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军正式施行军事方案“挥镰行动”,天刚刚微亮,成群的德军施图卡轰炸机就开始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同时,地面部队也分别对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至此,入侵法国的战役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在德军进攻6周内就被迫宣布停止抵抗并签下了停战协议。
为什么这么一个军事强国在进行六周的抵抗后就输得一败涂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说是德军先进的军事理论使法国无法招架;也有人说是法国民心涣散...我想就课上所学到的和了解到的略述我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法国惨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之一正是在于法国国民士气低落,无心应战,军队战斗力较德军而言堪称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促使法国推行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推行一方面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另一方面也使国内百姓渴望和平,厌恶战乱的情绪高涨,无法控制。据隆美尔回忆到,有一次独自坐着指挥车寻找落在后面的部队,路遇大约有50辆军车的法国军队,令人惊讶的是他们都纷纷投了降。由此可见,当时的法军有多么无心恋战了。肖伯纳曾说过:“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而二战中的法国恰恰失去了这两个先决条件,失败自然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原因之二:(较其德国而言)法国军事理论过于落后:在法兰西战役中法国仍沿用了一战的阵地战、防御战,而且盲目依赖马奇诺防线,完全忽略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技术和战术思想的进步。而这次战役中,精明的德军实行了闪电战,即各兵种立体式配合进攻,对敌军进行突然毁灭。闪电战中德军大规模使用了装甲兵和航空兵,而法国却将坦克分散在各个部队中,无法集中。因此当强大的装甲部队从天而降时,法军只剩举手投降的份了。然而值得讽刺的是法国当时拥有近代化陆军的许多构成因素,他们所拥有的坦克要比德国人在开战时所已经建造的全部数量还要多──其中许多都比德国的坦克体型大、装甲厚,虽然速度可能较慢。法国的迅速败亡,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
原因之三即是二战时法国将领过分轻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让法国的高级将领完全陶醉了胜利的喜悦中,夜郎自大,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理论置之不理。法军在1936年制定的《大兵团战术使用条令》中写到:“杰出的长官们在胜利后(指一战后)的日子里客观确立的军事学说的实质应当仍然是我们大兵团战术使用的主要基础。”可见,当时法军的自我陶醉已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李德·哈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中也这样描述到:“在法国方面,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培养了他们的骄气,而其他国家的军人也都一致推崇他们的军事知识,于是也就更使他们有不可一世之感。...那些较高级的法国将领们对于这种英国产生的“理论”,几乎完全不加以注意──这与那些积极研究的德国新派将领们恰好成一强烈对比。”法国的确不能忽视以往战争的经验,但也必须牢记,它不能成为当今时代的规范。
法兰西——这个使德国在第一次世界战争中国力殆尽,血战四年却未能攻克的国家,在22年后的六周内便被其轻而易举征服,这血的教训不能不发人省心。
跳出法兰西战争的圈子,我联想到了中国。现如今中国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周边环境却让人担忧: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可能一触即发。因此,暂时安定的中国应从法兰西惨败中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扬长辟短。俾斯麦曾经说过“蠢人常说他们是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学习。我却认为利用别人的经验更加好些”。否则,中国成为第二个“二战中的法兰西”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