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悲剧太子: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7-11 22:10:57编辑:xuyajun

太子,一国之储君,未来的帝王,在登基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登基后是上帝之下,人类之上啊,算是最有前途的职业了,而且绝对是独此一家,别无他号的金字招聘,可是历史上却有些太子永远无法等到登基那天,可谓悲惨之极。可能有看客会说,在国家日益凋零,皇权旁落,社稷将倾的时候,不要说是太子,就是连皇帝都朝不保夕,赶不上登基也是正常的。的确如此,因此本此排名榜上有名的太子,选的都是正值王朝强盛期或是刚刚建朝时的太子,而且都是不出意外,就该顺理成章登上皇位的,按理说在这个时期的太子都是承担着王朝继往开来的重大职责,可以说基本每一个人如果当初能顺利登基,中国历史都将被改写,现在也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但是他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没有等到登基这一天,可能这就是命中注定的吧,个人认为,人世间最悲情的事情,就是本来应该顺利到手的皇位最终没能落到自己手中,惜哉,痛哉……

以下本文将根据悲惨指数、可惜指数与影响历史进程指数三个指标对历史上十大未能顺利登基的太子进行排名

第十名 宁令哥:被夺妻弑父的西夏太子

宁令哥,也有称为宁令格,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二儿子,因哥哥早死,而被封为西夏立国后的第一任皇太子,估计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听过这个人,毕竟西夏只是一个割据政权,一般人提起西夏能说出个李元昊就不错了,其他皇帝名讳都很难说出来,更不要说是一个未登基的太子了,但这位仁兄之所以能登上此榜,纯是因为这哥们的遭遇实在是太悲惨了,他所经历的事情,单就悲惨程度而言,榜单以下这其他哥们估计加一起都比不上他一个人的,真是“谁敢比我惨啊”,但考虑到他的生死对整个中国历史基本没有影响,而中国人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又往往看重大我,而忽视小我,因此此兄虽惨,但也只能排在本榜单第十位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此兄到底怎么个惨法,因何没有成功登基?

先说说这哥们的第一件惨事:被父夺妻

很不幸,他和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遇到了同样的惨事,妻子被自己的父亲看上并据为己有了,换一个角度说,他比李瑁更不幸,不管怎么说,李瑁还是和杨玉环过了四年日子,有过夫妻之实的,宁令哥则惨多了,他的未婚妻没移氏还没娶进门,就被老爹李元昊给霸占了,腥味都没尝着。

我们再说第二件惨事:亲母被幽禁

媳妇变成“妈”就够郁闷了,可更郁闷的还在后面,因为自己的媳妇受宠,自己的亲妈野利氏反被冷落并且直接被李元昊打入冷宫,给幽禁了。

第三件惨事:被算计弑亲父

媳妇被父亲占有,亲妈被幽禁了,够惨了吧,可是还有更惨的,当时西夏国的皇后没藏氏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李谅祚登基,就联合了自己的哥哥没藏讹庞,向宁令哥使激将法,一面为他鸣不值,一面又唆使他弑杀自己的父亲。要说年轻人就是容易激动,被人一说,竟然真的自己单枪匹马拿把刀把他亲爹给砍了。

第四件惨事:自己被乱刀砍死

冲动的宁令哥刚砍了自己的亲爹,结果还没等到李元昊咽气呢,早就埋伏在一旁的没藏讹庞就带人冲了出来,以弑君的罪名直接把宁令哥给乱刀砍死了。

后记:惨事还在继续……

按理说人都死了,也该惨完了,可事实是还真没惨完,宁令哥死后,被自己砍的亲爹李元昊因医治无效而死,自己的亲妈野利氏则被“情敌”没藏氏借机处死,自己的媳妇没移氏没了靠山,最终成为了辽国人的俘虏与玩物,而自己的弟弟李谅祚则坐上了本该属于他的龙椅。

点评:宁令哥虽然经历很惨,但考虑到西夏只是一个割据政策,跟当时的北宋与大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再加上其在个人修养、作为方面也没什么值得期待的地方,即使登上皇位,对中国历史进程而言,跟其弟弟登基也不会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第九名 萧统:英年早逝的仁爱太子

萧统,南北朝时期梁朝开国皇帝武帝萧衍的长子,年仅一岁就被封为太子。可能相对于他的名字,他更为世人所熟悉的是他的谥号“昭明”,因为这个名字的背后联系着一部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书——《昭明文选》,这部《昭明文选》就是由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的。死了千百年后,著作还能流传至今,算是一牛人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萧牛人为何没能登上皇位:

