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气氛最浓厚的重大节日。但是,各国的国庆节的名称以及日期的确定都不尽相同。从名称上说,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称“国庆节”或“国庆日”的有中国、法国等约40个国家;称“独立日”或“独立节”的有美国、墨西哥、菲律宾、缅甸等约60个国家;称“共和日”或“共和国日”的有扎伊尔、冰岛等国家;称“革命节”的有原苏联、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称“联邦成立日”的有瑞士;称“联合日”的有坦桑尼亚;还有的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和“巴基斯坦日”。
从日期的含义上说,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约有30个国家以建国日为国庆节;有的是以宪法颁布日为国庆节,如德国;有的以革命起义日为国庆节,如法国;有的则以国家元首生日为国庆节,如日本、泰国、荷兰、丹麦、英国等国。有趣的是,这些国家随着国王、天皇或女王的更换而改变国庆节的日期。
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国庆日,但是,尼泊尔、瑞典、乌干达、几内亚和丹麦却有两个国庆节。在尼泊尔,一个是“国家民主日”,一个是国王的生日;在瑞典,一个是“国旗日”,一个是国王的生日;在古巴,一个是“解放日”,一个是“全国起义日”;在乌干达,一个是“独立日”,一个是“第二共和日”;在几内亚,一个是“宣布共和日”,一个是“人民战胜侵略纪念日”;在丹麦,一个是“宪法日”,一个是女王生日。
一、最有意义的国庆节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5000多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30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国的国庆节。
中国有着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假日。国庆期间,中国全国各地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二、历史最悠久的国庆节
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庆节是圣马力诺的国庆节,远在公元301年,圣马力诺就把9月3日定为自己的国庆节。这就是说圣马力诺的国庆节已经有近2千年的历史。
圣马力诺共和国简称圣马力诺。位于南欧亚平宁半岛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半岛东部,整个国家被意大利包围,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居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首都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始建于公元301年。1263年制定共和国法规,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1975年5月6日与我国建交。圣马力诺经济商工农三业并举发展。旅游和邮票收入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圣马力诺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引人入胜,每年接待游客250多万人,3至9月是游览观光的季节,人数最多。圣马力诺邮票业驰名世界,邮票品种繁多,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对外国的游客,特别是集邮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农业主要出产小麦、大麦、玉米。商务习俗与意大利大致相同。在所有正式场合和大部分私人交往中,第一次见面要互换名片。和朋友约会,一定要准时,应邀到圣马力诺人家中做客,在咖啡和白兰地酒未端上来之前,客人一般不要吸烟,免得引起主人反感。到当地人家里做客,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带上一束鲜花。注意衣着,在办公室,在餐馆吃饭或么街上行走都要穿外衣。相见时多以握手为礼。
三、最奢侈靡费的国庆节
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也就是国庆节,是美国政府花销最多的节假日。联邦政府雇员放假1天,损失的工时和额外的加班费开支约达1800万美元;而各州公务员放假1天的平均成本在50万至150万美元之间,视涉及人数而定。
联邦和各州政府需要提前数月筹备庆典,并向民众分发公共安全指南、手册等,尽管这些并不直接归入节庆的成本中。为防止意外,联邦及各州的警察、消防和医疗急救部门在独立日期间必须增加人手。许多市镇政府也举办活动,通常都免费开放,最多只收取一点象征性费用。
不过,各市镇政府大多会想办法控制开支,如请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乐队表演、娱乐节目和燃放烟花请当地电视台、报纸和企业赞助;应邀坐贵宾席的市民不少人也乐于捐款。从损失的工时和额外的保安成本算,美国庆祝一次独立日大约要付出7700万美元的代价。而开心过节的美国纳税人,也通过平时交纳的联邦税和州税,间接为庆典活动埋了单。
四、最热闹的国庆节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也叫“巴士底日”,以纪念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革命。但1814年封建王朝复辟时,曾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和“杀人犯的节日”。直到共和制恢复10年后的1880年6月,法国议会才正式通过法令,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法国人每年都要隆重纪念这个象征自由和革命的日子。
每年的7月14日,法国全国放假1天。节日前夕,到处都挂起彩旗,所有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都饰以彩灯和花环,街头路口架起一座座饰有法国国旗颜色红、白、蓝三色布帷的露天舞台,管弦乐队在台上演奏流行乐曲。
