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曹”的陈宫值不值得肯定?是否太过迂腐?

2015-03-12 15:20:10 首页

  《三国演义》给予了陈宫很高的评价:“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然而,正史《三国志》并没有单独为陈宫立传,陈宫的事迹只是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以及裴松之注《典略》中有所提及:“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壮烈,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接.及天下乱,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在史学家眼里,陈宫是一位刚直壮烈的名士。

  陈宫真正登上历史舞台,与曹操有很紧密的关联。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在中牟县被时任县令陈宫所获。此时的曹操大气凛然、豪气干云,深深打动了陈宫,陈宫决定追随曹操一起干大事。在二人一起逃亡途中,多疑的曹操以为吕伯奢家人要谋害自己,与陈宫不问青红皂白枉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在得知事情真相之后,又杀了吕伯奢以绝后患。陈宫认为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引得曹操说出一句震惊世人的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至此时,陈宫才看出曹操的真实面目:曹操绝非仁人君子,只不过是有政治野心、敢于政治冒险的狼心狗徒之辈而已。接着,二人投店住宿,曹操先睡。陈宫本有机会杀了曹操这一“大不义之人”,后来转念一想他是为了国家大义跟随曹操,杀了他也会背负“不义”的骂名,便手下留情,第二次放了曹操一马。

  这是演义里面的说法,在正史中没有记录陈宫参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恶行,《三国演义》只是搬出陈宫来做曹操“大不义”的见证人而已,突出了曹操的“不义”,无意间拔高了陈宫的“义气”。历史上,陈宫与曹操翻脸是因为曹操杀害了当时的名士边让。边让名重于当时,估计喜欢结连名士的陈宫与其交情不浅。这个边让却瞧不起曹操,经常在言辞上触忤曹操,结果被曹操给杀了。

  与曹操反目成仇之后的陈宫,转而投靠吕布。在吕布、曹操互相攻伐的过程中,陈宫为吕布出谋划策,屡出奇计,渐渐赢得了吕布的赏识。应该说,陈宫还是很有才的。但是陈宫有一件事儿做的太离谱,彻底失去了吕布的任。

  袁术用“疏不间亲”之计意图刘备,陈宫看穿了袁术的计策,却极力怂恿吕布与袁术联姻的“好事”,吕布几乎按照陈宫的建议把女儿送到袁术那儿成亲了。幸好,陈珪带病见吕布阐明利弊,认为袁术有称帝的想法,那是造反的罪名,是要株连九族的。吕布若与袁术成亲家,便成了反贼的亲属,“为天下所不容”!一席话说得吕布冷汗直冒,差点犯了原则性错误,直呼“陈宫误我!”

  从此,陈宫在吕布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吕布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陈宫,对于陈宫的计策也常常不置可否,不予采纳。

  在这件事上,陈宫犯了大错,为吕布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馊主意。要知道,吕布是以诛董卓而名闻天下的,客观上来讲,吕布是东汉末代王朝的一大功臣。陈宫的建议,无疑将可能抹杀吕布的“一世英名”。由此可见,陈宫的见识确实高明不到哪儿去,显示出陈宫“为臣不忠”的一面。

  再后来,吕布集团一败再败,终于崩溃。吕布、陈宫为曹操所擒,曹操取笑陈宫说:“你常说自己足智多谋,今天怎么样了呢?”陈宫竟指着吕布骂道:“只可恨这个人不听我的计策,不然的话,未必就被您擒住。”xitiruo建议有心的读者,把审配、陈宫对比一下,审配绝对不会说出陈宫对主子这样的话来。在此时,陈宫“为臣不忠”的一面又一次暴露无疑。曹操接下来问陈宫:“时至今日,怎么办呢?” 陈宫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真是有自知之明啊。曹操又问陈宫:“你这样了,你的老母亲呢?”陈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我听说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去害人家的亲人,我老母亲是生是死,全在明公您的一句话而已。”曹操再问陈宫:“那你的妻儿呢?”陈宫说的也极其感人:“我陈宫听说用仁政治理天下的人不会让人家绝嗣,妻儿能不能活下去,也全在明公您的一句话,您看着办吧。”曹操还未再说话,陈宫就说:“请把我牵出去斩了吧,来明正军法。”曹操感慨不已,落泪送走陈宫,陈宫并不回头看。

  陈宫的一生,有两件事儿做的很正确。一是,捉放曹,为末代东汉王朝留下了一位力挽狂澜的奸雄曹操;二是,临死前,只言片语动人肺腑,成功规劝了曹操,也保全了老母亲和妻儿的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