萧统在历史的评价是很高的,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素养,虽然在政治上没什么作为,但是他是个才子,还是个孝子,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帝王最该具有的仁爱之心,史书上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不少,本人在这里就不做古文翻译了,简而言之,就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总会大规模的救济贫民。正因为这样,当时老百姓都盼着他早日登基,顶替他那个笃信佛教,不管人民死活的老爹。可是有时候上天就是喜欢开玩笑,南北朝因为朝代更替频繁,皇帝在位时间往往很短,在位十年八年就算长的了,可是不知道梁武帝萧衍是不是太信佛的原因,居然活了86岁,在位48年,而整个梁朝才存在55年,要不是最后被活活饿死,如果正常死亡说不定有可能超过乾隆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皇帝了;相反,再来看萧统,只活了31岁,比他老爹还早死18年。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早死,命中注定等不到继位,只能算他倒霉罢了,但之所以说萧统悲情,就在于他不是简单的早死,而是因为一件名为“蜡鹅厌祷”的事件,史载,萧统的亲妈丁贵妃死后,萧统选了一块墓地并埋葬了丁贵妃,事后,有一个道士告诉萧统,说他所选的墓地不利于死者长子,也就是他本人,破解的方式是在死者墓侧的长子位埋入蜡鹅等物,真是封建迷信害死人啊,萧统不但信了,而且还照做了,要知道这可是巫术,那在古代可是大忌啊,后来这件事被他爹知道了,挨骂是免不了的,最要命的是,是被他老子疏远了,这要是在一般家庭也就算了,但是在帝王之家,只能说是“老爹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想按部就班的顺利登基估计是有难度了。萧统这孩子也清楚知道这一点,虽然剧情老套,但是历史的轨迹的确是这么发展的,一个一身抱负的太子在受到打击之后开始转化为寄情山水游乐,没过多久,就在和妹妹“游船河”的时候落水,并伤了大腿,虽然被救了上来,但因为郁郁不得志,伤一直没养好,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从这点看,那个道士还是算的挺准的。

后记:梁武帝萧衍晚年越发糊涂,不但更加笃信佛教,自己四次出家,而且错信北朝反将侯景,并因此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在宫殿之中。“侯景之乱”虽然最终被平定,但是梁朝也因此元气大伤,终于在萧统死后的仅仅26年就灭亡了。

点评: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不发生“蜡鹅厌祷”事件,萧太子就不会早死,以他老爹晚年笃信佛教的痴迷程度(前后出家四次,中国皇帝中只此一人,没考证的建文帝及大理诸帝不算),说不定晚年也会学乾隆禅让给萧统,就算不禅让,也可以熬死他老爹吧。虽然历史上没有对萧统的政治作为及能力做过什么太多的介绍,但是就凭他的仁慈之心,虽然不一定能成为什么千古一帝,但至少能是个不错的守成之君,当不成汉武帝,至少能当个汉文帝,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不说能一统中原,但至少不会战火连天,发生“侯景之乱”,梁朝也不会那么早的灭亡,如此一来,历史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就不是我们所能预测的了。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第八名 李承乾:客死他乡的太宗长子

李承乾,唐朝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生母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孙皇后,根正苗红,年仅八岁就被立为太子,虽然从年龄上说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已经不小了,但是考虑到他出生的时候,他老爹的身份还只是秦王,而他老爹在登基后就立马将他立为太子,这说明李世民还是很看好他的,而且是作为贞观之治缔造者李世民的太子,当时又正值大一统王朝的繁荣期,前途应该说是大大的好,可是为什么李同学却最终没有成功上位,反而弄了一个客死异乡的悲惨结果呢?

李承乾小的时候那叫一个聪明了得,据史书记载那叫“特敏惠”,而且办事能力也还不错,在他老爹给他爷爷守孝期间,他初次代管朝政,不管是出于大臣对未来储君拍马屁的心理因素使然还是小伙子干得确实不错,反正是获得大臣的一致好评,他老爹李世民也对他日渐器重,那句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他老爹对他说的,一切都像着光明美好的前景发展,等待的似乎只是他老爹见上帝的那一瞬间……

怪就只怪唐朝不实行计划生育,如果一家只生一个孩也就没事了,可谁让那是唐朝呢,多生随便,多生无罪,多生不罚款,所以李承乾虽然是嫡长子不假,但是却不是唯一的嫡子,他老妈长孙皇后还给他生了两个弟弟,魏王李泰及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也同样是嫡子;而他老爹李世民本来就是杀亲哥上位的,所以对是不是“长子”登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原则而言。因此,危机出现了,李太子的四弟阿泰同学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势,李世民也变得越发喜欢他,而反观李承乾自己则越来越不像话,模仿突厥人胡闹,还说要给突厥人当将军,并且越发的声色犬马,纵情酒色,还搞同性恋,本来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钉子活动了。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致命的事情——李承乾的脚得病瘸了,而且是终生残疾,这件事产生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追求完美的李世民进一步增强了更换太子的想法,这也能能理解,毕竟古代皇帝的儿子都多,如果大家都差不多,谁不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正常人;二就是李承乾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身体的残疾诱发了心理的残疾,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极端的想法——谋逆,趁着自己的太子身份还在,赶快让他老爹升天,或者也学他老爹一样,逼自己的爹退位。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谁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不代表老子能做成的事,儿子就能做成,而且不要忘了,他老爹李世民就是此中高手,结果是李承乾同学还在筹备期呢,就被人揭发了,人赃并获,不但太子之名被罢黜,还被贬为庶民,先是被囚禁在右领军,后又被放到黔州,结果到黔州没多久,就猝然死去,死时年仅26岁。

后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承乾与李泰争夺皇位,最终的结果是二人谁都没有上位,反倒便宜了那个根本就对皇位没什么兴趣的九弟——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李治当上皇帝后,娶了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女人武则天,再然后就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点评:如果李承乾不谋反被贬为庶民的话,其实他登上皇位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因为在三个嫡子中,李治本来就无争位之心,而李泰也不是什么太出色的竞争对手,这从李承乾被废后,他都没能登上帝位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老实说,如果李承乾修心养性,不再胡闹胡说的话,以他的先天条件顺利登基还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李承乾登上帝位后,以他的才智在政治作为上再怎么无用,应该也不会比李治更差吧,毕竟李世民去世后,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批堪称史上最牛的辅臣群,就算李承乾没什么作为,国家的机器也会正常运转。但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李承乾绝对不会娶武则天为妻,那么中国第一个女皇帝、之后的开元盛世还有天宝危机都不会发生,唐朝的历史将会全部翻新。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第七名 朱标:早死殃子的大明太子

