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遗事” ——苦情而又坚强的晋朝皇后王神爱

2021-09-06 12:57:08 首页

  由于历史的过于久远,细节的漫漶不清,六朝时期的不少人物,在后人心目中的印象,总会有些变形。似乎大家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充满着超脱世事的真/伪神仙的时代,或者是一个精神不正常分子横行的时代,而很少去想象一种更为合情合理的,属于“人”的可能。那些本已远逝的形象,于是变得不可索解,被奇怪地迁怒,或是按照后世的观念得到了廉价的同情——例如这次要讲的故事和它的女主人公。

blob.png

  王神爱这个名字,之前曾提到过。她是东晋倒数第二位皇帝、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书法家王献之的女儿——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女儿。她的生母是她丈夫的姑母、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愍”是一个表示同情的平谥。六朝使用“愍”字谥号的,通常死于非命。新安生女之时已经算是高龄产妇,很有可能,是因为产难死亡的。

  换句话说,神爱的出生,或许恰恰导致了她母亲的死亡。

  当然,她的母亲,并不是一个讨她父亲喜欢的人,甚至可能持续承受着王献之巨大的憎恨,直到彼此生命的尽头。王献之真正放在心上的,是表姊兼前妻郗道茂,感情颇深。他奉诏迎娶新安公主,是在被迫奉诏离婚之后。“献之炙足以违诏”,当时是个著名的话题,为了抗拒来自朝廷的诏命他不惜把脚烧坏,但是没有成功。之后愤怒的书法家和他更加愤怒的前妻,出现了几乎可称之为“大失风度”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任性举止。献之写了封对前妻留恋万分的信给道茂,表达了依依不舍往日恩爱的心情,行文中甚至近似刻意地出现带有情欲暗示的词句。道茂不曾回信,郗家同辈如堂兄郗超,又对信件的政治意义有特殊敏感,而这封信偏偏以献之法帖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很有可能是因为道茂拒收,以至私人信函流传坊间。或许纯然出于情绪,或许是二人之间有默契,男方借此表现出对皇权造成夫妇分离事实的抗议,而女方显示了“离婚就别来找我”的气节,表态互相呼应——

blob.png

  唯一一个无法找到台阶可下的,就是新安公主。丈夫给前妻写出如此肉麻的情书,而且传成了话题。换在现代,都是很难忍的吧。

  但新安也只能忍。无论出于她的意志,还是皇帝或太后的选择,当初皇室坚持要拆散人家,那么为了皇室的面子,她只能硬着头皮忍下去。同样需要忍受的还有丈夫和侧室桃叶没完没了的秀恩爱,以及对自己的置之不理:

  此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新组成的家庭,户籍上没有新增子女的名字。考虑到神爱后来的出生,这一结果,大概纯然因为夫妇分居,而不是其他缘故。

  名相谢安彼时始终把献之带在身边,担任自己的首席幕僚,也或许是身为长辈看不过去,出手帮他找了个不用回家对付他讨厌的人……的借口:公务繁忙。

  更恶劣的、类似鞭尸一样的举动,则发生在神爱出生以后。

  在新安极可能因产难而死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骄傲不通世事,或在权力面前无所适从的某位书法家,却在自己临终之时又强调了一遍:我一生唯一的罪过,就是跟郗家离婚。

  这话,也就等于一生死不瞑目的遗憾,就是跟新安结婚。对新安来说,作为一个妻子,遭到如此一以贯之的冷酷待遇,大概,也宁愿早死早超生的吧。

  不过万幸,双亲间的仇恨,并不曾延烧到女儿的身上。可能正是因为来得惊险而且宝贵,留下来的毕竟是她,父亲给了她“神爱”这个名字,但,众神对她或许也不愿真正地眷顾。她的父亲在她极幼小的时候因旧伤病去世。失去双亲的她,不得不在家族的荫庇下长大。她祖父的家系当时已渐人才凋零,当她长到可以嫁人的年纪,而被皇帝舅父挑选为儿媳妇和太子妃时,将她送出家门的,是她留在京城任职的六伯父。

