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剧中活跃着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型演员,如演毛泽东的古月、演周恩来的王铁成、演邓小平的卢奇。中国的特型演员模式继承自苏联,但时至今日,化妆技术和特技的发展,使历史剧在“选角儿”时的外形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列宁”同志非你莫属
特型演员模式最早出现在苏联。
史楚金原本是一名业余演员,喜欢工作之余参演话剧。1937年,为《列宁在十月》遴选特型演员的高尔基无意中看到了史楚金的表演,当时就对他说:“你可以演列宁同志。”
震惊之余,史楚金并没有立即接受这项工作。他谦虚地说:“无论在智慧上、情感上、天赋上以及表演才能上,我都不够创造这个形象的条件。”苏联导演米哈伊·罗姆劝他说:“你宽大的额头简直和列宁同志一个模样,‘列宁’同志非你莫属。”
电影人桑夫曾经在《读史楚金传》一文中指出,史楚金在塑造列宁形象这一工作上是有困难的。他不可能像创造其他角色一样,按自己的理解、设计去增添或减少某些东西,不允许有任何的歪曲和臆测。千百万观众在新闻纪录片中看见过列宁,有许多人还亲眼看见过列宁,观众的要求是:在舞台与银幕上出现的列宁,一定要像列宁。
史楚金并没有见过列宁本人。他买来十几本关于列宁生活工作的书籍,没日没夜地阅读,从中仔细揣摩列宁怎么说话,怎么笑,怎么走路,怎么吃饭,怎么与人握手。他在舞台剧《带枪的人》和电影《列宁在十月》中同时扮演列宁,为了迎接十月革命20周年,两边都在加紧排演。史楚金为此积劳成疾,在1939年拍摄《列宁在一九一八》时,史楚金已经是带病上阵。影片杀青之前,史楚金因为重病不得不住进医院,不久就病逝了。
把斯大林研究到家了
扮演斯大林的苏联演员米哈伊尔·格洛瓦尼对斯大林的研究,一点都不比史楚金差。他的格鲁吉亚腔的发音,尤其惟妙惟肖。
1936年,苏联演员米哈伊尔·格洛瓦尼因为长得像斯大林,被电影局指定作为特型演员,出演了大型革命历史影片《伟大的曙光》。斯大林看完样片后,沉默良久之后说:“我这么富有魅力,很好。”
从此,格洛瓦尼一炮走红,出演多部斯大林题材电影。根据吉尼斯电影类的记录,他可能是迄今为止饰演一个历史人物次数最多的演员。
在历史巨片《宣誓》中,格洛瓦尼再次饰演斯大林。这部片子令斯大林格外满意,特意在克里姆林宫召见了格洛瓦尼,并对他说:“现在,你算把我研究到家了。”
但是,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格洛瓦尼的荣光也走到了尽头。赫鲁晓夫上台后,斯大林的一切都遭到否定。经过了3年边缘化的落寞生活后,格洛瓦尼在1956年去世。
演林肯以假乱真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曾经多次赴国外进行交流和讲学。据他观察,在欧美,并没有专门针对历史人物的特型演员。历史上最轰动的几部大型传记片,都是起用大牌明星。
2012年上映的传记电影《林肯》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他“三顾茅庐”执意邀请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出演。当剧本第一次送到刘易斯手上时,这位奥斯卡影帝却以“时机过早”为理由拒绝了;当剧本第二次送给刘易斯时,他说剧情没有想象空间;斯皮尔伯格不得不找来编剧,重新写过,并找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充当“说客”,才打动刘易斯。
刘易斯和林肯虽然都有着瘦削的脸庞,但两人外形没有太多相像之处。不过,依靠现代高超的化妆术,当《林肯》第一张剧照公布的时候,人们都大吃一惊,“刘易斯版”的林肯真的有以假乱真的效果。
石川拿《林肯》作为例子解释说,欧美导演在拍摄传记影片时,主要考虑的是演员本身的号召力和知名度。现在化妆术越来越精湛,在挑选演员时,外形基本不是问题。
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对记者表示,欧美的电影界是高度市场经济,考虑资本的回收,也需要明星来演。
美国电影人迈克·泰对记者说,他在美国从来没有听说过类似中国的古月、卢奇这样专门的特型演员。美国也有一些演员经常出演古代的角色,比如丹尼尔·戴·刘易斯,但是绝对不会只演一个人。“我能想起来的,最接近所谓的特型演员的是海伦·米伦。”
英国女演员海伦·米伦被称为“女王专业户”。她曾经在49岁时因在影片《疯狂乔治王》中饰演王后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在2005年首映的《伊丽莎白一世》中,她同样是主演。2007年,她凭借《女王》中的伊丽莎白二世一角获得奥斯卡影后。
海伦·米伦并不是像史楚金或者格洛瓦尼那样的“特型演员”。实际上,她是以形不似而神极似,演活了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