朱标,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正史记载其为大脚马皇后所生,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李淑妃所生,但如果按照正史的说法,朱标就是嫡长子,也是相当的根正苗红,也是在老爹刚刚登基,就被封为太子,那一年他13岁。如果单看朱标的一生,除了因为遗憾早死,没有等到登基,其实也没什么太多悲情而言,但之所以他能入选此榜单,是因为他的早死导致了儿子的悲,而中国人又往往喜欢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儿子的悲要比他自身的悲而更显得悲,人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希望都没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个大明第一太子就怎么悲在后人身上的?

历史上对朱标的评价总体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和萧统差不多,什么“生性聪颖”,“ 孝友仁慈,出于至性”,反正是没什么贬义词,以至于让我以为是不是没什么特点、作为的,只要不是混蛋,全可以这么评价,总而言之,朱标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只可惜没能熬过他老爹,只活了37岁就寿终正寝了,没有成功接过他老爹手里的枪。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么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是一个长寿父亲和短命儿子的故事,有点类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但是事情当然不能就此完结,死了儿子的老朱自然是十分伤心,毕竟这是他最钟爱的儿子,因此他将自己对这个儿子的钟爱发挥了到了极致,好,你无福继承我的皇位,那就由你儿子继承吧,反正大明的大统就你朱标这支继承了,你早死了,那就你儿子朱允炆当皇太孙吧。

跳过儿子直接孙子继位,我不知道朱元璋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其他儿子的想法,毕竟他很能生,他生了26个儿子,而且等到他死的时候,还剩下21个,其中就包括四儿子燕王朱棣。别的儿子想法我们暂且不管,我们就先来看看朱元璋这个四儿子的几个条件,看看他会不会有想法,第一,朱棣点子其实很正,朱元璋的26个儿子早夭的有两个,而三个比朱元璋早死的,就分别是他的大哥、二哥和三哥,也就是说,当朱元璋死的时候,朱棣是儿子辈的老大;第二,正史记载,朱棣是马皇后所生,所以是嫡子;第三,朱棣是朱元璋最满意的两个儿子之一,另一个就是已故太子朱标;第四,最为可怕的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在朱元璋大肆屠杀武将之后,最能打仗的就是朱棣。好了,现在是提问时间了,如果你具备以上条件,你会有什么想法,当然是“吃他娘,穿他娘,打到南京当大王”啦,于是长达四年靖难之役就此开始,战争的过程是残酷的,这里我就不详加叙述了,毕竟这不是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结果是可悲的,朱标的宝贝儿子朱允炆被打败了,败得一塌糊涂,不但皇位没了,而且下落不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如果按照正史记载就是“自焚”了,按照野史记载,那就丰富多彩了,什么出家为僧,什么南遁西洋,反正都挺凄凉的,但不管建文帝朱允炆最终结果如何,反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了,就是明朝的大统再也没有回到太子朱标这一支。

后记:燕王攻入南京的时候,建文帝朱允炆有两个儿子,七岁的长子朱文奎及两岁的次子朱文圭,其中长子朱文奎与他老爹同时成了历史之谜,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所踪;次子朱文圭则被朱棣幽禁在广安宫,直到明英宗时期才被放出来,那时候他已经57岁了,古人三十而知天命,这位年近六十的老者因为长期的幽禁,再被放出,不要说知天命,连牛马都不知,以为是怪物,被吓得满大街乱跑。

点评:如果朱标能成功活到他老爹去世,那么朱棣的那几个优势和条件,除了会打仗,另外三个条件将全无优势而言,试问他又有何资本去起事,而不管朱标在位多长时间,只要朱标在位过,那么朱允炆就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太孙,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也就更加大势所趋,就算朱棣起义,舆论的压力也能压死他。相同的例子完全可以参考朱棣的两个儿子,朱棣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在位只有1年就去世了,然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而朱棣的次子,汉王朱高煦想学他老爹,从自己侄子手里打江山,结果兵败被诛。如果朱标太子这支可以延续大统,那么明朝就不会出现万历那个败类,那么满人还会入关吗,是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提早几百年就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当然,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第六名:杨勇:短命王朝的绝后太子

杨勇,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的嫡长子,生母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妒妇独孤皇后,又是一个根正苗红的主,因为杨勇的生年不详,所以不知道被封为太子的时候有多大,但也是老爹一登基就马上被封为太子的主,如此可见,也是公认的太子人选,看来嫡长子就是容易当太子,但是可以说杨勇很悲惨,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毫无亲情可言的家庭里,具体表现为,亲爹不信任他,亲妈很讨厌他,亲弟想弄死他,不幸的亲情关系也最终导致他没有登上帝位,……

历史上关于杨勇的评价其实很没特点,总而言之就是说这个人不是很好,因为有小毛病;但也不是很坏,因为没大问题,即没什么大本事,不过也没什么坏心眼,属于很平庸的典型。这一点他就不如自己的二弟,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至少杨广够混蛋,而杨广在登基之前,能体现出他混蛋的地方,则全部用在了他这位太子哥哥的身上。

