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特冲锋——葛底斯堡战役的高潮,皮克特冲锋为何失败了?

2018-07-23 09:59:57 首页

  原因是当时的新式武器对战场战术的影响,还没有被李认识,事实上北方的将领对此同样一无所知。南北战争开始时,步兵使用的是与拿 破仑时代相似的前膛枪,火绳的或是燧发的,大同小异。首先是装弹慢,其次是必须直立着装弹,三是火药和弹丸分装,射击精度低;四是触发与射出子弹有一个延 时,特别对运动目标而言,大大影响了瞄准的精度。原因是火绳枪在扣扳机到触发之间,大约有1秒左右的延时,射手在此期间,只能一直争取枪口对准目标,直到 激发为止。燧发枪更能应付潮湿天气,但同样有时延时,而且通常击发几次才能实现射击。因此对于防守方来说,针对进攻中的运动目标来说,精确瞄准是没有意义 的,所以防守战术都是密集排队,集中射击,这样就解决了射击精度的缺点。同时自已的队列成为对方炮火的打击对象。因此精通炮兵战术的指挥官如拿破仑,等同 于可以用火炮,阻止对方形成有效的步兵防御。

blob.png

  火枪的威力大大增强,炮火的威力仍然保留在拿破仑时期稍强的程度。射程超过步枪时,只能使用杀伤力不足的实心弹,针对步兵集团有效的霰弹,射程还比不上步 枪。因此,南北战争时期的步兵就只能依靠不可靠的实心炮弹的支援,冒着敌人的弹雨,冲锋到足够自已步枪发挥威力的距离内。对于进攻一方来说,除炮火的压制 外,需要尽可能快速地冲锋到对方的阵前,同样密集射击,在对方步兵队列溃散后发起再冲锋,就可以摧毁对方的防线。这样就有了南北战争开始后,一次次伤亡惨 重的冲锋。因为当时的官兵都以为,只有冲得快,对方瞄准才困难,才可以减少伤亡。而事实上,当时已经出现了后膛枪的前身,采用镭汞撞针的新式恩菲尔特步枪 刚刚装备北军。这种子弹尽管仍然是前膛枪,但因为是弹头与装药一体化,因此可以半姿装弹。更重要的是,撞针让击发达到了实时,扳机时瞄准的指向就是子弹的 方向,因此大大增加了射程和精确度,射击的速度也从每分钟三发,提高到一分钟十发的水平。简单的算术可以知道,意味着北军当时的有效火力,提高了十倍左 右。因此以前的冲锋战术,事实上已经是自杀性。

  所以不出后人意料,但大大出乎李将军意料地,皮克特冲锋彻底失败了。皮克特师团的八千弗吉尼亚子弟,在两翼另外两个师的七千士兵的策应后,向着北军据守的 山顶发起冲锋。冲锋以前,南军所有炮火已经倾尽全力对北军在山顶的防线发动炮击,甚至造成了当时新任师长的谢里登部三分一士兵的伤亡,——这是由于刚刚使 用了开花炮弹的原因,——但是皮克特师团八千官兵,仍然在不过半小时的冲锋中,在北军的弹雨下,伤亡殆尽。

blob.png

  罗伯特.李到此时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对面北军的强大。但是米德此时却震慑于南军进攻的气慨,同样过分高估了南军的实力,他以为对方的实力至少超出自已一 倍,才会发动如此凶猛的进攻。因此当李将军命令全军撤退时,米德地命令全军赶修工事,准备南军预备队的第二次进攻。林肯因此抱怨:如果米德还有一点勇气, 马上发起反攻的话,战争就当天就将结束,——作为事后诸葛亮,这也许是实情。李将军的南军,得以安然撤出葛底斯堡战场,但受困于大雨和波托马克河的暴涨, 一时未能回到弗吉尼亚根据地。同样如梦初醒的米德,这时才下令全军追击。在南军组织渡何的瀑布区,米德的优势军团,此时占有三比一的优势,对着半渡中的南 军发起皮克特式的冲锋,试图“半渡而击”歼灭南军主力于渡口。结果,几千北军士兵以皮克特师团失败的方式,倒在南军的狙击防线前面,而南军火力和地形,都 远逊于葛底斯堡北军。因此也可见当其时的进攻战术之不得力。

  葛底斯堡战役到此结束,双方多达51000名士兵阵亡,几乎同样数量的士兵受伤,其中三分一被截肢。葛底斯堡战役是南北战争最惨烈的一战,但并不是双方最 惨烈的冲锋。一年后,格兰特在野林向南军防线的冲锋,将近1.8万北军阵亡;冷港之战,仍有1.2万北军倒在冲锋中。南北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近代化战争, 五十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大战的主要战术和技巧都出现在南北战争之中,原因就在于,从皮克特式冲锋身上,已经可以预见到,当机关枪和速射炮进一步 加强了守方火力时,攻方的冲锋将是何等的自杀!1916年索姆河之战,六万英军在四个小时内倒毙在德军火力下,凡尔登之战,德皇近卫军的勃兰登堡团两千 人,仅仅在一个小时后就只剩下90个壮丁;希特勒所在的团,在第一次冲锋后只剩下一半活人。1937年9月,三个广东师在上海大场,向日军一个联队的阵地 发起冲锋,一天之内三个师长连同1万2千官兵阵亡!……,历史如此残酷!它们的开始,就是皮克特冲锋。

  战后,林肯总统驾临葛底斯堡战场,发表了著名的,但是缺乏实质内容的《葛底斯堡演说》,大意是说:“北军士兵继承了先辈独立战争的遗志,为美国的独立英勇 战斗”之类。中国和苏联等同样采纳了美国官方这一政治正确的解读,但此说并未得到美国人的广泛认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反驳的话是:“没有比林肯的话更虚假的 了,……,在葛底斯堡战场上,象他们的先辈一样,为独立而战的,不是北军的士兵,而是那些前赴后继的南军战士;北军士兵只是为自已的生命而战”。通过《盖 茨堡之役》以及对南北战争的了解,这一批评性的观点,大致真实,也是美国社会对南北战争的主流观点。战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南北双方阵亡将士,一律视同 为国捐躯,都是爱国者,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只是历史的错误,需要的是现实的和解。这种对待内战的态度,全世界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国所仅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