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本着早年混江湖时留下的流氓性格,偏偏为意大利选了条看似聪明实则愚不可及的第三条道路——柿子捡软的捏,先去非洲欺负小国埃塞俄比亚练练手。此举为意大利之后的悲催命运定下了基调。让我们切换镜头,看看轴心三国中最不受重视的意大利。在整个二战中,意大利很奇葩——它因自身战斗力太弱,竟然为血腥残酷的二战史增添了一丝搞笑气氛。不过,意大利人二战中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之弱,是件值得琢磨的事情。事实上,意大利这个国家,早在二战开打之前就已经战败了。
“猪队友”中的战斗机
如今我们把总拖队伍后腿、习惯于坑队友、卖队友的人称为“猪队友”,而在二战时期,这个词汇大约可以同等代换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早在德国跟意大利签订《钢铁条约》时,德国国防军中就存在反对与意大利结盟的声音。德国国防军对于意军战斗力到底是何水准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当希特勒询问该条约利弊时,他们曾经如此警告自己的元首:“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对方,我们用20个师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它。”
后来战事的发展证明了德国将军们的先见之明,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意大利人拖后腿的能力,意大利在二战中对于德国的牵制,怎么看都不止50个师。
1940年,在对法国的战争中,意大利先是以“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为由,拒绝参战,在德国已经快攻占巴黎时,想趁机捞一把的墨索里尼又急忙发动了对法国的进攻,结果是他精心拼凑的攻击部队反而被本已放弃希望的法军打得溃不成军,把战火烧到了意大利境内。幸亏不到半个月后,法国就向德国投降了,否则法军最终会在哪儿停下脚步还得看心情。
这次失败的趁火打劫让墨索里尼感到很跌份儿,一心要捞回面子的他决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战争奇迹”,于是不顾德国警告,对巴尔干小国希腊宣战。当时意大利投入的总兵力有8万人之多,飞机坦克俱全,而希腊则只有3万守军,自大的墨索里尼宣称,这并非战争而只是一场“军事散步”。
意大利人在希腊历时半年的散步结果很悲催,连续两次进攻都以惨败告终,希腊军队甚至一度占领了意军用以作为攻击跳板的阿尔巴尼亚。没法收场的意大利人不得不去找德国,于是本已做好对苏攻击准备的德军不得不掉转枪口南下,用不到四个月吞并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巴尔干半岛,此举直接导致了德国对苏作战计划的推迟,原本计划在秋季之前结束的对苏攻击,因此被拖入了俄罗斯漫长而严酷的寒冬。
意大利给盟友添的最大一个麻烦在北非。由于海军不行,德国地中海地区的计划本来只是防御。一心想建立自己“新罗马帝国”的墨索里尼却偏要染指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此战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于是德国不得不在西拒英国、东攻苏联的背景下,开辟了北非战场,陷入了比一战中更为噩梦的“三线作战”状态,北非也因此成了轴心国最早战败的战场。
被俘官兵“数百亩”
二战中意大利在战略上的“添乱”,其实是无数具体战例累加起来的结果。类似的段子流传甚广,这里仅举几例。
意大利人对于战争的不专业,从一开打就暴露无遗。1940年6月,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家的高射炮击落,倒霉的巴尔博当场身亡。
在阿拉曼战役中,意军曾经创造过人类战争史上少见的、成军团建制向对方投降的纪录。当时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丘吉尔问:“我们俘虏多少意大利人?”奥金莱克得意洋洋地回答说:“数不清,大概5亩(英亩)的军官,200亩的士兵。”由于战俘太多,急于追击撤退德军的英国人来不及建战俘营了,只好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北非如此,意军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同样糟糕。在德国发动侵略苏联的进攻后,作为德军盟友,意军被派去攻打斯大林格勒。结果意军第8兵团的防区成了苏军的突破口,不到一天就被打开了一条27公里宽的缺口,3天后扩大到90公里。
22万意大利官兵仓皇溃逃,将德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在苏军面前,导致一百多万德军被围歼。当时,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正好在柏林访问,得知此消息后,询问意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损失,一位在场的德国军官没好气地回答说:“基本没有什么损失,他们全都拔腿溜走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不无讽刺地说:“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看来,意大利在二战中坑队友真是坑出一定境界来了。如果不是意大利如此“坑爹”,纳粹德国能折腾多久还真是不敢想象。
独裁者选错了道路
