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3:03:20 首页
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贞观时代,是中国最为辉煌的历史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史上中外友好交流的黄金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中国和印度有了正式外交上的交往。
唐朝初期,正逢印度戒日王朝时代。戒日王尸罗逸多的统治时期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时代。戒日王依靠六万庞大的象军部队,“勒兵战无前,象不驰鞍,士不释甲”以征伐四方,终于统一了北印度。而此时的戒日王就已经听说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同样强大的国家的存在;在这个强大的国家里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对这个国家充满了神往、好奇和疑问,迟迟得不到解答。这个时候,一个名叫玄奘的和尚出现了,他迫不及待的要召见这位远方来的沙门。
两国交往,一般都由民间交流开始。中印的民间交流,在汉朝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到了唐朝,推动中印两国政府间直接交往的正是如今妇孺皆知的唐僧玄奘。玄奘西游到达印度,一路宣讲大乘佛教教义,名声播于四方。玄奘来到戒日王的宫廷,受到隆重礼遇。关于两人的对话,在正史《新唐书》中有明确记载,在玄奘回国后撰写的回忆录《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则更为详细:
戒日王问:“高僧从哪国来?来此何为?”
唐僧答:“从东土大唐而来,以求取佛法。”这句话在《西游记》中无数次出现。
戒日王又问:“听说你们摩诃震旦有个秦王圣人(古印度人称中国为“摩诃震旦”),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咸歌<秦王破阵乐>。关于他的伟大传说在我们这里流传很久了。对于他的盛德的赞誉,是真的吗?请你为我讲讲他的为人。”玄奘大略的为戒日王讲述了唐太宗的神武,平祸乱,定四海,天下宾服的情况。戒日王听闻大喜,终于一解心中疑惑且甚是尊敬,说:“我要向东面而致礼于他!”
公元641年即贞观十五年,戒日王与玄奘会晤后不久,就派遣了使者向大唐进发,并递交了国书。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使,为能在万里之外有这么一个知音而感到高兴,也命令云骑尉梁怀璥持节出使印度,答礼戒日王。戒日王尸罗逸多既惊且喜,问国人:“自古以来有中国使者到我们国家的先例吗?”国人皆答:“没有!"于是,出城迎接使者,把诏书举到头顶以拜之。
随后戒日王第二次派使者入唐朝拜,唐太宗也再派卫尉丞李义表去传达旨意。这次出使,唐朝使者受到戒日王朝大臣的郊迎,整个国都曲女城的人都前来围观、道路上焚香。然后,戒日王率领群臣用面朝东面的礼节接受了诏书,并献上火珠、郁金香和菩提树做为礼物。这次出使之中,需要注意的是王玄策做为副使随行。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唐太宗派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做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第三次出使印度。这次出使不太顺利,还没走到印度,戒日王尸罗逸多就死了。戒日王没有儿子,死后国家大乱,又四分五裂起来。大臣阿罗顺那发动叛乱,自立为王,发兵在半道上截杀王玄策的使团。使团总共不过几十人,除王玄策和蒋师仁逃出外,其余皆被杀死,并抢劫了沿途各国进贡的礼物。王玄策本为中印友好而来,却逢此大难,愤怒不已,一个人跑到唐朝属国吐蕃借兵复仇。最后借得吐蕃兵一千,尼泊尔兵七千,发兵征讨阿罗那顺。大战三日,斩首三千,溺水而死上万人,阿罗那顺逃走。不久,阿罗那顺收散兵再战王玄策,这次输的更惨,连自己都搭进去了,副使蒋师仁活捉了他。王玄策、蒋师仁随后率军再击破其国,俘虏王妃、王子以及男女一万二千人,58座城池投降。曾援助阿罗顺那的东天竺国国王尸鸠摩,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这就是所谓的“一人灭一国”的典故。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事件,“一人灭一国”的说法是有些夸大的。因为戒日王死后,印度已四分五裂,阿罗顺那只是继承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小朝廷而已。王玄策在攻杀了阿罗顺那之后,天竺迦没路国也进献了奇珍礼物以及地图,并请求赐予老子像及《道德经》。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向中国以外传播最远的记载。由结果来看,道教显然未能在印度生根发芽。
其后,唐高宗时期,五大天竺国都曾来朝拜。
唐玄宗时期,中天竺国先后三次派遣使者入唐;南天竺国来使一次,进献五色鹦鹉等,请求唐军帮助其讨伐大食、吐蕃,并请求唐帝为其国家的军队赐名。唐玄宗赐其军队名为怀德军,并以锦袍、金带、鱼带等赐其使者。
再其后,两国的高僧往来密切,研习佛法、宣扬佛教,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互为影响。这一切也要得益于唐太宗李世民和戒日王尸罗逸多这一对英雄惜英雄式的交流所打下的基础,虽然中间出现了王玄策和阿罗那顺的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但从历史大局来看,它并没有对中印交流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