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初代”枭雄:揭秘织田信长的一生

2020-05-26 11:41:11 首页

  对织田信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日本应仁之乱后,由足利家族所建立的室町幕府,已然名存实亡,内部原本的统治结构被打破,幕府无力掌管手下诸大名,致使原本负责拱卫京都的“守护”,逐渐占地为王,各自“建国”,领国制的趋向愈发明显。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战国大名始成气候,互相成割据之势,直到七十年代,有强大资本和军事实力的大名逐渐稳定下来,从而开了日本战国时期“群雄纷争”的乱世年代。

  所谓“群雄争霸”,这一点和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极为相似,这也是日本“战国时代”名称的由来。因为自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不少大名及其领国已经初具规模。如东方有今川义元,北方有斋藤义龙、东北有被称之为“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北有“北陆守护神”上杉谦信,濑户内海有智将毛利元就,就连京畿之地也有六角义贤、细川胜元等割据势力(不过之后细川胜元的权力被三好义长篡夺),畿内以北有朝仓孝景建国等等。

  仍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当时大名割据现象已经殃及天皇所掌控的京畿地区,但还是那句话,由于日本天皇的精神信仰地位,所以无论各地如何纷争对抗,始终没人敢有将天皇取而代之的想法。但这一时期就连室町幕府都成了摆设,因此以天皇为代表的中央朝廷,也就更加没有什么话语权了,基本趋于“透明”状态。

  “桶狭间合战

  不过,上文中提到的这些大名枭雄,名气虽然有大有小,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只占据了一方领土,英雄豪杰也好,小人奸佞也罢,始终都没能完成心中所共有的“统一大业”。因此,尽管那一时期也曾出现了不少如严岛合战小豆坂合战、上田原合战、桂川原合战、国府台合战、长筱合战等等著名的战役,但真正改变了日本战国格局的战役,却是发生在永禄三年(西元1560年)的“桶狭间合战”。

image.png

  之所以将桶狭间合战作为日本战国时代的转折点,则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一位迄今为止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人物——织田信长。经过桶狭间一战,原本实力薄弱,名望并不大的尾张国(今日本名古屋一带),在织田信长异军突起的势力带领下,不断征战,又陆续整合政治资源,大有席卷天下,统一太平之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作为被许多日本战国迷所推崇的织田信长,我们还是先来对他进行一个简单的人物介绍。织田信长本是尾张国织田信秀的嫡长子,出生于西元1534年尾张国的那古野城,小名吉法师。西元1546年,十二岁的织田信长按照武家传统,在古渡城进行元服礼(日本武士及天皇的成人礼),并据传统取大名为“三郎信长”。

  而根据武家元服礼的要求,一般武士之子在举行完仪式后,就代表着已经可以到了上马征战的年纪。加之织田信长天资聪慧,本领高强,因此仅在元服之后的第二年,便被委任为尾张国总大将,率领军队征伐三河国吉良大滨的割据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据日本史料记载,织田信长面容英俊,头戴红巾,身披甲羽,也是一名翩翩少年。因此,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样一位少年将领感到信服。但在之后同吉良大滨的作战中,织田信长却成功冲入敌方军阵,并在敌军后方大肆放了几处火后,又全身而退。这一战绩不仅震惊了其手下家臣,也树立了织田信长在军中的威望。

  西元1551年3月,织田信秀辞世(终年四十二岁),身为嫡长子的织田信长顺理成章的继承领主之位,掌握了尾张国的全部权力。九年后(即西元1560年5月12日),被称之为“东海之雄”的骏河守护今川义元,率领两万七千余人的大军,向尾张国浩浩荡荡的杀去。直至十八日夜里,织田信长及其家臣才收到今川义元举兵征伐尾张的消息,但此时离大军压境不过咫尺之间,留给织田信长等人商议御敌之策的时间更是急促。

  因此,据《桶狭间合战记》的记载,当时年仅二十七岁的织田信长连夜召集家臣家将商议御敌之策,却始终无法得到一个令他满意的答案。如身为织田家重臣的林桶胜就表示:

