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100个。这个“百” 并不是100的意思,而是个虚数,是多的意思。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个姓氏,没有统一的说法,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准确说法。《万姓谱》载有单姓30038个,复姓1619个。复姓中,有三字姓66个,四字姓两个。《中国人名大辞典》则集有4129个姓,其中单姓2288个,复姓1689个,三字姓143个,四字姓7个,五字姓两个。 因为中国姓氏远非几百个,宋朝时已有了《千家编》。明朝洪武年间,吴沈等人根据户部黄册编出了《皇家千家姓》,因为明朝是朱家天下,朱姓自然排到了最前面。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可惜这部书现在已经失传了。民国时庹(tuǒ)万民也编过一部《千家姓》。 不但记录姓氏的书很多,研究姓氏的书在我国更是源远流长。春秋时的《左传》记载了当时命名的五种方法和六项规条,这可说是最早的研究姓名的记述。东汉时应劭写的《风俗通》,已经设有专门的《姓氏篇》,这是关于姓氏的第一个专著。唐代有林宝撰的《元和姓氏》。宋朝邵思著的《姓解》收集了3568个姓。明朝陈士元著有《姓》,“”读xī,是骨头制的专门解绳结的锥子。陈士元认为,姓氏诸说,纷乱如麻,非不能解开,故名《姓》。《姓》已有姓氏3625个。明朝凌迪知著有《古今万姓统谱》,除记姓氏外,还记前人生平事迹。清朝张澍著的《姓氏寻源》对姓氏的起源进行了考证,旁征博引,改正了不少前人著述的谬误。此外还有《奇姓考》、《姓氏急就篇》、《姓氏书辩证》、《姓氏考略》、《姓苑》、《姓谱》等著作,如果加上各家族的谱牒,那么,关于姓氏的书就多得数也数不清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版了不少关于姓氏的书籍。有慕容诩著的《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华云、纪林合著的《百家姓解释》,阎福卿等编著了《中国姓氏汇编》,严帆著有《新编百家姓》。台湾省的邓献鲸编了《中国姓氏集》。其中《新编百家姓》共收录姓氏3107个,台湾省的《中国姓氏集》收录姓氏达5652个,单字姓3484个,双字姓2032个,还有三字复姓146个。 对姓氏的研究是一项极为艰苦复杂的工作,众多的研究者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到底有多少姓氏是很难说得清的,从历代文献资料看,可查到的姓氏有六千左右,目前常见的有两千左右,其中许多姓氏现在已经消失了。有人在北京地区做过统计,在北京800万人口中,有1800个姓,常见的姓有400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是单字姓,竟发现有400多个姓氏是以前没有记录过的。纵观姓氏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得出:由多到少,由复到单,由小姓到大姓,这样的变化趋势。 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根据全国性的人口普查统计出,中国的姓氏有12000个到13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