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否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么?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9-30 13:26:47编辑:zouyijun

在后世中国人的心目中,诸葛亮就是一个最高智慧和最高品行的化身。他与刘备、刘禅父子的君臣关系被后人誉为千古君臣的楷模。在三国群雄的逐鹿中,他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甚至赤壁之战中如果没有诸葛亮借东风恐怕也难以取胜。在北伐中他成功的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吓退了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传奇人物为何在数次北伐中却一败再败,劳师动众却没有占领魏国的一寸土地。这些是是非非是在是让人难以捉摸!

限于本文篇幅,我们就把话题限定在失街亭这件事上。

首先从用人的决策来看,诸葛亮就犯了一个大错。既然知道马谡是一个惯于纸上谈兵的家伙,根本就派不上用场,诸葛亮却经受不了他的几句豪言壮语的诱导,还立下军令状,这不是明摆着要将马谡往死路上逼吗?如果此时的诸葛亮觉得只有马谡才能派上用场,这不就说明此时的蜀中,确实已无可用的英才了,作为军中主帅,如果治军有方,怎么会出现如此不堪的局面呢?

其次,从军事部署上,诸葛先生也不见得比马谡的设想高明多少。他只是固执地认定要在要塞死死守住街亭,还派了个不大中用的王平来监督马谡的行动,殊不知马谡偏不这样,硬是要根据兵法死死据守在高地以便居高临下发起强势的进攻。马谡的据守高地,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大错,只要诸葛先生的后援部队及后勤工作,能够与前方作战的将士有力地配合着,想来这场战斗的胜利者,就不一定是司马懿先生了。其结果,是司马懿的军队所至之处,蜀国沿途的守军,几乎没有作出任何有效的抵抗就土崩瓦解了,没见出诸葛先生对守卫街亭的将士有什么强而有力的增援。

第三,此时的蜀国,其先主刘备已经在风雨飘摇的颓势中怄死过去了好久,再加上诸葛先生好大喜功的东征西讨的大量损兵折将,本来就不大景气的蜀国,也就更加地不大能够支撑得起了。在这样的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即使马谡完全听从诸葛先生的军事部署,也肯定是打不过司马懿军纪严明、士气高昂的部队的,到时候,诸葛先生肯定会凭借其他的什么理由,问罪于马谡。

最后一点,对于从失街亭这样重大的军事失利,作为主帅的诸葛先生不但没有承担罪责,而且没有一点实质性的负罪感。

诸葛先生本来应该承担失街亭的主要责任,但他没有,反而还上演了一场充分展示他雄才大略胸怀坦荡的荒唐不堪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戏剧。这个结局,是不是同我们时下那些政府要员们的行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譬如,什么地方的矿难,什么地方的害民扰民事件酿成的重大恶果,什么由于决策上的失误引起的极其重大的经济损失,最终的处理,都不过是由更上一级的直接领导导演他一场“挥泪斩马谡”的轰轰烈烈的戏剧给普通老百姓看,最终的根子被挖掉了吗?人们不得而知。真正的责任承担者引咎辞职了吗?也不得而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