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罗人曾进入过中国境内吗?吐火罗人最后去哪儿了

2018-12-11 11:33:55 首页

  说起古代西域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吐火罗人和斯基泰人的名字经常闪现。但对于他们的区别,则一直非常模糊。那么他们有进入今天的中国境内活动吗?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影响吗?

image.png

  吐火罗人进入中国境内的大致路线

  斯基泰人与吐火罗人是两个年代来到东亚周边地区的。他们的进入线路、最终分布都大致重叠,只是在末梢地带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恰恰是两者不同年代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先说年代较早的吐火罗人。他们属于印欧语民族的一个早期分支,和后来的伊朗人-希腊人-拉丁人-日耳曼人,都是有区别的。作为较早扩散的印欧语民族团,他们在印欧人最后一次全球扩散中,大量向东和向南迁徙。主要方向就是进入了印度北方和中国的西部与华北边缘地区。

  在印度,这部分早期印欧语居民非常有名,后世以雅利安人为止命名。甚至到了20世纪,还被某些绝世魔头借用名字,推销了邪恶理念。他们的迁徙成果就佛陀时代的印度贵族集团。包括释迦摩尼本人在内的印度精英,都源自这些吐火罗人。今天,受吐火罗语影响的梵文,都还是学者逆向破解他们语言的敲门砖。

image.png

  佛陀时代的贵族不少就是吐火罗人后裔

  这些吐火罗人在进入西域后,还继续向东进入了河西走廊。在此基础上,部分小团体还一路南下,通过青海地区,一路进入了中国西南地区。当然这时候他们的数量已经很少了,并且和很多周围的羌族人混血。最后他们的落脚点以云南的滇池附近为终点。

  和很多人设想的游牧民族属性不同,在吐火罗人大迁徙的年代,后世意义上的游牧经济模式与文化还未诞生。他们实际上是铜器时代文明的传播者。他们也养马,但主要以战车为作战方式,可以说对世界各地都有巨大影响。他们的印欧远亲,就在西面创造了赫挮、米坦尼和迈锡尼希腊等第二代铜器文明。

image.png

  曾经在西亚争霸不休的赫挮与米坦尼都早期印欧文明的代表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可以进入中国西南等地,为什么不直接向东进入华北地区呢?原因很简单,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这是一批属于铜器时代的居民。要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就必须看到他们所属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与运作方式。

  在当时的东亚大陆,大部分地方依然是未开发的。大片森林、沼泽和欠开发地带,都会阻碍文明程度较高的人群定居。改变方式之一就是,就是大量使用金属工具,发动足够的人力,进行开拓。但铜器时代的文明,要完成这些,就必须跟着铜矿资源走。这就好像在工业化程度提高之前,欧洲列强对非洲内陆的开发都不感兴趣是一个道理。

image.png

  今天中国境内的主要金属资源分布

  一直到今天,中国境内铜资源储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就是西南。考古发现也在西南地区发现了著名的三星堆等铜器文明。印度-缅甸-云贵的一条铜器文明输入线路,也被认为是早期东亚对外交流的一个方向。

image.png

  三星堆就是典型的西南铜器文明代表之一

  此外,由于吐火罗人在中亚和北亚,已经发展了比较成熟的畜牧业文化。所以他们的迁徙目的地,势必还要考虑是否适合饲养畜群。

  所以,进入中国的最后一批数量有限的吐火罗人,就这么伴随着铜器资源进入了西南。更多人的则去了印度。还有一些一直居住在中国的西域地区。当然,沿途滞留在河西走廊以及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带的也为数不少。

image.png

  新疆地区出土的吐火罗人干尸

  他们的后代,不仅有佛陀时代的印度贵族,也包括了西域三十六国的部分居民以及大名鼎鼎的大月氏。在上古时代的西伯利亚南部和贝加尔湖边区,也有他们的分支。更远一些的后代,就是西南地区的滇国人。

image.png

  左为迈锡尼早期铜甲 右为战国时期的滇国武士形象

  你或许还会觉得我说的人里面有不少是后来的骑马民族,怎么成了玩战车的吐火罗呢?别急,请看下面一段。

  在吐火罗人迁徙的数百年后,他们的另一支印欧亲戚,在今天的高加索和乌克兰平原地区,发展出了革命性的斯基泰文化。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文化,区别的不仅仅是农耕文明,也包括此前的很多畜牧业文化。

image.png

  斯基泰人向亚洲各地扩散的大致路线

  虽然一有机会,斯基泰人就选择使用农根与畜牧的生产方式。但他们的骑马文化与骑兵战术,却一路向东影响了整个欧亚大陆。

  除了马种培育的进步,斯基泰人与吐火罗人很大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开始掌握了新兴的冶铁技术。加上气候变冷等因素的帮忙,他们的新文化一路向东扩散到中亚地区。随着他们的迁徙,斯基泰文化从中亚一路到了中国的西域与蒙古高原地区。所以,后来的匈奴在很多文化上也是传承自斯基泰人的。当然,受影响的也包括匈奴西面的大月氏人。这就是大规模骑兵战术,影响中原地区的源头。

  在西方各地,斯基泰人以骑兵技术影响了伊朗地区、两河流域,最终还与希腊文明发生了大量的交集。在东方,以马萨格泰人命名的强势部落也是斯基泰式的骑兵好手。向东的一支则是后来汉人经常听闻的乌孙人。当然,虽然都是一个套路。但地区资源的多寡,还是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差异。例如中亚的马萨格泰这边,就习惯使用源自高加索的库班式头盔。而乌克兰地区的斯基泰人,则会从克里米亚的希腊城市购买各种希腊式头盔。资源多的集团可以,武士可以人马具装。资源少的部落,就只能大贵族披甲。乌孙最穷,看上去也最不像斯基泰祖宗。

image.png

  斯基泰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游牧战神

  这些斯基泰人的分支也进入西域,成为了部分三十六国居民。他们与吐火罗人混居,在一些地方成为了主流。之后就是河西走廊与蒙古高原西部的大月氏。通过河西地区,他们的骑兵文化也开始传入西南。羌人也因此开始掌握小规模骑兵战术。

  最后,就是滇国这块小飞地,也因为适合养马,也比东亚很多地方更早的出现骑兵部队。受双方共同影响的也包括先秦时代与秦国多有瓜葛的大义渠。秦国很多骑兵来自大义渠,而楚国则通过暂时让滇国臣服,打通了一条曲线通向西北的道路。项羽后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骑兵第一人,极有可能是楚国与西南滇国交流的产物。

image.png

  中期滇国骑马武士形象

  由于不再依赖铜矿资源,后来的斯基泰人没有像吐火罗人那样深入西南的欲望。逐步壮大起来的东亚本土文明,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些阻拦作用。

  后来,楚国被秦攻打,滇国所在的地区与楚国本土隔离。当地的楚国军头就选择加入本土文化,成为滇国国王。这个国家一直到汉代都保持了很大程度的自治。汉武帝时代,汉朝曾经尝试征服滇国,也因为成本问题不了了之。三国时代的蜀汉政权,还一直从西南招募蛮族骑兵,弥补骑兵力量的不足。

image.png

  斯基泰人的骑马射箭是游牧战术的起源

  当然,更有名的则是乌孙人和月氏人。他们与匈奴、汉朝之间的多角恋关系,是汉武帝拓边时期的一段佳话。在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后,他们中有不少人重回中亚,分布以红匈奴和白匈奴的名字,在中亚历史上留下最后的印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