  可这些人为她找的对象,却是一个愚顽到不知寒暑的,呆子。

  也许有人告诉她这是她母亲带来的宿命,也许她自己也这么觉得。这个记忆中没有母亲真实痕迹的女子,心里大约和所有早年丧母的孩子一样,充满着各种不真实的温柔想象:如果母亲多活几年的话,自己童年会很幸福的吧;如果母亲多活几年的话,她会像别人的母亲一样,很疼爱自己的吧;——就好比,如果父亲多活几年的话,自己就不用寄人篱下了吧……

  她到底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进入宫廷,成为皇室的一个成员,这年她不过十三岁。她母亲当初从皇室出来并深深伤害了她父亲;她是那场战争的遗孤,却又回到了母亲来之前的地方。东宫的生活如何,后人并不清楚。一个愚蠢到极致的丈夫是无法和她有什么情感共鸣或精神交流的,但是她也因此不得不实际负责起东宫全部的日常事务。这是一条极易获取权力的道路,在当年的西晋,后来擅权乱政的惠帝皇后贾南风,走的就是这一条路。或许神爱的皇帝舅父早已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觉得必须选一个带有皇室血统的儿媳妇。

blob.png

  况且他也已经有了某种不好的预感,需要尽快为身后事布局。

  神爱当然不是贾南风,但或许,忙碌的确可以打发一些寂寞的光阴。东宫官中,太子太傅司马道子和太子少傅、郡望东海的王雅,地位尊崇,负责对太子的日常教育,然而司马道子昏聩,而王雅当时有佞幸之名;太子本身的资质,也不具备接受教育的意义:所幸二傅并非东宫实务人员。东宫官佐实际的首领,是太子詹事,相当于东宫的总理大臣;本时期任职詹事者,则是与神爱亡父有着很深交谊的从叔王珣。对年少的太子妃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糟糕的开局。如果再历几年光阴,便可在内外亲故佐助下,形成有利于太子和自己的班底。

  可惜很快晋朝又发生了新变化。当年九月,她的公爹兼舅父,晋朝皇帝司马曜,意外死亡;她的另一位舅父、亲王司马道子,借机迅速控制了朝廷中实际的最高权力。司马道子昏庸无能,在他当权之后,晋朝政局混乱不断,各方势力纷纷出来争夺地盘。战争,杀戮,外地大臣联合起兵,地下宗教聚众暴动;在新朝成为尚书令的从叔,几年之后病故;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也最终被桓玄所杀,而后是桓玄篡晋。她陪着她的傻丈夫被桓玄迁出了建康台城的宫殿,发配到寻阳郡。没过多久,一群来自战斗力最强部队“北府兵”的军人颠覆了桓玄政权,把他们接回了建康。一切暂时归于稳定。她记住了这些人的头领叫刘裕

  这时候她已经二十出头,周折几经,有了阅历。她能够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可以把皇室一手扶起来的军人,也可以轻易地把根基未稳的皇室打下去。动荡随时可能再一次来临。愚蠢的丈夫非但根本无法依靠,在迫不得已之时,或许反而要依赖她的庇护。皇室的处境,并不比桓玄的时代安全多少,需要谨慎迎对。堂兄桢之此时是御史中丞,执掌朝廷风宪。但这点权限远远不够。他们没有兵权。更加糟糕的一点在于:几乎所有王家的男子,此时都在刘裕的阵营里,或袖手旁观。——东晋的朝臣和君主,是合作关系,而非依附关系。他们,完全可以选择看着更顺眼、也更有助于彼此利益最大化的,新老板。