如果非要说杨勇有什么特点的话,那他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不会装相了,说句好听点的,就是小伙子很率真,怎么想的,就怎么做,一点都不做作。比如小伙子不喜欢自己的太子妃,于是就光明正大的宠爱别的妃子,再比如小伙子觉得自己是太子,理应有相应的排场,所以花钱有点大手大脚,没事奢华一下子……单纯,真是太单纯了,虽说这些东西也算正常,但你也别表现得太明显了,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老妈是个醋坛子,最受不了就是丈夫宠爱小妾;自己老爸最受不了奢华浪费,自己三弟还因此被重罚过。相反看看他那个混蛋弟弟,就很会装相,表现得一副孝顺懂事的样子,尤其讨得自己老妈开开心心的。于是独孤皇后就开始越发讨厌自己的大儿子,而想让自己的二儿子当太子,反正都是亲身的嘛(隋文帝的儿子是历史上少有的所有儿子都是一母所生),而老杨同志又是出了名的“妻管严”(要不怎么儿子都是一个人生的,因为不敢找别的女人),结果老婆一通枕边风,于是也觉得大儿子不怎么值得信任,比不上二儿子,开始考虑更换太子的问题。

杨广看前期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于是又开始了第二招——进谗言,说什么杨勇听算命的说自己老爹快死了就很高兴,还买通了杨勇的宠姬,诬告杨勇要谋反,这一顿胡萝卜加大棒的,老杨同志哪里受得了,杨勇的太子之位被顺理成章的废掉了。

其实杨勇有再次翻身的机会,老杨同志在临死之前终于看清了杨广的禽兽嘴脸(公然调戏老爸的女人),想重新下发遗诏,重立杨勇为太子,可一切已经太晚了,此时老杨身边的人已经都变成杨广的了,遗诏没改成,自己还被儿子给提前送上路了。而我们的废太子杨勇先生自然也不会有好日子后,杨广登基后马上就将他赐死,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十个儿子,真正的被断子绝孙了。

后记:据说杨广怕怨气太重,将杨勇和他的十个儿子杀死后,全部大头朝下倒埋,以防他们化为厉鬼抱负。而杨勇和他的儿子们好像真的化成了厉鬼,隋炀帝杨广在位十四年后,被部下宇文化及缢弑,而隋朝也在同一年灭亡。

点评:以杨勇的资质和率真的性格而言,他如果顺利登基,最有可能成为的君主类型应该是一个唐高宗李治那种无为的皇帝,虽说国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繁荣,但至少不会天下大乱,不会亡国,隋朝也不会成为一个只有37年的短命王朝。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第五名:李建成:被反戈一击的唐隐太子

李建成,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嫡长子,亲母为窦皇后,根正苗红,其父李渊在登基后就将其封为太子,时年29岁。在他的亲二弟李世民登基后,给他选了一个“隐”的谥号,所以说历史上,又将李建成称为隐太子。其实李建成与杨勇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人喜欢拿两个人相提并论,比如都是嫡长子,比如父亲都是开国皇帝,比如都被立为太子,又都被自己二弟夺位并杀死……,但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李建成是个比杨勇要牛得多的人,而不幸的是,他的对手也是个比杨广牛得多的人,与杨勇的没有自知、坐以待毙不同,李建成对自己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一度掌握着主动权,那他又是如何丧失主动权,被反戈一击的呢?

因为新、旧唐书被人为篡改痕迹较重,对李建成的评价不高,只是个碌碌无为的昏庸之人,所以至唐以后的很多学者都为李建成鸣不平,而从其在李渊起兵早期的所作所为,克长安、平河北,剿灭刘黑闼与王世充来看,李建成是极具将才的;从能重用魏征来看,李建成也是很能识人的;再加上李渊平定关中后,李建成能提出均田制这样顺应时代潮流的建议,也能说明他具有很强的政务能力,因此可以这么说,李建成是个不次于李世民的人,只能说是造物弄人,在李家上演了一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双龙会”大戏。

矛盾就在于两个人都太有才了,一个是王朝的嫡长子,一个是王朝的首功之人,二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可是皇位只有一个,双方都是虎视眈眈。李建成不是杨勇,他知道这个二弟对于自己的威胁,所以他积极主动联系了当时除他二人之外,最具实力的齐王李元吉,并试图先支开李世民身边的得力干将房玄龄、杜如晦,再抽调走李世民秦王府的精兵强将,剩下孤家寡人李世民就只能成为待宰羔羊啦。可李世民也不是傻子,你不想做杨勇,可是我想做杨广,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处于被动局面决定先下手为强,他首先买通了玄武门的守卫,然后以父皇召见为名,将李建成及李元吉诱骗到了玄武门,接下来,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开场了,原本的羔羊变成了灰狼,而灰太狼李建成同志则成为了喜洋洋李世民的盘中大餐,发现情况不对的李建成转身策马就要跑,李世民则一边亲切的叫着“大哥”,一边拉弓射箭,当场结果了自己大哥的小命,而齐王李元吉则被后来的门神尉迟恭给砍了,这场夺位之争最后以李世民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后记:胜利者李世民在结果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之后,就开始享受胜利者该有的待遇了,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假情假意和老爹李渊哭诉一番,表明一下自己也是逼不得已,顺便将老爹赶下台,美其名曰让他做太上皇,享清福;二是收编了太子府、齐王府中对于他有用之人,这其中包括两类人,一是男人,以魏征为代表,一是女人,以齐王妃杨氏为代表;三就是斩草除根了,李建成六个儿子中的五个(长子早夭),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被他们的亲叔叔给砍了,隐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全部断子绝孙。