  敌为大军,我为小势,若正面迎击,几无胜算,因此当先居城固守,再寻战机。

  按照当时日本战国时期的军事策略来看,凡大军压境,固守城池(又被称之为“笼城战略”)不出,寻合适战机再出兵御敌,是绝大多数战国大名在与敌对战时的做法。所以包括林桶胜在内的多数家臣将领,都对这一方略表示赞同。

  然而,年轻气盛的织田信长却表示反对,根据他的说法:

  先父信秀殿教诲,敌大兵压境时,当离开居城奔赴国境抗敌,吾当谨遵教诲。出兵迎敌,迅决胜负。

  再加上织田信长于同一时间,又出人意料的得到了今川义元在桶狭间一带的军事部署,而今川义元又没能料到织田信长敢先发制人,所以也就没太在意前期御敌。结果,织田信长出其不意的率军杀向桶狭间,今川义元的万人大军最终没能成功抵御,全线崩溃。据记载,桶狭间一战,今川义元兵败如山倒,在舍轿撤退的途中,却被织田信长的家臣毛利新介追赶,并将其首级割下。

  不过,织田信长虽然独具军事才能,收拢人心的能力也丝毫不差。在确定今川义元的首级真实后,便委托手下将其首级同遗体一并带回骏府,又在热田以南一带,为其修建了千部佛经供奉的“义元塚”。顺提一个小常识,在今川义元死后,其佩刀“左文字”,从此便为织田信长所有,作为战胜的依据。

  而在今川义元战败后,其残余势力逐渐向松平原康聚拢。为了避免战事无端升级,织田信长便派遣使者对松平原康进行游说,成功与其结盟。为了表示结盟的诚心,松平原康不仅驱逐了今川家的全部势力,甚至还将其赐予的“元字”换掉,正式更名为“德川家康”。

  西元1562年,织田信长同德川家康于清州正式结盟,史称“清州会盟”。

  织田信长的信念——“天下布武”

  在得到德川家的有力支持后,织田信长又一路征战,以风卷残云之势,于战场上连连获胜,势力迅速扩大,不可同日而语。西元1567年,织田信长听从妙心寺派禅僧泽彦宗恩的建议,将“天下布武”四字作为自己的马蹄形印章文字,表明其欲将通过武力征伐的方式,迅速统一天下。

image.png

  由于织田信长的名望逐渐传遍整个日本,中央朝廷也不过向其靠拢。为了表明诚意,西元1573年7月28日,朝廷欲意改元,重择年号,并将年号的选择同织田信长进行商议。在经过多方讨论后,织田信长最终决定取《道德经》中:清静为天下正一句,以“天正”作为年号。所谓“天正”,即指天地秩序重归正轨,即表明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最终奋斗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天下布武”的战略方针偏向于武力征伐,但实际上织田信长在征战的同时,也兼具怀柔方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发生,同时一心建设领国,发展经济,并没有到穷兵黩武的地步。

  昙花一现的“安土时代”

  西元1576年元月,织田信长择近江国安土山一处,令人营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磅礴的城堡,并具山名将其命名为“安土城”,有“平安乐土”之意。日本南化和尚曾作《江州安土山记》,并于文末附七言诗一首:

  六十扶桑第一山,老松积翠白云间。

  宫高大似阿房殿,城险困于函谷关

  若不唐虞治天下,必应梵释出人间。

  蓬莱三万里仙境,留与宽仁永保颜。

  由于安土城的营造,自身高大宏伟,又被赋予了“平安乐土”的美好寓意,因此史学界也习惯将安土城营造完成后,织田信长继续征伐天下的时代,称之为“安土时代”。

  织田信长作为日本战国时期最先名扬天下的一代枭雄,不仅为之后日本的再度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对国内消耗日久的经济,起到了一定恢复和带动发展的作用。西元1582年6月,织田信长于本能寺之变不幸遇刺,殒命黄泉。

  织田信长的去世,也宣告着曾短暂出现的安土时代的终结。但值得一提的是,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志向,却并没有因此被时代所湮灭,反倒成就之后又一位枭雄——丰臣秀吉(原织田信长家将),在日本历史的丰碑上再度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