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雷资料


1890-1979

中文名:曼·雷

外文名:Man Ray

国 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费城布鲁克林区

出生日期:1890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1979年

职 业:摄影师

代表作品:《一个女郎和她五颗眼泪》

曼·雷——美国艺术家

  曼·雷美国著名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一个擅长绘画,电影,雕刻和摄影的艺术大师。但是他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其他所擅长的艺术型式的艺术家。

  曼·雷是世界上最早广泛运用摄影的特殊技法来进行摄影创作的艺术探索者,许多今天仍然流传不衰的摄影技法就是由他始创的。他大大扩展了摄影艺术的领域,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因而被认为是当代摄影史上最重要的先驱之一。

  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 ——曼·雷

  背景

  于1890年8月27日出生于美国费城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父亲原籍俄罗斯,移民美国后以制衣为业,母亲是芬兰人,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摄影界的风云人物。曼·雷去世之后,国际摄影界却没有忘记这位多才多艺的老人。1961年,威尼斯双年摄影展奖给他一块金牌。其中包括1959年在伦敦现代艺术学院、1962年在巴黎、1966年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以及1971年到1972年间在欧洲举办的巡回展览。1966年,联邦德国摄影学会给予其文化奖。与此同时,欧美各国不断举办他的个人影展。于1982年在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举办过一次规模宏大的曼·雷纪念展,展出了他的300多幅摄影和绘画作品。1988年,在美国国立艺术博物馆举办过曼·雷的生平回顾展。

  生平

  曼·雷一生有44年居住在法国,巴黎是他主要的创作基地。因此,给人以“法国人”的错觉。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在法国进行艺术创作的美国人。

  曼·雷1908年到1912年先后在纽约的国家设计学校(NationalSchoolofDesign)以及FranciscoFerrerSocialCenter学习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观念和技法。1911年起他开始了绘画和雕刻的创作,他不但是美国第一批的抽象画家之一,也和当时欧陆的前卫艺术接触频繁。1915年他开始转向尝试摄影艺术,并且同时还身兼摄影、电影以及绘画的工作。他更是1917年纽约达达(Dada)艺术的奠基者,直到1921年他搬离纽约前往巴黎,从此以后毕生主要的工作均以摄影为主,有人因此把他归类于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的摄影大师,但是以Man Ray毕生的成就和散发的艺术气质而言,远远超越超现实主义的范畴。1940年德军入侵巴黎,Man Ray搬回美国好莱坞并从事摄影教职直到1951年重返巴黎,直到1976年与世长辞

  贡献

  此外,Man Ray也对当代艺术,尤其是摄影注入了不少强心剂。他和Lee Miller一起发明使用大量的中途曝光(solarization)于人像和人体摄影上,另外使用实物投影(rayographs)的方式强调无摄影机式摄影(camera-less photography)的理念。这些实验都对摄影的艺术价值和思考层面影响后世相当深远。 曼·雷学的是建筑与工业设计,立志要当画家,最后以摄影家名传天下。他在纽约第五大街遇见毕卡比亚和杜尚,结下深厚友谊。1917年他们三人创建了纽约达达派运动。 他当摄影师后,有一点与众不同,他觉得复制的黑白片更丰富,作品洗出来后就毁去原作只保留复制品。不久又认为“绘画是一种过时的表现形式”,终于有一天会被摄影代替。这种思想在二十世纪初很普遍,毕加索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 1921年移居巴黎,通过杜尚认识了巴黎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者: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德斯诺、菲列普、苏波,在苏波建议下,把曼·雷从纽约带来的作品开展览,在目录前言中介绍曼·雷是美国煤炭巨头、口香糖大王,家财万贯,又加上画家天赋。可惜这些头衔并没有帮他卖出一幅画。他只好再回到他的照相镜头后面。

  交际

  曼·雷拍照,也拍影片。1922年,他到德·卡萨蒂夫人家拍照。夫人穿了她日常的装束接待他,也就是说腰际绕了一条三米长的活蟒蛇。她跟他说起她的朋友、红极的意大利作家邓南遮,领他参观她设计的花园里用于宴请的树木,树身都涂上闪闪的金色。