点评:如果李建成顺利登上皇位,那么历史上为人所乐道的“贞观之治”也将不复存在,但是以李建成的才干,当上皇帝后即使做得不如李世民,但相信也不至于会太差,即使没有“贞观之治”,估计也会出现个差不多点的盛世,但同样有一点可以肯定,就像李承乾如能登基一样,武则天肯定是没有戏份出场了。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第四名:胤礽:两立被废的大清太子

胤礽,清朝圣祖康熙皇帝的次子,生母为孝诚仁皇后赫舍里,因母亲在生他难产而死,而康熙又与赫舍里伉俪情深,所以爱屋及乌,这位嫡子在其一岁半的时候,就被他老爹册封为太子,他也因此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公开册立的太子,也是除同治之外唯一一个本应没有悬念继承皇位的皇子(同治他老爹咸丰就生了两个儿子,另外一个还三岁就死了,想有争议,除非他老爹有私生子),还是一个两度被立为太子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理应继承皇位的人,却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被废的太子,到底是什么原因没能让他最终登上皇位呢?

根据史书记载,胤礽的先天条件还是很好的,本身就天资聪颖,再加上千古一帝康熙的精心调教,起初的形势还是一片大好的,如果康熙像他老子顺治一样短命的话,也许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而是年轻有为的清帝国入关后的第三任皇帝胤礽了,可是胤太子点子实在太高,他遇上的爹是全中国五千年时间里在位时间最长的爹——在位61年的康熙,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件趣事:当胤礽啥也不懂还在襁褓之中时,他是太子;当他牙牙学语的时候,他是太子;当他已经成年的时候,他是太子;当他都当爹的时候,他还是太子;一晃过了三十多年,当他35岁的时候,他还是在做着他那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当了33年的太子,并且老爹身体还不错,胤礽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开始不规矩了,并有了一些越权的行为,但此时的胤礽还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结党隐私,逼父退位的举动,可以说,胤礽的第一次被废,自身原因有,但更多的是外部原因。因为康熙登基早,儿子多,胤礽的竞争对手之多堪称清朝第一,历史少有,你像以上我们介绍过的几位,充其量是哥两争,再厉害点的,就是第三方获利。可是看看胤礽的身边,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哪一个都不是善茬,他不甘心在自己的位置呆着,但是更多的人却在窥视他的位置,来自多方的中伤还有不利于自己的小报告,再加上自身确实不怎么干净,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同志第一次被废,被幽禁咸安宫。

被废的忧伤和失落并没有伴随胤礽太长时间,因为头脑清醒了的康熙,理智的认识到自己的儿子虽然有些缺点,但是还没有达到叛逆的程度,因此仅仅两个多月后,胤礽的太子之位失而复得。可是第一次被废的经历并没有让他从中汲取教训,在消停了一段日子后,他开始变本加厉,你当老子的不是说我有谋逆之心嘛,那好,那我就真的结党,保证自己早登帝位,这一次,康熙真的忍无可忍,于是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再一次被禁固在咸安宫中,只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翻身。

后记:康熙六十一年,千古一帝终于病逝了,这里我们暂且按正史的说法,他在临终前,是出自内心的将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也没有忘记他那个被两立两废的二哥,将幽禁地点迁到了祁县郑家庄,并派众兵严加看守,两年后,胤礽在此病逝,时年五十一岁。

点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所以胤礽有缺点是正常的,但是最不该的就是他不该不甘于寂寞,本来都是太子了,只要你有耐心,皇位早晚是你的,你何必那么着急登基呢,如果你真等不及了,大可以学李世民靠强大的武力逼宫嘛,可是却没这胆量,只是结交了几个大臣,又能起到什么根本作用呢。相信如果胤礽肯乖乖的等着帝位,以他单纯脾气暴躁、亲情冷漠这点缺点,不见得就会成为被废的理由,两次机会都没把握住,只能说是可惜了那么好的条件了,如果他能乖乖等到登基的那一天,康乾盛世说不定是提早结束了,但是腐败的晚清也许相应的也不会出现了,谁又能说清呢?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第三名:刘据:巫蛊之祸的戾太子

刘据,西汉武帝刘彻的长子,生母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因为汉武帝年近而立才(29岁)得长子,所以对刘据很是喜爱,七岁就被立为太子,在汉朝算是早的了。个人认为,历史上有两个太子因所处时代的关系,前景算是最好的,一个是李承乾,一个就是刘据,此二位都有一个强大得父亲,在他们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天下已经被他们的父亲打理得很好了,国家强盛,社会稳定繁荣,朝堂没有奸臣把持朝政,太监和外戚当道更是看不见影,虽有对外战争,但一是外族不足于对国家造成根本性的威胁,二是对外战争还都挺成功的;除了老爹强势,这哥俩还都有个好舅舅,李承乾他舅长孙无忌是太尉,刘据他舅卫青是大司马,都不是木头,娘家有靠山。而相对比李承乾,刘据还有个强势的表哥——骠骑将军霍去病,这组合,简直一全明星首发阵容,刘据所要做的,似乎就是老老实实等他老爹归天,然后舒舒服服当他的皇帝,可是就像麦蒂连续两年在最后时刻被踢出全明星首发阵容一样,刘据在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后,也被踢出了宝座之外,这是为什么呢?肯定不是差钱……