国庆日前后的晚上,狂欢的人群纷纷拥向街头,脖子上围着红、白、蓝三色彩带,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卡马尼奥舞及其他民间舞蹈。另外,法国每年都要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晚上还要燃放烟火。法国每年的巴士底日庆典要用掉50吨火药,10亿支烟花;仅半个小时的焰火就要花费约350万美元,整个节庆的成本可想而知。入夜,明亮的红、白、蓝三色探照灯光柱交叉摇曳在凯旋门上空,节日的灯火与天空中缤纷的焰火交相辉映,爆竹声与狂欢的乐曲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使节日庆祝达到高潮。
五、最另类的国庆节
英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个君主制国家,英王的地位至高无上,所以英国将国王的生日作为全国最大的节日来进行庆祝。这个惯例开始于1748年,当时的英王乔治二世在自己生日那天举行了阅兵式,这种庆祝生日的仪式被历代英国国王继承了下来。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她喜欢在生日那天待在宫里,同皇亲国戚们一起庆祝,不举行阅兵典礼。但为了继承先王的传统,她决定再增加一个生日,称为法定生日。从此,所有英王每年都要过两次生日,一个是实际生日,一个是法定生日。
按历史惯例,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为4月21日,但由于伦敦4月气候欠佳,因此将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女王官方诞辰日”。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向有“雾都”之称的伦敦天气也比较好。
其主要活动,是女王亲自检阅英国皇家卫队。2004年英国的国庆日是在6月14日。这天,英国皇家卫队在伦敦骑士卫队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爱丁堡公爵是坐马车去广场出席阅兵式的。由于在英国星期六本来就不是工作日,因而这一天也不在假日之列。
六、最离奇的国庆节
1810年5月25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推翻了总督并且成立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6年7月9日阿根廷独立后,5月25日被规定为“1810年5月革命纪念日”,即国庆日。
阿根廷人的庆祝方式带有独特的该国特色:发表演讲,敲打锅盆,挥动国旗和标语,咒骂政客。一些妇女身穿传统服装,穿梭在人群中发送系着蓝色丝带的香蕉,丝带上写着:“知道一切的人”。据当地人解释,这些香蕉暗指政府是“香蕉政府”,腐败无能。
与此同时,总统会在例行的庆典上,对着漠然的听众发表一通演讲,不过回应他(她)的通常是一阵不失礼貌但有气无力的掌声。阿根廷有“世界粮仓和肉库”的美称,是南美洲最早走向独立的国家。1535年,西班牙在这里建立了殖民据点,由于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戴着很多银制饰物,殖民者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拉普拉塔”。1776年,西班牙设立了拉普拉塔总督区,并且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1812年,阿根廷人圣马丁领导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4年后阿根廷正式独立。
七、最平淡的国庆节
日本虽然有个“建国纪念日”在 2月11日,但日本的“国庆日”却和英国一样,也是以立宪君主明仁天皇的生日12月23日,作为国家的节日。
公元645年,日本仿照唐朝律令制度,采用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体制。12世纪末,日本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天皇的地位一度受到威胁。1868年,日本的革新派推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恢复了天皇的神圣地位。
二战战败投降后,在美国的主持下,日本实施了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的国家,转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如今天皇在日本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什么“神”了,但仍是国家的象征。天皇的生日作为国庆日的传统保持不变。当天活动就是天皇和皇后在皇宫接受国民进宫朝贺。日本的节日名目繁多,连企业也可以自己规定一个公司庆祝日,在民间最受重视的当属元旦和盂兰会。国庆日只是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并无庆祝景象。
八、最具争议的国庆节
10月3日,是德国统一日,即德国的国庆节,全国法定假日,是为纪念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宣布统一的国家性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德国5个新联邦州的成立日。
1990年起官方的庆祝活动在联邦参议院任轮值主席的联邦州的首府举行。各个州的首府轮流举办庆祝活动,如2000年轮到了德累斯顿,尽管是“逢十”的大庆之日,但首都柏林也不举办隆重庄严的庆典,柏林市民只是在秋季少有的明媚阳光下,尽情在勃兰登堡门前玩乐了一番,与一般的民间节日并无两样。
德国统一以来,关于国庆日的争论不止一次,各种建议早有不少,始终得不到一致意见。这似乎说明两个事实。第一,德国历史上的悲剧多于喜剧。从1871年近代的德意志帝国形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找不到一个像法国的7月14日一样值得夸耀的日子,可以一提的是1944年7月20日以施陶芬贝格为首的军官们刺杀希特勒的义举,但作为国庆似乎又嫌分量不足。第二,说明人们对东西德统一后的现状还不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