  当他们回到屋子里,侯爵夫人让他照相,刚接上电源,大约两种文化的冲撞太激烈了,灯泡一闪随即电线短路。夫人已经摆好姿势,只好在自然光下工作。曼·雷回家冲洗,照片模蝴,人物目光有点叠影,摄影师感到泄气,不料使侯爵夫人看了却很满意地说:“您知道吗,亲爱的艺术家,您拍出了我灵魂的颤动。”此后侯爵夫人为他打开了其他贵族朋友的公馆大门。

  摄影

  曼·雷是一位曾参与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派艺术活动的不知疲倦的摄影技术试验家和摄影艺术家。他曾尝试不用照相机,而是将某些物体直接置于光源和感光材料之间,通过轮廓、阴影的透射制作成照片。

  后人将这种不用底片的“照片”称为“曼·雷式照片”或“物影照片”。他还曾利用暗房加工、多次曝光等特技将一些互不关联的影像或变形、或省略,反逻辑、超常态地错乱组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与梦幻、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艺术境界”。画面充满着某种象征性和暗示性,使作品内涵闪烁而不确定。这种方法叫做“中途曝光法”:在冲洗照片的过程中,当底片显影到1/2或1/3时,打开光源对其在进行一次短暂的曝光(1—2秒),以使底片上一部分尚未完全显影的影像反转成正像(比如将原底片上的黑色部位反转成白色),制成照片,则可以在照片的明暗交界处产生一条黑色的轮廓线,曝光时间越短,光源越强,反转效果越好。

  曼·雷拍过穿斗牛士服装的毕加索、戴单片眼镜的特里斯丹·匝拉、醉态毕露的辛克莱·刘易士、男扮女装的杜尚、坐在汽车方向盘后的毕卡比亚、用手遮眼睛挡光的乔伊斯,还有马蒂斯、勃拉克、布朗库西……他不但拍摄他自己的时代,还拍摄到上一个时代,虽然只是一个末尾。

  1922年11月19日,诗人科克托来找他,要他到一个家庭去给一个人拍张照,只能印两张,一张归那个家庭,一张归科克托。不过摄影家也可以给自己印第三张留作纪念。说定了以后要绝对遵守。曼·雷同意了。

  科克托领他到了奥斯曼大街,进了一幢楼,走人内室,曼·雷定睛一看,床上直挺挺躺着他在照片上见过的普鲁斯待,《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穿得端端正正,一动不动,这位一代文学大师已经在前一天溘然长逝了。

  感情

  人们很少知道的是,曼·雷在私人的情欲世界中经风着雨,用他的照相机留下了许多纯情的故事,其中和吉吉的缠绵,也是摄影史上的一段传奇。

  吉吉是一个私生女,外祖母家里很穷,母亲又在巴黎打工,小时候一直饱一顿饿一顿。十二岁那年她到巴黎,一开始在面包店里干活。因为跟店里的小伙计在铺子后面亲嘴,再加上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化妆,老板娘看了心里很不舒服,把她赶跑了。 曼·雷是在一个小酒馆把吉吉拣回家的。当时吉吉正在跟酒保吵架。曼·雷为她解了围。后来她们一起看电影。电影院里曼·雷一直抓着吉吉的手。曼·雷说想为吉吉画像,可他不一定能画好,因为头一回看到吉吉的身体时,也许会慌乱。吉吉说挺正常,好多画家都这样。第二天,吉吉来到曼·雷的旅馆房间,进门就脱了衣服,曼·雷拍了几个镜头,让吉吉第二天来看效果。吉吉来了,这一次她直接扑向曼雷。摄影史上也就留下了许多吉吉美妙的身影。

  曼·雷最的相机下,吉吉旁若无人。然而吉吉终于离开了曼·雷,她跟亨利·布罗卡结了婚。亨利是个会画画的记者,在巴黎办了好几份报纸,算是个有钱人。吉吉渐渐老了,多少年以后,人们回忆起吉吉时,谈论的依然是曼·雷为她拍摄的照片——照片天长地久,情欲地老天荒。 吉吉后来曾经画画,还曾经写过一本自传,书里记录了她又放浪又决乐的生活。这本书的英译本1930年在巴黎出版,序言的作者是那个叫海明威的美国男人。

曼·雷的简介
曼·雷的生平
相关人物
其他M开头的人物 更多
美国其它的人物
最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