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刘伯温,为什么朱棣又杀了刘伯温儿子?

2018-04-17 11:48:54 首页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大多有一个特点,可以共患难,不能共享乐。打完天下,就该坐天下,按理说天下都是你皇帝一个人的,但也不能忘了当初追随你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吧,人家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陪你造反,如今四海升平,你就把人一脚踢了?干那种飞鸟尽良弓藏的事?不过道理是这般道理,很多开国皇帝也都懂,但皇帝们仍然会这么做,因为皇帝也有他的苦衷。

blob.png

  很多人就问了,你都做了皇帝了,天下都是你的,你还有什么苦衷?皇帝就说了:人言打天下易,坐天下难,这个宝座实在太有诱惑力,谁都想坐一坐,但普通人想也是白想,没那个实力,那么谁有实力呢?就是这帮追随朕打天下的兄弟们。所以为了坐稳宝座,也为了自己的子孙能坐上宝座,必须把这些良弓藏起来。

  皇帝说的也很有道理,兄弟们将心比心,也并非不能接受,那么就交出手中的权力,只做个富家翁就好,也算没有白白追随皇帝一场。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么做的,把有功之臣都圈在了开封城,好吃好喝的供养,再封个什么太子太保的大乌纱帽,听起来挺唬人,其实啥权力没有。不过这对于那些功臣来说,也就算是个不错的归宿了,就怕有的皇帝不愿飞鸟尽良弓藏,非要飞鸟尽良弓折。

blob.png

  没有鸟了,还要什么弓,直接折断吧,也就是兔死狗烹,兔子没了,狗也直接杀了吃肉。爱干这事的皇帝也有,就像刘邦朱元璋汉代最大的开国功臣当属韩信,不过韩信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有人说韩信是吕后杀的,那你说没有刘邦的授意,吕后敢那么做?还有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杀的功臣就多了,像什么蓝玉、冯胜、傅友德、李善长等等一堆人,明朝的开国功臣就没剩几个,这也是后来朱棣靖难,朱允炆无将可用的原因。

  在大明的开国功臣里,功劳最大的应该就是刘伯温,民间盛传刘伯温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能力堪比诸葛亮明史中也说他料事如神。这么神一个人,在朱元璋眼里,肯定是皇位的最大威胁,怎么办呢?也好办,就学老赵家的杯酒释兵权吧,但朱元璋心想,老赵家太弱,咱老朱家不跟他们学,你看汉朝多强,匈奴都打跑了,所以咱学老刘家。

  于是当刘伯温被赶出京城五年之后,胡惟庸带着太医千里迢迢从南京跑青田去看刘伯温了,这俩人其实是冤家对头。刘伯温心说,我生病,这仇人反而带着太医,大老远的来给我看病了,这不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嘛。但人家胡惟庸带的是太医,皇上身边的人,这刘伯温也就无话可说了,于是太医开了一副药,刘伯温就吃了,他不敢不吃啊。

blob.png

  过两天,刘伯温就感觉不好了,这病情明显加重,然后他去了趟京城,但又被朱元璋派人给送回了老家,再然后就没然后了,刘伯温就死了。都是套路啊,就跟吕后杀韩信一样,背后的人是谁,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据说刘伯温在临终前,是非常寒心的,但他还是对着他的儿子刘璟说,要忠于大明。

  可见刘伯温到死都是忠于朱元璋的,他的儿子刘璟也是个孝顺孩子,父亲有遗命,就必须遵从。忠于大明当然就是忠于朱元璋,朱元璋死了,那就继续忠于朱允炆,然而没几年,朱棣又来了,叔侄俩都姓朱,你说到底该忠于谁?有人说反正都姓朱,谁当皇帝忠于谁,其实也对,但人家刘璟偏偏不这么想。

  朱棣靖难成功后,对这些南京的大臣,都是礼遇有加,大力封赏,刘璟是开国功臣之后,朱棣对他自然也不错。可这刘璟偏偏不识时务,就是不愿承认朱棣这个皇帝,并且对朱棣说:燕王如此,不怕留下千载骂名吗?你说说这叫什么话?这话的另一个意思不就是想死吗,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朱棣的脾气也不好,想死那就成全他,于是刘璟就这么死了,结果,刘家两父子就都死在了朱家两父子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