刘据在历史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政治能力,但是无论是史书还是学者都对刘据的总体评价不错,其原因就在于他具备一个无比巨大的优点——仁爱。人家都说仁者无敌,可放在刘据身上就不是“无敌”,而是“致命”了,因为他老爹刘彻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在那摆着呢,有资本,所以刘据的仁爱与刘彻气吞山河的霸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兼容的,但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刘老爹自己也曾说过“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说白点,就是刘据同学是个很好的守成之君。但从后来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似乎是一句屁话,因为更能决定刘彻喜恶的似乎不是从政治方面考虑的,而是从女人的喜恶出发的……刘彻是个风流皇帝,历史上有名的金屋藏娇是说他和表妹陈阿娇的童真趣事的,由此可以看出这老小子从小就知道用花言巧语泡妞了,还有成语倾国倾城是讲他和李夫人故事的,还有历史上有名的儿登基母殉葬的钩弋夫人也是他的女人,这么一个全是风流韵事的皇帝如果说他的一些政治决定与女人无关的话,那你还是宁愿相信母猪能上树吧。而其中刘据的悲惨命运就是与她母亲卫子夫年老色衰有着直接关系,当然与他能干的舅舅与表哥提前见上帝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切都要从一个叫江充的人说起,历史上将他称为“佞臣”, 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人了,此人与太子不合,很是担心太子登基后要倒霉,所以就想趁着汉武帝还活着的时候扳倒太子,可是扳倒太子哪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人家刘同学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而且也没犯过什么错,岂是说扳倒就扳倒的啊,但是江充不愧叫江充,因为他“充分”的利用了三个条件:第一,自己受宠,所以他敢;第二,皇后不受宠,太子也跟着不待见,所以他能;第三,当时“巫蛊之术”盛行,而汉武帝最烦这个,江充自己恰恰是负责处理有关巫蛊的案件,所以他行。综上所述,江充开始他的扳倒太子计划了,他先是大肆宣传宫中有蛊气,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在宫中搜查,搜查的结果就没什么悬念了,是人都知道,所谓的蛊气在太子宫中,而且还挖出了了木偶人,至于这木偶人谁放的,就不用我说的那么直白了吧。

      当时恰巧汉武帝不在宫中,仁爱了一辈子的太子终于在他生命即将划上句号的时候狠了一把,他带领侍卫宣称江充谋反,将江充杀了,但是却没做彻底,江充一个叫苏文的手下跑了出来,并跑到汉武帝那儿,反说太子举兵谋反,汉武帝当时也是老糊涂了,完全丧失了分析能力,马上宣旨让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而另一方面,太子也是小糊涂了,他竟然还纠集了数万人进行抵抗,也是当时通讯条件不好,父子两接不上念儿,都不知道对方怎么想的,这要是有个手机,双方打一个电话把话说明白了不就妥了。可惜啊,他们早出生了2000来年,没赶上高科技啊,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其母皇后卫子夫也跟着自杀,他的三子一女也全部被害,就留下了一个孙子算是留个后。

后记:一年后,汉武帝经过调查,发现所谓太子谋反案实是冤案,于是将江充家族灭族,将苏文烧死,并在刘据自杀的湖县修建了“思子宫”。刘据死后,汉武帝选择了少子刘弗陵为太子,即汉昭帝,可惜汉昭帝命薄,21岁就英年早逝并且死时无后,大将军霍光在刘氏子孙中挑了个遍,最终选择了一个叫刘询的年轻人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是为汉宣帝,而此人正是太子刘据那唯一的孙子,他登基后给自己那冤屈的爷爷所选的谥号为“戾,耐人寻味”。

点评:被父亲冤枉而自杀、母亲因此自杀、儿女因此被害,刘据的悲惨从他孙子给他的谥号中就可见一般,如果当时刘据可以从容地应对江充的诬告,最起码等到汉武帝回来进行调查,也许惨案都不会发生,从后来汉武帝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冤案平反来看,刘据的死其实很不值,甚至可以说是白死了,但对于刘据可喜的是,经过一番的折腾,汉室江山最终还是回到了刘据一系的手中,至少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因为这起冤案而影响太多。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第二名:扶苏:让人惋惜的第一太子

扶苏,全名为赢扶苏,他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皇帝秦始皇的长子,母亲是郑国人,因为喜欢唱当地的流行歌曲《山有扶苏》,就给儿子起了这么一个名字。据实说,扶苏当上太子的时间其实很短,如果教条点说,甚至可以说他都没有当过太子,只是当过短暂的皇位继承人,因为迷信长生不死的秦始皇一直在追求长生不死,想着统治他的江山千秋万世,所以一直没有立太子,只是在临死前,才指定扶苏为皇位继承人,可以说,这时候的扶苏才有了一个和太子相近的身份,但是可悲的是,他这个身份短暂得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被“法定”过,因为在秦始皇去世不久,在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共同努力”下,本应该属于他的太子身份就变成了弟弟胡亥。

虽然说扶苏一直没有被立为太子,但是不管是当时的人还是后世都会认定扶苏是当之无愧的太子、皇位的继承人,以至于陈胜、吴广在起义的时候还打着扶苏的旗号,一个立志于推翻当政王朝的部队,还用当政王朝的皇室来号召群众,由此可见扶苏是多么得人心了。

