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3:03:22 首页
难陀王朝创立者出身低卑。一说是国王与首陀罗妇女生下了摩诃帕徳摩。另一说由公元1世纪古罗马史学家昆塔斯库底乌斯提出:一名理发匠获得王后宠爱,谋杀了国王,再作为诸王子的监护人而夺了王权,然后处死这些年轻的王子。这个理发匠另外与一名高等妓女生了一个儿子,此人便是摩诃帕德摩难陀。难陀王朝虽然出身低卑,但一度是强大的王国。摩诃帕德摩既有能力,又有权势,《往世书》称他“刹帝利的婴灭者”,由此推断,他攻城略地,屡立战功。难陀王朝曾一统印度北部并向南印度扩展。
摩诃帕德摩的王位由其八个儿子先后继承,据希腊学者描述,国王拥有大量财富,并且指挥着一支2万骑兵、20万步兵、2千辆战车和3千头大象组成的军队。希腊人还告诉我们,难陀王朝开掘运河,修建灌溉工程。由于印度此时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加上井井有条的租税征集,难陀王朝在经济上蒸蒸日上。正当难陀王朝踌躇满志向梦想的帝国迈进时,一位年轻才俊旃陀罗笈多的出现,将难陀王朝进一步的发展腰斩了。公元前321年,难陀王朝戛然而止,退出了历史舞台。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印度历史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
政治上,北印度由小邦林立到统一的政治国家;经济上,涌现出大量城镇,手工业和商业高度繁荣;意识形态上,印度人对吠陀信仰产生了怀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百家”,意指思想活跃,派别众多。佛教认为有96学派,耆那教认为有363派别。尽管学派繁杂,究其实质大体可分为三类:吠陀信仰;佛教和耆那教;异端与外道。第一类派别中,尽管互有分歧,但都以吠陀为最高权威。四吠陀在历史上有过很大作用。五河时期,雅利安人以吠陀经维系了团结,征服了达萨人。
恒河时期他们不断拓展,征服当地各群落居民,由部落成为国家,在此期间吠陀圣典一直是带领他们前进的旗帜。后来,政治、经济的变化导致了宗教和哲学思索的变化,旧的概念受到了冲击,新概念带来了活力。各种民间崇拜和信仰不断渗入传统。“吠陀不可更改”的观念越来越经不起冲击,适应环境的改变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古罗马史家库迪乌斯的著作提到雅利安人对偶像的崇拜,这是至今能见到的有关崇拜偶像的最早历史记载。此时,大多数神祇已经人格化,形体、服饰、言行与人渐趋一致。
这种神与人在形体上、性别上的趋同,必然导向偶像崇拜与庙宇建筑。《百道梵书》若隐若现地提到原始庙宇,史请则明白无误地描述出供奉着众神的寺庙。婆罗门教三相神的教义此时已显出形。雅利安人初入印度时,神祇众多但职责不明,如因陀罗是战神、风暴神、雷神、闪电神等。此时万神殿里的诸神,有三神威严日增,地位不断提高。“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尽管形式尚未完备,但已分别体现了“创造意志”、“济世慈爱”和“恶判决”。
六大哲学派别的形成,既可看到吠陀信仰内部斗争的激烈,又显示了争鸣的深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成果。在印度人看来,“哲学”不仅是各哲学派别的理论,而且也代表宗教派别的主张。这六派哲学是:前思维派(弥曼差派)、后思维派(吠多派)、数论派、瑜珈派、正理派和胜论派。各派都以各自遵奉为经典的奥义书作为根据。其中前思维派和后思维派对印度以后的思想哲学的影响更大。佛教和耆那教尽管都接受“业”与“轮回”两个基本概念,但都反对婆罗门教正统,否认吠陀权威,都反对种姓制度,都以更接近民众的俗语传教。
两教的创始人都属刹帝利种姓,几乎同时在同地域(东印度)进行传教。佛教的创立者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6年出生于尼泊尔南部靠近印度边境的迦毗罗卫的释迦部落,是酋长之子。他原本娶妻生子,生活无忧。当感悟到尘世快乐的虚渺无常时,他决心寻求解脱真谛。他29岁出家,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修道成佛后,称“牟尼”,所以叫释迦牟尼,意为释迦部落的“圣贤”。他也称“佛陀”,意为“获得正觉者”。释迦牟尼第一次传教在萨尔纳特的鹿野苑,称为“初转法轮”,聆听者为最早的五名信徒。
佛教教义总称“四缔八正道”。“缔”即“真理”,四缩为“苦、集、灭、道”。“苦缔”:人之受苦,总为有身;“集缔”:贪恋心召集众苦;“灭缔”:除灭贪欲,以为救世;“道缔”:通过八正道,可以救世。“八正道”取义于“尽离邪异故日正,能达涅槃故曰道”,实际是八种修行的方法,即“正见”:见苦、集、灭、道四缔;“正思维”:思维而增长真智;“正语”:不做切无礼之语;“正业”:除邪业,住于清净;“正命”:清净身、口、意三业,命顺正法;“正精进”:强修涅槃之道;“正念”:念正道,无邪道;“正定”:入于清净之禅定。释迦牟尼在45年间云游东印度各地,以俗语传教。80岁涅燊。佛陀圆寂后,信徒们举行过四次结集。所谓结集,即会诵教法,信徒们召开集会并通过会诵编集经典,确认这些内容是佛陀的教导。第一次结集是在佛陀的涅槃之年于摩揭陀旧都王舍城召开,有五百僧徒参加。主旨是佛陀涅槃了,倡导大家团结。大迦叶任司会者,由优波离诵出律,阿难通出法。公元前380年,第二次结集在吠舍离城举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