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匈奴降卒引发的一个民族向西对世界的探索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9-26 07:24:02编辑:lijian

在汉朝立国初期,祁连山下到敦煌的草原上,有个叫月氏的游牧民族。汉武帝本来想联合月氏共同对付匈奴,但没想到此时月氏已经从祁连山下消失。一个匈奴的降卒向汉朝交代,匈奴单于打败月氏部族,把月氏王的头颅作为饮酒的器皿,月氏部族向西逃遁。于是汉武帝便征召使者向西去寻找月氏人。

张骞出使被扣,人在匈奴心在汉

那时的汉人和现在不同,满腔英雄血气,哪怕出身偏僻之地。汉中壮士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召,带着一个原先是胡人的人,大概是充当翻译吧,还有另外一百多号人,浩浩荡荡地出陇西,向西探险。也许带的人多是为了保证安全,但显然动静太大,进入匈奴地界不久便被抓捕,押见匈奴单于。单于质问张骞:“月氏已经跑到我的北边去了,汉怎能和他们通使?我想和汉南边的越通使,汉能答应不?”史书记载张骞强壮有力,大概匈奴的单于很欣赏壮士,扣下他之后,给他安排了一个老婆,一扣就是十几年,这中间还生了孩子。但是,温柔乡不是这位英雄的墓,他趁着在匈奴中西部,并且单于已经对他比较信任、缺乏戒心的机会,向西逃遁寻找月氏。

未达月氏识大宛,大宛宝马埋汉祸

张骞逃出匈奴控制的西域地界后,首先到达今天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张骞后来把大宛国的宝物汗血宝马的见闻告诉汉武帝,这引发了汉朝后来再次派使,以半索要半购买的方式,向大宛国求宝马。可能马是大宛人生存之本,生产的必需品,战争的战略物资,而且汉使送来的黄金他们也不稀罕,汉使的要求被回绝了。沟通不畅,汉使天朝上国的尊严感爆发,口出狂言。炫耀汉朝国力,可能也不虚言,但那是在人家地盘上。出言不逊的汉使在被送客后不久被劫杀。后来汉武帝发动愤怒的战争,花费巨大的代价,索回了3000匹汗血宝马,并操纵了一段时间大宛国的内政。这事值得后面细讲。张骞初次抵达大宛国时,大宛国王喜出望外,因为他们早就听说汉的辽阔富饶,想交往但被东边的匈奴拦路。大宛国王在问到张骞想去哪儿时,非常够意思地派出翻译和向导,向西经过康居国辗转到达大月氏。

大月氏乐不思蜀,张骞失望而返再被扣

张骞来到这个梦中同盟国后,发现他们已经在西边的土地上降服了原有的富裕民族大夏国,并在这个土地肥沃、劲敌很少的地方,乐不思蜀,不求东归,把跟匈奴的深仇大恨抛到九霄云外。张骞在那儿待了一年多,考察完地理民俗,向东回家。正当他准备从今天青海的羌人地盘回到汉朝时,又被匈奴给逮住了。好在这次被扣的时间不长,一年多后单于死,匈奴发生争夺政权的内乱,张骞带着单于许给他的妻子,还有最开始带出去的胡人翻译,姓堂邑名甘父,三人一起向南逃回了汉朝地界。张骞被封为太中大夫,相当于今天首都卫戍司令的属官;出使队伍中唯一生还的另一位堂邑父被封为奉使君。

张骞勾起的不仅仅是汉朝向西北发展的好奇心

汉武帝在听完张骞对西域各国地理风俗的讲述后,自然是开始向西北用兵,开河西四郡,设玉门关、阳关两大国门,征伐西域并取代了匈奴的保护国地位,汉朝接着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各国内政及彼此关系,防范匈奴重新获得在西域的财源。但张骞的见闻,还引起了汉朝对西南地区的探索。

张骞向汉武帝讲述,他在被大月氏征服的大夏人那儿,惊奇地看到蜀地邛崃山里的罗汉竹制作的邛竹杖,还看到蜀地才有的布。汉朝根本没和他们通商,而匈奴人不大可能从汉朝边地掠夺到这些蜀地的物产,很奇怪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东西。大夏国人向他讲述,在他们东南方向几千里,也有一个世代定居的国家,叫身毒国,他的邛竹杖和蜀布就是在身毒国买来的。那个国家在一条大河边上,酷热,湿气重,人们乘坐大象进行战争。这应该就是今天的印度了。张骞就思量着,大夏在汉西南一万二千里,而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几千里,还有蜀地的物产,那应该离蜀地不远。如果从蜀地出发,打通去身毒国的道路,借身毒国再出使大夏,应该能避免草原民族的劫杀了。

汉武帝听得此言,派出使者从蜀地南部的郡出发,从山路向西南探索。汉使在西南蜀地之外探索到了昆明部族,并沟通了一个叫滇越的也乘坐大象的国家,当然去往印度的探索都被这些西南部落阻隔,后来都引发了汉朝的征伐,及后世的移民开发。虽然印度未得,但中原王朝逐渐将云南这块比较广大的高原土地纳入统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