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珍珠港事件这场重大的军事悲剧,美国迪斯尼公司降重推出历史巨片《珍珠港》,目前,该片已在世界各地影院陆续上映。
影片在给观众强烈感官刺激与心灵震撼的同时,再度激起了长期以来一直争议的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否事先知道日本要空袭珍珠港?如果美军高层知道日本即将空袭,珍珠港美军为何一点准备都没有?
这些历史疑问的答案尚未浮出水面,美国《洞察》杂志又于日前扔出一枚重磅炸弹:当时苏联担心日本从东线对苏发动进攻,使苏联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于是起动早已安插好的庞大间谍网,操纵美国和日本提前开战,珍珠港事件因此爆发。
美国政府内的苏联间谍
二战爆发后,当时国力算不上强大的苏联最担心的就是东西两线作战。如果日本突然从远东向苏联发动进攻,那么,苏联将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对于这一点,历史学家是早有共识的。但最近美国著名的苏联情报专家赫伯特·罗梅斯汀推出一本新著《维诺纳的秘密》,披露了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了掌握日本的军事动向,苏联在日本培植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网,确保苏联不受到日本的进攻;而如果日本主动向美国发动进攻,那是苏联求之不得的事。这本书是罗梅斯汀与美国国会前调查员、资深记者埃里克·布伦迪尔合著的。他们的结论极具爆炸性:苏联甚至在美国总统身边安插了一名高级特工,正是这名特工为日本空袭珍珠港作好了铺垫工作。
当时,亨利·迪克斯特·怀特是美国“新政”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最信任的经济顾问之一,后来被证明是苏联间谍。最新的证据表明,怀特从苏联高层那里得到指令,向罗斯福提出了大量针对日本的政策建议,这才是美国与日本开战的关键因素。
罗梅斯汀掌握的证据表明,怀特的确是一名很有影响的苏联间谍,他不仅利用自己在美国政府中的特殊地位,不断向苏联提供美国情报,还对美国制定对苏政策起了重要作用。事实上,对于怀特的间谍身份,美国情报部门直到后来才有所察觉。1946年,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写信给当时的总统杜鲁门,声称怀特是一名不可小视的苏联间谍。两年后,美国众院也就怀特是不是间谍的问题举行过听证会。但怀特的间谍身份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算有了最后结论。美国情报部门有一个隐秘的“维诺纳工程”,专门负责截获、破译有关外国政策的重要电文。1990年代中期,美国解密了一批文件,其中包括截获的苏联政府的大量秘密电文。包括罗梅斯汀在内的历史学家惊讶地发现,怀特的名字多次出现在这些秘密电文中。
“雪计划”的关键人物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电文其实并不能证明怀特的间谍身份,因为当时怀特是总统顾问,与苏联人就一些问题进行秘密交流那是他的正当工作,而且,他当时确实是美国财政部与苏联之间的重要联络人。专门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学家詹姆士·波顿便指出:“我认为,怀特在与苏联人讨论时更直接地谈到美国政府的政策,这是事实,但并不能就此认为他是苏联间谍。”
可是,大多数研究过“维诺纳密件”的学者都认为,透过这些文件,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怀特的间谍身份。美国国会研究20世纪政治历史的专家约翰·海尼斯指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怀特一直在与苏联情报部门合作。”罗梅斯汀也指出,“维诺纳密件”证明,苏联同意为怀特上私立学校的女儿支付学费,并给怀特一家送过其他贵重礼物。
就在“维诺纳密件”解密的同时,美国一位前情报官又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怀特敦促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实际上是苏联一份秘密计划——“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日本正向西太国家发动进攻,苏联担心日本可能会从其远东地区向苏联发动进攻,而且1940年和1941年的局势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日本要么进攻苏联,要么进攻美国,两者必具其一,而且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1941年,维塔利夫·帕夫洛夫是苏联秘密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前身NKVD的美国部的副部长。1995年,帕夫洛夫在一篇情报杂志上发表文章承认,他在1941年交给怀特一张便条,上面列出了苏联的外交政策要点,并敦促怀特向美国政府“推销”这些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美国敦促日本立即全部从中国撤军。