史学家对扶苏的评价是具有政治远见但缺乏政治经验,所以扶苏并未表现出太强的政治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有秦一朝,最多被形容的词语就是“暴政”,所以扶苏最被世人所称道的就是他与他父亲格格不入的仁慈和谦逊,他曾力谏秦始皇不要“焚书坑儒”,却因此被秦始皇认为性格软弱,而被调去上郡陪蒙恬去修长城,这一修就再也没有回来。

公元前210年,期盼长生不死的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终于咽下了他最后的一口气,蒙上帝召唤而去,而在他临时之前做了一个十分英明的决定,立长子扶苏为法定继承人,但正所谓生前难断身后事,遗诏是在身前立了,可纵凭你华夏第一帝,也管不了死后有人改遗诏啊,这个“有人”具体指的是三个人,即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及秦始皇的少子胡亥,遗诏的内容也由让扶苏继承皇位,变成赐死扶苏、蒙恬,改立胡亥继承皇位。

可怜的秦朝大公子、中国第一太子在偏远的上郡等来父亲死讯的同时,也等来了自己的死讯,蒙恬当时就起疑心,劝扶苏不要着急去死,而去“复请”,而仁孝的扶苏觉得不立刻死都是不忠不孝,留下一句“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随即就地自裁。

后记:在后世也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说扶苏其实已经看出这是胡亥等人的阴谋,如果以他的号召力,再加上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及其手下三十万秦军的协助,打回长安,夺回属于自己的帝位真是轻而易举,但是扶苏却认为天下初定,不应该再挑起战事,因此希望以自己的一死来平息战事。可是他不会想到,因为胡亥的暴政,他死后的一年,陈胜、吴广就领导爆发了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而用的旗号正是他自己,随后天下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扶苏死后仅四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朝就覆灭了。

点评:如果扶苏能顺利继承帝位,相信以他的仁慈与政治远见足以一改当时的暴政之风,“文景之治”肯定会提前到来。而且扶苏不死,蒙恬也不会死,若有蒙恬在,哪还会发生后来的白登之围这样让匈奴大举入侵、得寸进尺的事情,那么也就不会有匈汉长达百余年的大规模战争了,这样将更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与社会的进步,纵使这些不能实现,至少秦朝不会是一个只有15年的短命王朝,之后中华2000多年的历史将会全部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第一名:武则天的子孙们:一代女王的身后悲凉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搞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报蔓归。”这是唐高宗李治的六儿子、武则天的二儿子——章怀太子李贤在临死之前写的《黄台瓜辞》,里面用瓜来暗喻自己亲兄弟四人的命运,而他们兄弟四人都被先后封为太子,而兄弟四人中,有两个人没有登上帝位,有两个人又被从帝位上赶了下来,皆因此四人有着整个华夏五千年历史中最强大、最彪悍的母亲——武则天,然而因为武则天而没有登上皇位的太子又岂止是她的亲儿子……

1、高宗长子他乡自缢

第一个因武则天而没有登上帝位的太子叫李忠,他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生母为刘氏,因为生母出身低微,而当时的王皇后又无子,因此被过继给王皇后,并被立为太子,但是随着王皇后被废,武则天当权,李忠太子的人身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武则天在为李治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李弘后,李忠便成了武则天的眼中钉、肉中刺,在武则天的唆使下,李治终于废了并无过错的李忠,而改立李弘为太子。被贬任房州刺史的李忠在来到房州后,因害怕被武则天所害,他效仿了前世的孙膑及后世的朱棣——装疯,经常化妆扮女人,以表示自己并无贪图皇位之心,在他眼里认为,自己连性别都改变了,一个女的总无法当皇帝吧,可他永远都不会知道,在他死后几十年,想治他于死地的那个女人就当上了皇帝。但装疯并没有让李忠的生活变得安逸,他的疯癫举动反而被授人以柄,他老爹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把他贬为庶人,发配到了黔州,整日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的李忠终于得到了解脱,因为到达黔州后,他就上吊自杀了,他也继续延续着自唐朝建朝后,长子太子不能继位的“魔咒”,而且这个“魔咒”仍将继续延续下去。

2、高宗五子离奇暴毙

李忠死了,他的异母弟李弘当上了太子,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是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他在4岁时因为哥哥被废而被他爹立为太子的。与扶苏、刘据相似,李弘也是以仁心而流传后世的,在政治见解方面也要强于他老爹,并且深得唐高宗的喜爱,如果能顺利登基,相信会是一代明君的。可是李弘太子却在23岁这一年突然暴毙,有一种说法说是李弘体弱多病而致,但是从当时起更广的说法就是武则天将自己的亲儿子毒死的,一是李弘因曾为自己的两个异母姐——曾经得罪过武则天的萧妃之女说情并为她们寻找夫家,而触怒了武则天;二是如果武则天想在日后掀起更大的风浪,自己的这个有能力的大儿子将是自己强劲的对手,因此不如早早除之。不管因为是哪种原因吧,总之可能的一代明君李弘是没有机会登上本属于他的帝位了。

