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和刘弗陵被历代粉丝关注,中间四个难兄难弟却无人问津。他们依次是王夫人生的刘闳,李姬生的刘旦、刘胥,李夫人生的刘髆,其中的老四刘胥竟然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让人唏嘘不已。刘胥的妈妈李姬,她是汉武帝所有嫔妃中生孩子最多的,六个有两个是她生的,占了三分之一,然而武帝并不宠爱她,刘胥出生时,卫子夫宠冠后宫,还生下皇长子刘据,武帝二十九岁才得长子,之前生了好几个都是女儿,所以特别高兴,爱屋及乌,立刘据为太子。刘胥只有眼红的份了,长大以后,也不学好,班固《汉书》说他:“动作无法度”,比较任性,不喜欢读书,“好倡乐逸游”,但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刘胥自然也有优点,就是力气特别大,大到力能扛鼎,还可以徒手与狗熊野猪等猛兽搏斗。
既然兄长已经被立为了太子,大力士刘胥也该认命,好好当一个王爷,元狩六年,刘胥被汉武帝封为广陵王,同时受封的还有二哥齐王、三哥燕王,册封诏书这样说:“小子胥,受兹赤社,建尔国家,封於南土,世世为汉藩辅。”最后一句是重点,老老实实当你的诸侯王!不要有非分之想!那么封地广陵在哪里呢?不查字典,马上可以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推算出来:“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广陵就是长江边的扬州。
刘胥在广陵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一切正常的话,哪天长安就会来人,说父皇已经驾崩,大哥继了位,可没想到现实是相反的,首先等来的却是大哥的死讯。没办法,汉武帝太能活了,六十多岁都还没死,父祖文帝景帝都是四十七八就去见高皇帝了。人一老,更怕死,他也舍不得死,这帝王的生活实在是太美好了,但天不遂人愿,吃了药,求了仙,身体越来越差。这样一来猜忌心就重,看太子不爽,总会想你是不是盼我死早点接班!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武帝觉得刘据不像自己,有些软弱,加之卫子夫年老色衰,实力派外戚卫青、霍去病都已病逝,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终于,巫蛊之祸发生,太子兵败自杀。
刘据一死这位子就空出来了,这时武帝还剩下三个儿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还有小儿子刘弗陵,刘旦和刘胥都觊觎皇位,觉得自己很有希望,这刘胥虽然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有一颗想当皇帝的野心。咋一看,他们哥俩确实很有希望,刘弗陵太小,不过几岁,正所谓国赖长君,选个小孩当皇帝不是把江山社稷放在危险的地方嘛,父皇怎么样也应该选个年龄大的吧。于是刘旦信心满满地出手了,他上书朝廷,说是不是该宣我进宫保卫父皇呀,实际上是请求把自己立为太子,汉武帝看出了他的小算盘,非常生气,武帝对刘旦态度本来一般,说起太子之事戳中了他的痛处,几年前就有李广利谋求立昌邑王为太子的风波,后来巫蛊之祸,刘据又是冤死的,汉武帝很内疚,经过劫难,比较忌讳谈太子的问题,老人家烦着呢,现在刘旦一问,撞枪口上了,武帝下令把燕王派来的使者诛杀在北门,又因为他窝藏罪犯,削减三县封地。事后刘彻特别懊悔,早知道就把刘旦封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了,封在燕赵之地就是个错误,彪悍的民风滋长了野心!眼看哥哥挨整了,刘胥就想,皇位怎么样都是我的了吧,父皇已别无选择,坐等长安使者宣我入宫!
孰料刘胥等来的是新帝继位诏书,弟弟刘弗陵继位了!父皇竟然选了一个娃娃接班,同时任命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为顾命大臣。竟然不是自己,刘胥早已哭晕在厕所,汉武帝看不上他。算了,认了吧,乖乖当诸侯王吧,后来还特地跑到长安去给弟弟磕头,汉昭帝看这个哥哥挺乖,增加封地一万户,又是送钱又是送车的,服务特别周到。可燕王刘旦就不愿认命了,经过调查,他觉得昭帝即位之事必有蹊跷,很可能昭帝不是武帝的儿子,就像当年吕后立的那个傀儡其实不是惠帝的儿子,上世纪吕思勉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他推测道:“汉武帝死后,汉朝是经过一次政变的,这件事情的真相,未曾有传于后世。”中间到底有什么内幕,不作讨论,反正结果是这样。霍光为了安抚燕王,给了很多赏赐,燕王不满地说:“我当为帝,何赐也!”为了当皇帝,他联合了对霍光不满的桑弘羊、上官桀,预谋发动政变,推翻昭帝,结果事情泄露,反成了霍光的阶下囚,最终被赐死。
