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为何要去封禅泰山?想为自己遮什么羞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8-19 14:24:02编辑:lijian

天书降世之后,祥瑞连现。有一天,天上出现紫色的云彩,犹如龙凤一般,出现在皇宫的天空。各地也纷纷呈报祥瑞出现。兖州的父老吕良等一千两百七十八人上书朝廷,请求真宗封禅。宋真宗自然开心,这是天下百姓对自己统治的肯定啊。可是宋真宗依然强掩欢欣,下旨:“此大事,不可轻议。”后来,兖州知州邵晔率领属官和一些进士,上表请求封禅,最后是宰相王旦上表请求封禅,然后是全天下的官员、少数民族首领,僧道代表,高龄老人代表,一共有两万四千七十人,一起到东上阁,下跪请愿,希望真宗允许封禅泰山。

封禅大典的提出,是项浩大的工程,总导演就是宋真宗自己,执行导演则是宰相王旦,然后是各部门领导,有人负责征召少数民族的选拔,有人负责和尚道士的选票,有人负责找老年人代表,然后约齐,一起在东上阁,来个盛世联欢。可是,面对天下臣民如此强烈的渴望,宋真宗依然下令,不批准封禅。圣旨一下,许多百姓着急了,自己放下工作,辛辛苦苦来东上阁排练,没想到打了水漂。可是宰相王旦不着急,对于他来说,早就看惯了这种欲擒故纵欲说还休的把戏。于是王旦再三再四的发动官员上表,最后,宋真宗让步了,表示在大中祥符元年的十月份,将到泰山进行封禅。其实,在最开始,朝廷还是有不少人反对封禅,反对的原因,就是宋真宗曾经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丧权辱国,怎么能够封禅泰山呢?

公元1005年,辽国萧太后率领大军入侵中原,一路斩将夺关,宋朝君臣惶恐不安。当时宋真宗竟然提出迁都南京躲避兵锋。幸亏操纵主政达成寇准力谏,并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励士气。前线战事紧急,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宋真宗勉强来到澶渊城中,召集前敌将领,宋军看到黄龙旗,士气果然大振,多次打退辽军进攻,并成功射杀辽军主将。萧太后看到主将死去,无法继续进攻就提出议和,宋军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双方在澶渊城下订立协议,辽撤军,并对宋称弟,但是宋朝必须每年提供辽国大量岁币。澶渊之盟以金钱换和平,在当时,寇准受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赞许,朝中上下都认为,是寇准保全了大宋江山。宋真宗也对寇准倍加恩宠。

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皇帝和大臣都渐渐忘记了当年战争的恐惧。昔日的忠臣渐渐的变成宋真宗眼前的权臣,昔日的恩宠渐渐变成了现在的厌恶。宋真宗越来越无法忍受凡事都喜欢说三道四的寇准。朝中一些大臣渴望上位,也希望扳倒寇准。比如被后世看成奸相的王钦若就趁机抨击寇准,认为寇准订立的澶渊之盟是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而寇准是出卖大宋的国贼。宋真宗抓住朝中大臣的不满情绪,利用王钦若赶走的寇准。不过,如果完全否认澶渊之盟,也就意味着否定宋真宗多年自诩的太平盛世。于是宋真宗希望找到某种方法,既可以打压朝中权臣,又可以进一步树立自己无上的威权。

宋真宗让心腹王钦若想办法,王钦若说不如率军收复燕云十六周,自然就可以洗刷前耻。可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真宗让想想别的办法。王钦若提出,不如封禅泰山,以威震四海,夸示夷狄。宋真宗有些担心,寇准此时虽然已经离开中央,可是王旦还在。王钦若表示都包在自己身上。王钦若去找王旦,表示是宋真宗自己希望封禅,王旦也想不答应,可是看看自己的前任,强硬派寇准都被贬出京,此时自己又怎么敢公然反对,于是勉强答应。于是,朝中皇帝和大臣达成协议,共同导演了封禅泰山的大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