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六月,53个来自日本的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了。他们上岸后没有像一般倭寇那样热衷于奸淫掳掠,而是直截了当地“猪突猛进”,沿途遇小县城则攻打纵火,遇官兵则搏杀,直趋南京。有一个小细节,交手时,官兵“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遂俱溃”。
这些军人也够蔡的,明朝的兵制是朱元璋一手创制的军户世袭制,军士编制在卫所中,平日屯田,战时保护地方,到了明朝中叶,这部军事机器已经千疮百孔,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克扣军饷的将领。不堪重负的士兵,都使得军户的大量逃亡变得司空见惯。一方是“贼中之精选,的倭寇,一方是“上阵如同儿戏”的官兵,难怪区区53人能横行一时。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还在后面——这股倭寇开始攻打南京了!?南京是明朝的留都,守城兵力不下万人,周边卫所军队尚不计算在内。但就是这样几十个倭寇,居然大张旗鼓地进攻南京,上演了一幕以寡凌众的闹剧。“贼逐直趋南京,其酋衣红乘马张黄盖整,众犯大安德门,我兵自城上以火击之。贼沿外城小安德门、夹岗等门,往来窥觇会城申,获其所,遣谋者,贼乃引众由铺岗趋袜陵关而去”。事出仓促,而且对敌情一无所知,南京举城鼎沸,军民皆惊。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并命令市民自备粮械,登城守卫。
此事的目击者,时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何良俊在笔记里,愤愤不平地写道:“贼才七十二人(实为应五十三人,下同)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当时,著名学者归有光也在南京城内科考,对此也是感慨不已:“平昔养军果为何?”?八月十二日,53个倭寇在大批官兵的追击下,越过武进县境,抵达无锡慧山寺,一昼夜狂奔180余里。
这伙倭寇最终落人官军的包围圈,还有两个老百姓的功劳。当这伙倭寇到了无锡。因为势单力薄,他们就想取道常熟,去和柘林的另一股倭寇会合,于是抓了两个当地人走在前面做向导。常熟在无锡北面,这两个人却故意领着他们往南走,一路上遇到路人就悄悄告知说:“倭寇到了,你们赶紧报告官军,他们已经陷入绝地,快来擒拿!”倭寇最后走到苏州,落人了官军的罗网,而这两个老百姓最后竟惨遭倭寇乱刀分尸:“贼比败,恨二人入骨,竟脔割之。”疲惫的倭寇到苏州浒墅关时,已经注定插翅难逃。苏松提督曹邦辅督率数千官兵布下了天罗地网,陆地上、太湖边都有重兵。曹邦辅是嘉靖年间素有“知兵”之名的大臣,后来还负责蓟辽等地的军务。他亲自出阵,重兵布防,杀鸡用牛刀,完全是因为这群倭寇太过猖獗的缘故。以逸待劳的官军终于和倭寇正面接战了,在曹邦辅的严令下,“士皆骨粟,殊死战”。官军奋勇擒斩了27人。剩下的倭寇逃到灵岩,夺了几艘民船准备从太湖逃走,不料见到太湖上的官军船只和旗帜,没敢渡过去,只得弃船步行到了横泾前马桥,躲进一间民舍。
官军团团包围民舍用火攻,倭寇拼命杀出一条血路,跑出一大段路后。散开藏在田禾中。官军四处找寻不得,都以为他们逃走了,就在这时,一个官军头目用手摸了摸地上一具倭寇尸体,发觉还有余温,知道倭寇没逃远,又看见田里“草露微动”,就让手下齐声大喊:“贼人躲在田里!”这招打草惊蛇果然有效,喘息未定的倭寇受惊奔出,被悉数擒杀,没有一人逃脱。行程数千里,杀死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两个指挥、两个把总,使官兵伤亡四五千人,最后自己全军覆没。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军队?而时隔近400年,南京第二次被外族所犯,主角居然还是倭寇的后代——历史有时巧合得让人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