这样一来,武帝的儿子就剩下两个了,随着时间推移,志大才疏的刘胥又开始蠢蠢欲动,他发现昭帝二十多岁还没有儿子,这要是哪天一驾崩,皇位该由谁来继承呢?想到此不禁窃喜,于是派人到楚地,请来了巫术大师李女须,让大师施法,诅咒昭帝,盼弟弟早死,自己好接班圆皇帝梦呀。做法的时候,李女须哭着说:“孝武皇帝的灵魂附身到我身上了……”旁边的人一听是先帝下凡,全都跪下拜见,然后李女须说:“我一定让我儿刘胥成为天子!”意淫得到了满足,刘胥很高兴,赏赐给巫女很多钱,希望她多多出力,加把劲,让昭帝英年早逝。
孰料一语成谶,很快长安真传来消息,刘弗陵真的驾崩了,刘胥听了喜上眉梢,当然是暗地里的,这回皇帝总该轮到我了吧。确实,刘胥真的就是第一候选人,他是唯一健在的皇子呀,朝堂里,大多数朝臣力挺刘胥,觉得规矩,按照就应该让他继位。但大权在握的霍光内心不安,他深知当年武帝为什么不立刘胥,有勇无谋,怎么能主政天下?要是他上台乱发动战争,岂不是要回到《轮台罪己诏》之前的政策?这时一位郎官的上疏契合了霍光的心意,他说只要适宜当一国之君,不用在意废长立幼。于是大家推选出了新天子,刘胥的五弟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
又不是自己当皇帝,刘胥又气又恼,这帮大臣真是的,但他又不敢跟中央对着干,更不敢另立中央,没本事的他只好自娱自乐,继续让巫师李女须下咒,这回咒的就不是昭帝了,而是新主子刘贺,结果这回又“灵验”了,李贺仅仅在位27天,就因为荒淫无度、任人唯亲等大罪被霍光废掉了,听说这个好消息,刘胥更相信李女须了,真是无愧大师之名,又赏了很多钱。心里盘算着:看来没立我是错的吧,大臣们总应该吸取教训,赶快让我当天子。
尽管刘胥等的花都谢了,上天还是不把馅饼砸在他头上,这不是体制有问题,在制度的框架下,刘胥是有绝对优势的,就是他人品不好,名声太臭,要是正常点,早就被立为皇帝了,这就好比曹操不会立曹彰为太子,《隋唐英雄传》中李渊不会立李元霸,显而易见的。果然,半路杀出个刘病已,被立为皇帝。据说此人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历经磨难,一直流落民间,因为有好心人的帮助,所以侥幸活了下来,故事颇为离奇,本世纪初还以此拍了部电视剧《乌龙闯情关》,这回经群臣商量,找回宫中,拥立为帝,改名刘询。刘胥闻之大为不解,怎么还有这号人物!“太子孙何以反得立?”盛怒之下,叫来李女须,继续诅咒汉宣帝。
然而这回诅咒了很久也没什么效果,后来刘胥被一场谋反案牵连,汉宣帝特地下诏不要追究刘胥,还额外赏赐了很多黄金器物,刘胥被打动了,皇帝对我这么好,我却诅咒他老人家,真是心如蛇蝎,天理难容,没过多久,太子确立,刘胥终于是认命了,看来这辈子皇位与我无缘,于是让巫女停止诅咒。可等到刘胥之子犯事被杀,丞相上书请求剥夺刘胥的田地分给贫民时,又开始诅咒了。总结一下,就是有利益就感激,利益损失了就诅咒,广陵王的原则。只是世界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刘胥没有做到慎独,暗地里诅咒天子的事终于败露了,刘胥闻讯非常害怕,惶惶不可终日,有关部门马上就要来调查了,他立即杀人灭口,下药把巫师毒死,一同丧命的还有宫人二十多个。汉宣帝派廷尉、大鸿胪率领“纪委”人员审问刘胥,刘胥知道还是瞒不过去的,便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审讯结束,自知难逃一死,便对廷尉说:“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请让我回去好好想想,再告诉你。”
回到王府,苦闷不已,在显阳殿摆酒,召集太子刘霸及诸位子女,吃着最后的晚餐,席间觥筹交错,吹拉弹唱,鼓瑟歌舞,热闹却心情凝重,眼见屋外烛火通明,江上明月皎洁如初,不禁感慨:“人生要死,何为苦心。”如果活在世上一点都不快乐,就算位极王侯,锦衣玉食,活着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人总要死的,何必为死而痛苦,钦差还等着上路呢,别因为我的存在耽误人家的时间,于是自缢而亡。两百多年后,曹孟德大宴长江,作《短歌行》感慨人生,又过了一百年,王右军在会稽山阴之兰亭引流觞曲水,体味人世。现在都市很多人领着一份饿不死却也不够多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整天忙碌加班,疲惫不已,每当喝酒宴饮遇到老友,也会思索人生,历史何其相似!刘胥临终留下遗言:“我死,骸当暴。幸而得葬,薄之,无厚也。”汉宣帝听说爷爷辈的刘胥死了,倒也仁慈,没有株连他的子孙,只是废为庶民而已。刘胥下葬时依然可以使用黄肠题凑、金缕玉衣,也算仁至义尽。
刘胥生前多次有机会当皇帝,可皇冠就是落不到他头上,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他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渴求上位,最终断送了自己。这说明打铁还需自身硬,生于人间,关键还是要看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止于至善,刘胥从来就知道靠歪门邪道,却不知改正身上的硬伤,没有抓住根本,失败也是必然。就算一个人身处的体制再好,家境再优越,机会再多,本人无能,也只能是个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