当然,美国很多外交专家知道,日本肯定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怀特与帕夫洛夫见面后没多久,就写了一份备忘录,交给他的顶头上司、美国财政部长亨利·莫金修。几天后,怀特又向莫金修递交了一份内容类似的备忘录。于是,莫金修分别给罗斯福总统和胡尔国务卿写了一封同样主题的信。1941年11月26日,胡尔果真给日本政府高层打电话,敦促日本从中国撤军。可是,日本不仅没有撤军,反而在两周后向美国发出挑战,空袭了珍珠港。
帕夫洛夫的文章和他披露的“雪计划”,一开始受到很多情报分析专家的质疑,但罗梅斯汀通过到罗斯福图书馆研究怀特的备忘录,发现这些备忘录与帕夫洛夫关于怀特的描述有着惊人的一致,说明帕夫洛夫披露的“雪计划”不是他杜撰的。
苏联吃了颗定心丸
罗梅斯汀还发现,苏联对日本既担心又憎恨的心态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二战爆发以前。据苏联情报计划研究专家斯蒂温·舒瓦兹介绍,与德国人比较起来,斯大林更担心日本人,因为1905爆发的日俄战争,以俄罗斯人的溃败而告终。这场战争让斯大林认为,对日本必须特别重视,否则总有一天,日俄战争的悲剧会重演。
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毁苏德和平协定,向苏联发动进攻。对苏联来说,避免与日本开战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苏联红军尚不具备东西两线作战的实力。好在经过数年的努力,苏联在日本建立了一个间谍网,领导人是装扮成纳粹德国记者的理查德·佐尔格。
历史档案记载,1941年9月,当佐尔格向苏联高层汇报,日本正准备进攻美国,而不会进攻苏联。苏联高层松了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将部署在远东地区的30到40个陆军师迅速调到斯大林格勒,与德军较量,并最终取得胜利。
苏联从来没有把掌握的“日本准备进攻美国”的情报透露给美国,不仅如此,许多苏联官员一直担心,日本人会改变进攻美国的主意,因为德国一直试图引诱日本从东部向苏联发动进攻,以减缓德军的压力。据佐尔格透露,当时,美国与日本仍在秘密谈判,希望与日本达成和平共存协议。如果协议达成,苏联将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因为美国和日本有可能协调反苏政策。
1941年11月,怀特再度写下一份备忘录,敦促美国政府对日采取强硬政策,但这份备忘录到底对罗斯福的决策起了多大作用很难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实际上非常渴望日本早点向美国发动进攻,这样美国就有足够的理由参战。罗斯福也一直在挑逗日本,1941年8月,他宣布禁止所有船只向日本运送石油就是证明。因此,罗斯福是不需要任何敦促的,怀特的动作根本就没有必要。
怀特的作用不容置疑
然而,战后亲自参加过国会关于珍珠港事件听证会的《新闻周刊》资深记者拉尔夫·托莱达诺反驳说,当时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对日政策,罗斯福一直摇摆不定。藏身美国政府内部包括怀特在内的苏联间谍对罗斯福轮番吹风,才让罗斯福下定了与日本一战的决心。
据历史学家弗莱明介绍,“维诺纳密件”显示,二战期间,苏联在美国政府内部至少安插了329名间谍。虽然他不敢肯定这些间谍一定影响到了罗斯福的决策,但他们把罗斯福以及其他高官的想法传给了苏联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管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有何秘密背景,这一事件对苏联来说则是“天赐之物”。帕夫洛夫在文章中写道:“虽然佐尔格已经提供情报说日本不会进攻苏联,但进攻的可能性一直没有排除,直到美国参战,威胁才算真正消除了。”有意思的是,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在欧洲和亚洲两线作战,而苏联从来没有两线作战;而且在1945年8月7日美国向日本扔下原子弹,苏联向日本宣战之前,日本和苏联并没有签署和平条约,但日本和苏联一直处在和平状态。
那么,如果美国不是在1941年11月强烈敦促日本从中国撤军,美国和日本是否真的可以避免战争?罗梅斯汀认为,至少美国会有一段宝贵的备战时间,珍珠港事件中也不会损失那么多人。战后,马歇尔将军在国会听证时也承认,如果珍珠港美军未遭到空袭,美国可能会等到1942年1月1日才对日宣战。
那么,日本有没有可能不空袭珍珠港?罗梅斯汀指出,苏联安插在美国政府内部的间谍确实对罗斯福很有影响力,而且苏联派驻日本的间谍极力敦促日本主战派对美开战。因此,空袭珍珠港是不可避免的。
据罗梅斯汀考证,怀特的间谍身份一直到战后也没有暴露,在一次创建联合国的会议上,他甚至将美国的底牌透露给苏联,苏联因此了解到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这次会议成功,这样苏联在对美国斗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上。
1948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关于怀特间谍案的报告终于送交国会,但在国会听证会上,他否认自己是一名苏联间谍。听证会结束后不久,怀特突患心脏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