事:“陈平盗嫂”,史上最有名的“叔嫂恋”戏码。

东汉末年,曹操在著名的《求贤令》中称:“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这里的“盗嫂受金”说的就是汉初丞相陈平。从此之后,陈平即成为那些品行有污点,但却怀有旷世奇才者的代名词。以至世人在不知陈平有何事功、对历史有何贡献时,倒先了解到陈平“盗嫂受金”的“丑行”。

陈平受到刘邦重用,引起军中诸将的不满,谗言也便接踵而来。据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记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这是千年流传下来的关于陈平“盗嫂受金”的最早、最权威的记载。后于司马迁100多年的班固,在其所撰《汉书·陈平传》中记载此事与《史记·陈丞相世家》大体略同。当刘邦听到绛侯、灌婴的议论而对陈平的德行提出疑问时,《史记·陈丞相世家》和《汉书·陈平传》对“受金”问题也直言不讳,“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唯独对“盗嫂”之诬,未置辩解之词。这便给后世留下了一桩悬案。

第四个故事:孝庄皇太后下嫁小叔多尔衮,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孝庄皇太后,也是孝庄文皇后。公元1625年,即天命十年,孝庄当时只有13岁,便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她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公元1643年,即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后,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最后孝庄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登上龙位,是为顺治皇帝。他也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

六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帝,是清朝初年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让摄政王多尔衮点头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而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而此传说的产生,始于明末清初浙东抗清志士张煌言的笔下,即张苍水所写的七言绝句。在这首题为《建夷宫词》的诗中写道:“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这首诗成于顺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是为当世人的记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在民间迅速地流传开来。可是,假如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皇父”一事,必然有颁诏告谕之文。

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即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也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然而,虽然传言众多,但一直没有关于“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证。据说,这有可能是被清朝皇室后人、历代帝王所隐灭造成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