3、高宗六子被逼自杀

李弘死了,接下来的太子变成了他的同母弟李贤,李贤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是武则天的二儿子,他在自己亲哥哥死后,成为了李治一朝的第三任太子,但绝不是最后一任。史上记载,李贤也是一位有君德,可继承大统的有德太子,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成就,可如果说他哥哥的死还不能定论是他母亲造成的,但他的死则毫无悬念——正是死于其母之手。680年,因经常说李贤坏话的正议大夫明崇俨被杀,武则天便认为是李贤所为,又恰好有人告发李贤谋反,并在太子宫中发现盔甲数百,因此剥脱了李贤的太子之位,将他贬为庶人,发配巴州。684年,唐高宗病逝,刚刚大权独揽的武则天便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来到巴州,对外宣称是为了保护李贤这个废太子,可是恰是这个保护之人逼得被保护的李贤自杀而亡。当时也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说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所以武则天才要一心除掉李贤。无管是何原因,李贤也跟他的两位前太子哥哥一样,英年早逝,无福登基。

4、中宗太子兵败被杀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与四儿子李旦先后登基,又先后被自己的母亲赶下台,直到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才重新登上帝位,但是因为武则天的影响,还是有些太子没能成功登上帝位,这一次轮到了这个中国第一女强人的孙子。首先登台的这个太子叫李重俊,一个有着类似韩国人名字的中国人,他是唐中宗李显的三儿子,生母是一位身份低微的宫人,他于公元706年被封为太子,其实这个太子本来轮不到他的,但是他的大哥懿德太子(死后追封)李重润因为八卦奶奶武则天包养小白脸一事,而被武则天活活帐打而死,所以李重俊得到了这个太子之位,但是他绝不会感激他奶奶的,因为他奶奶虽死,但是他奶奶一手提拔起来的侄子——武三思却还在,并且与唐中宗的皇后韦后私通后,一起欺负着这个未来储君,并要废除他的太子之位,立韦后的女儿、也就是武三思的儿媳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正可谓婶可忍、叔不可忍,忍无可忍的李重俊于公元707年带着御林军杀了武三思全家并趁机发生宫变,没想到关键时候,部下反水,李重俊自己也被部下诛杀,估计最让他吐血的事是他死后,他父亲还拿他的首级去祭奠大仇人武三思的灵柩,吐血啊。

5、睿宗太子退位让贤

武则天三儿子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没能登上皇位,她的四儿子唐睿宗李旦的太子同样因为她没能登上帝位,这个人叫李成器,是唐睿宗的长子,在他老爹第一次登基时,被封为太子,史称才气过人、颇识音律,但是他仍延续着唐帝国长子太子没法登基的“魔咒”(唐高祖长子太子李建成被杀、唐太宗长子太子李承乾猝死、唐高宗长子太子李忠自杀、唐中宗追封长子太子李重润杖杀)。公元690年,他老爹被他奶奶武则天赶下了台,他老爹从皇帝变成了太子,那他这个太子也只能成了皇孙了,也就失去了皇位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公元710元,唐中宗被韦后毒杀,唐睿宗的三子、李成器的三弟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一党,并重迎唐睿宗继位。继位后的唐睿宗开始陷入了烦恼之中,他的烦恼在于到底该立谁为太子,如果按正常的长幼有序以及之前的安排,长子李成器是当仁不让的太子人选,但是自己能重新登上帝位,全靠三子李隆基的功劳,所以李旦对立哪个儿子为太子实在很头疼,而两个儿子也是彼此让来让去。说也奇怪,李世民为了争太子之位手足相残,李承乾为了保太子之位鹬蚌相争,可是李治这一脉上却完全没有李氏家族固有的争权夺利的特点,反而还喜欢谦让,比如李治自己就没争位之心,他儿子李旦更是三让皇位(一让母亲、二让哥哥、三让儿子),等到了他孙子这茬,李成器与李隆基又互相让上了,最后李成器一句“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算是将这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让储之争”盖棺定论了,在成全弟弟当上太子的同时,自己也得了个“让皇帝”的美名。可是当初如果没有武则天的抢班夺权,李成器登上皇位那还不是迟早的事吗?

后记:李成器的让位,也成了在武则天掌权影响下最后一个没能登上皇位的太子,而他所让的三弟李隆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正是这个唐明皇开创了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代,没有之一的“开元盛世”,但也同样是这个唐明皇亲手缔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天宝危机”。

点评:武则天在历史上的出现,不但颠覆了中国女子不能登基的传统,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唐朝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她在政治势力的影响,以上那几位太子任何一个人按部就班的登上皇位,整个历史进程都将被改写,无论是达到古代盛世的“开元盛世”还是将唐朝推向灭亡的“天宝危机”都不会出现,因为没有那个女人的话,怎么轮也轮不到唐明皇登上皇位,甚至可以说,李隆基一个太子的诞生是用五个名正言顺的太子外加一个死后追封太子的政治前途所换来的,而这一切的缔造者的名字叫做武则天。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小编注:1、本排名榜上之人并不全是大一统王朝的太子,个别地方割据政权的太子,因其某个指标特别突出,也得以入选本榜。

2、本榜单所列太子不包括死后追封的,如懿德太子李重润虽然也很惨,但他死的时候只是皇孙,当时的皇帝是他奶奶武则天,天知道他以后会不会当皇帝;同样,还有一些太子虽然是在生时被封的,但是他们在生时已经知道以后基本不太可能登基了,如汉光武帝刘秀的太子刘强,晋惠帝司马衷的太子司马遹,虽然也挺悲惨的,但是帝位本来就离他们很遥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