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朝鲜之役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壬辰倭乱;日本:文禄・庆长の役),是指发生于十六世纪末于朝鲜半岛的局部战争。战争分为两段,前后持续七年。1592年4月,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派遣16万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廷很快便派出5万大军前去救援,日军受挫后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结束。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紧急调4万兵力赴朝迎敌,明朝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一)临津江之战:

  日军:15万 总督:宇喜多秀家 其他将领:小西行长,加腾清正等

  朝鲜军:20万 主将:李溢

  结果:朝鲜军失利,20万大军几乎被全歼

  朝鲜军失利的原因:朝鲜已经有几百年没有战争了,"人皆不知兵",在这次战役中朝军虽然也很英勇但无奈的是无论在装备,阵法和单兵格斗各个方面都远远不如日军.失败再所难免.

  (二)平壤大战:

  明军:4万馀人

  主将:李如松

  副将:杨元

  偏将:吴惟忠,查大受,祖承训等

  日军:第一军团2万馀人(号称3万)

  军团长:小西行长

  偏副将:大村纯忠,远籐又次郎,如籐安等

  结果:明军大胜,毙伤俘日军1万馀人,而明军伤亡仅仅是不到800人

  日军阵亡将领:後籐加义

  明军胜利的原因:明军充分发挥了大炮的巨大优势,日军在日本战国时期基本上没有见过大炮,他们的火器是以火枪为主,而明军的火器则以大炮为主,射程远,威力大,还有就是日军将领和士兵缺乏躲避炮弹的经验,他们往往是死了一批又上去一批,成为了明军大炮的活耙子.

  (三)碧蹄馆大战:

  明军:骑兵3千人(後又增加了2千人,一共是5千人)

  主将:李如松

  副将:李如柏,李如梅,查大受,祖承训,李有异等

  日军:第3军团和第6军团和第9军团共3万6千馀人

  军团长:黑田长政,小早川隆景,羽柴秀胜

  副将:加籐光泰,久野重胜,小河信章,後籐基次,小野和泉,小野成幸,池边永晟,小川成重,安东幸贞等

  结果:日军失利,伤亡超过8000人,明军伤亡2500馀人

  日军阵亡将领:久野重胜(在乱军中被祖承训击毙),池边永晟(被祖承训一刀击毙),小川成重(死於李有异的刀下),小野成幸(被李如柏击毙),十时连久(被李如梅击毙),安东常久(被查大受斩落马下),安东幸贞(被查大受击毙)

  明军阵亡将领:李有异(在杀死了小川成重後被日军士兵用钩子钩落马下,惨死於几十名日军士兵的乱矛下)

  明军胜利的原因:其实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明军在派出3千骑兵只是要搜索日军的位置,3千骑兵在消灭了日军的2千人的先头部队後与日军大部队遭遇.明军是胜利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发挥了骑兵的巨大的冲击威力,日军缺乏骑兵,自然也缺乏对付大批骑兵集团作战的经验,还有就是日本缺铁,他们的士兵的盔甲基本是以竹制盔甲为主,只有少量的武士才可以穿铁制盔甲,大部分的武士和足轻(轻装步兵)是竹制盔甲甚至没有盔甲,因此明军一般一刀就可以击毙一名日军,而日军则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打死打伤一名明军士兵.所以在明军的铁骑兵面前日军无论是在装备上和单兵格斗上都远远不是明军士兵的对手.更何况这几千明军士兵很多都是常年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精锐士兵.

  (四)王京(汉城)围困战:

  明军:3万馀人(加上朝鲜军一共接近4万) ...查看更多

结语

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影响。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由于此役,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