意军在二战中的糟糕战绩,让不少人怀疑这个民族是不是天性就不善征战。事实上,这种说法在二战当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此话还是墨索里尼本人说的。他在战争临近失败时指责自己的国民“不是古罗马人的后裔,而是外籍奴隶、农奴和混血儿的后代”。只不过,墨索里尼在说此话时忘了,早20年前他刚上台时,曾经写诗十分肉麻地吹嘘自己的民族是罗马帝国的后裔,“它的子民勇武有力,征讨四方。它是执政官、是军团、是法西斯权杖,是那头母狼、哺育了战神的两个儿子罗慕洛斯和瑞摩斯。”
的确,时光如果倒回墨索里尼写这首诗歌时,这位法西斯头子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自己的军队后来会是支“懵军”。
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全世界主要强国还在大萧条的余波中挣扎。罗斯福的新政尚未见成效,希特勒刚刚上台,而墨索里尼这边已经主政八年了。这八年是意大利在20世纪中少有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法西斯党耍的“黑吃黑”手腕,当时的意大利不仅消除了大萧条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甚至连黑手党这个老大难问题都接近解决了,很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架势。
经济恢复了,军工自然也不差。在二战中,意大利的军工产品以“坑爹”著称,超轻坦克“薄皮大馅”、战斗机一打就着。但在10年前,意大利在海军和空军等技术兵种的武器研发方面都不落下风,其研发的CR.32双翼机曾是世界上性能最优秀的双翼战斗机之一,而其海军实力则是当时的海军五强国之一,在地中海范围内力量则更是首屈一指。作为一个19世纪中期才完成统一的国家,意大利相比于英法等老牌列强有着自己的难言之痛——当它统一时,全世界殖民地基本已经被瓜分完毕了。由于国土狭小,原材料缺乏,意大利得了个“穷汉帝国主义”的雅号,为其他列强所讥笑。1930年,墨索里尼开始思考扩张底盘。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本来有两条路,一则待时而动见缝插针,以日拱一卒的劲头抢地盘,像美国当年干的那样,二是继续积蓄实力,等到胳臂够粗了公开叫板,就跟德国之后干的事情一样。但墨索里尼本着早年混江湖时留下的流氓性格,偏偏为意大利选了条看似聪明实则愚不可及的第三条道路——柿子捡软的捏,先去非洲欺负小国埃塞俄比亚练练手。此举为意大利之后的悲催命运定下了基调。
“感谢英国击败意大利”
1935年10月,在墨索里尼一再催逼下,50万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人入侵了埃塞俄比亚。当时整个埃塞俄比亚军人加一块儿总共也没50万,而且还做不到人手一枪,而意大利却飞机坦克全用上了,最后甚至使用了被禁止的毒气弹。如此杀鸡用牛刀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1936年5月9日,墨索里尼宣布埃塞俄比亚已被征服,意大利的版图因此扩大了一倍,整个意大利陷入了“罗马复兴”的迷梦中。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意大利人在占领埃塞俄比亚后发现,建立殖民地的投入远比短期收益大得多。埃塞俄比亚如此辽阔和贫困,在占领成本转化为收益之前,各种基础设施投入都高得惊人:仅在1936-1940年,殖民当局便投入了至少60亿里拉,再加上清剿行动的军事开销,其总额相当于1933-1934年度海军预算(13亿里拉)的6倍,根据后来的折算,如果省下这笔钱,意大利可以造12艘新型战列舰、20艘航空母舰或9万辆坦克。
更令意大利人郁闷的是,由于率先打破了欧洲在《巴黎和约》后建立的均衡体系,意大利成了过街老鼠。就在意大利人开始侵略的一个多星期后,国联理事会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根据盟约第十六条投票赞成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这些制裁于1935年11月18日生效,它们包括禁止给意大利以武器、贷款和原料,但不包括主要原料——石油、煤、铁和钢等。意大利整个国家工业体系随之进入瘫痪之中。
事实上,意大利因经济制裁加殖民地负担所造成的工业瘫痪,直到二战开始时也没有恢复过来。据英国战史学家蒂姆·比恩统计,到1938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美国的钢产量为2880万吨/年、德国为2265万吨/年、日本为647.2万吨/年,而意大利仅为237万吨/年,煤炭、石油等其他工业指标的数据则更加惨不忍睹。更要命的是,作为发动战争的侵略国,意大利连战争储备也没做足,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钢材仅够用14天,煤炭50天,铁矿石180天。意大利外长齐亚诺考察意大利工业后,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确实,手头只有这点家当也敢跟着起哄,恐怕你也只能钦佩墨索里尼的“勇气”了。
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在回顾意大利的二战史时曾经这样评价,他说:“一个国家的命运此时已注定,因为这场因虚荣发动、且未经深思熟虑的战争,它过早地消耗了为世界大战积攒的资本。”而意大利人自己的吐槽则更为精辟:“感谢英国人击败了我们,否则再过10年,意大利将沦为占领区的奴隶。”
的确,在轴心国集团中,意大利其实是一个在没有参战之前就已经战败了的国家。这个国家在二战中的所有表演,不过是墨索里尼这个独裁者绑架他的人民所上演的一场无厘头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