  旧长官是可以被舍弃的,以及选择与旧长官合作的人。

  这对神爱来说是极其困苦的局面。她的母族和父族,比父亲在世之时,更加对立而难以调和。对于父族来说,她已彻底可看作是她母族的一份子,司马家的媳妇。她往日强势可以压迫父族的母族,此时无法给她真实的力量;眼下确定拥有力量的父族,则拒绝给她倚傍。

  面对空前强大的对手,她孤身一人。然而王家的男子,历来要在最深重的绝望中,方能爆发出最闪耀最锐利的光芒,王家女子也是一样。文弱、稚气的皇后迅速经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蜕变,她将越来越像一个女君主。在她直面艰难之时,掌权的军人之间也发生了裂痕。

  对刘裕充满嫉恨与戒心的刘毅,逐步形成朝中新的一极。身为门阀青年领袖之一,晋廷驸马谢混迅速与之接近;始终陪伴皇帝司马德宗的皇弟司马德文,也和这个群体渐渐靠拢。在皇帝复位的第三年,这个群体便向刘裕第一次公开发难,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锲而不舍,成为刘裕极为头痛的牵制力量。我们不知道神爱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曾经做过什么,但她在这个团队中的地位一定非常重要,因为刘裕对她的积怨乃至于恨,完全超过了正常边界。

  与谢混和晋陵公主共享的决战之局,出现在王神爱的生命最后关头。

  义熙八年,刘毅决定利用权限,皇室决定利用刘毅,对刘裕作最后一搏。四月,刘毅取代刘裕之弟、名将刘道规,出任扼制上游的荆州刺史;刘毅谋主郗僧施随行,出任掌握处理荆州少数民族事务、同时具有调集兵源权限的南蛮校尉。到达江陵以后,刘毅又要求政府派遣他的兄弟刘籓来辅助他。步步紧逼,刘裕不可能坐以待毙

blob.png

  事件的发动,始于内宫。

  还是沈约所载、刘裕政敌的爆料——

  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皆是朝士共所闻见,莫不伤怀愤叹,口不敢言。

  没有家书为证,我们或许会认为是抹黑。但是有文字传出来,这事情就复杂了。

  再看:

  当年八月,王神爱病故。九月,刚刚埋葬王神爱,刘裕即发出针对刘籓、谢混等人的逮捕令,并于同年发兵讨伐刘毅。十月,刘裕前锋攻克江陵。来年四月,掌握了绝对权力的刘裕,以政府名义发出命令,“罢皇后脂泽田四十顷”,好像东晋不会再有皇后一般。——

  王神爱的谥号是僖,谥法:“小心畏忌曰僖。思所当忌。”又:“履正为庄,有过为僖。”僖这个谥号,当然不算好。再看前面的记载,刘裕为什么对王神爱如此在意,以至于英雄一世,却不顾形象地,千方百计恨不得把一个无父无母的病皇后早点弄死?他与刘毅等人积怨既深,却为何一定要等到王神爱死后再发动政变?为什么在王神爱死后将近一年,还不肯轻易放过,要作出剥夺将来皇后小金库的动作?——或许这是刘裕表达恨意的方式。在以往,打赢令他头痛或暴躁的大仗之后,他的部队可能屠城。

  而此时,他要取消东晋皇后一切用于反对他的活动经费。

  其对手的水平,可以决定对一个人的评价。

  在今人眼中,王神爱常常被想象成一个近似孤苦无依的悲剧:她有着文弱的艺术家父亲和愚笨的丈夫,两代婚姻不幸,终于在二十九岁的青春年华,郁郁而终。这想象,符合大众期待中理所应当孱弱的六朝贵族,是为所谓“多余的人”。但事实远非如此。即便面对刘裕这一级的对手,她用自己的生命、用父族长辈手把手教会了她的聪慧机警,守护着她母亲的荣誉,最终报答了选立她为太子妃的先帝。年轻而孤立的皇后毫无畏惧,让对手持续的恨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当年,没有这样的倔强,王导便无法为司马睿撑起东晋。

  而东晋的最后时刻,依旧有王家人不离不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