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武门之变到唐隆政变 为何唐朝的政变总是这么容易成功

2021-09-26 15:57:37 首页

  为什么有些政变,无论过程多么惊险,多么峰回路转,最后总能像金庸小说中自带主角光环一样大告功成呢?但另外一些政变,无论环境条件与前者多么相似,最后总差临门一脚,功败垂成。明明历史不是写小说,剧情不是随心所欲编的,但为什么仿佛有些人就是天生主角,有些人就是没有主角的命?

  成功的和失败的政变之间,究竟差了些什么?

  现在就让如今的我来尝试解答一下幼时的我这个问题吧。

  ----------------------------------------------------------------------------------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成功案例,总结一下正面经验先。

image.png

  玄武门之变

  最出名的宫廷政变,莫过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世民通过一场武力政变,杀死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这哥们是个荒淫无道的官二代),逼父皇李渊退位,正式开创贞观盛世。

  据我总结,他成功的要素有几点:

  1.一同举事的手下必须是铁哥们。

  李世民为国征战多年,手下无论文官武将都是共经历过无数生死的交情,所以当他们劝说世民动手的时候,个个都发自肺腑,并非为了荣华富贵。

  猛将尉迟敬德第一个站出来说:“如果秦王不动手,我今晚就离开王府,落草为寇算了!”

  李世民说,事关重大,我不如占卜一下再决定。

image.png

  事变前深夜密谋

  张公瑾(凌烟阁24功臣之一)跳出来扔掉他的占卜龟壳,说:“占卜是为了决疑,如今不动手就是死路一条,还有什么疑问吗?”

  然后李世民又说,不如叫房玄龄杜如晦过来商讨一下再说(此前房杜二人早已被派遣别处当官,调离了亲王府,如果在私自联络等于结党),然后又说,如果他们二人不肯定,你就把他们砍了,人头带来吧。说完把佩剑交给长孙无忌

  无忌去找二人,还没亮剑,房杜二人就换了道士袍,潜回秦府。

  别以为李世民很懦弱,其实他是在试探他的这些手下,到了关键时刻是不是仍旧忠心,所以才假装犹豫不决,让他们先表态。

  -------------------------------------------------------------------------------

  最强阵容都到齐了,也确保不会有人中途叛变,那就正式行动吧。擒贼先擒王,政变一般的主要目标,就是除掉敌方首脑。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2.小范围内集中优势兵力,把敌人首脑困在一个狭小空间瓮中捉鳖

  其实李世民手里只有守卫秦王府的几百名亲兵,论兵力,太子建成比他多很多。

  但是兵多,也阻碍不了李世民使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这招。

  李建成、李元吉进宫

  这一天,是皇帝李渊下诏让建成元吉进宫,所以他们自然不能带卫兵。而李世民的士兵就埋伏在进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后面。

  建成和元吉的马越来越接近玄武门时,才看见李世民就站在城门下。当他们下意识地调转马头想逃跑时,一支箭已经射出——最大的政敌,就这么除掉了。接着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死。

  3.一不做二不休,必须控制皇帝

  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理论上说李世民已经没有政敌了。因为他的父皇李渊只是想一碗水端平,希望他的儿子之间和平共处而已。何况现在3个儿子只剩下1个,他无论如何都只能传位李世民了。

  但假如李世民选择此时罢手,那么谁能保证李渊会不会秋后算账,以谋反罪把他也除掉?因为在禁宫之内动刀兵,本来已经是死罪。

  李渊被迫下诏

  玄武门那边解决完后,尉迟敬德马上冲进禁宫,浑身是血地站在李渊面前,逼皇帝下“敕令”,宣布建成和元吉为乱党,李世民剿灭有功。

  只有通过皇帝来“对事件定性”,并同时软禁皇帝,才能确保政变取得最终稳固的胜利。

  -----------------------------------------------------------------

  再看一个正面例子,直接终结武则天统治的“神龙政变”。

image.png

  影视形象中的张氏兄弟

  武周后期,男宠乱政。张易之,张宗昌是最得武则天宠爱的男宠兄弟,不仅受到满朝不正直的官员巴结,还随意以谋反罪诬陷政敌。

  当时朝廷正直派的五位大臣实在忍不了,于是拿着太子李显当旗号搞政变,铲除男宠党。

  我们来看看这次政变有没有与玄武门之变相似的成功要素:

  1.举事者都是铁哥们/或有共同目标。

  首先,五大臣无疑是铁板一块,有着推翻男宠党的共同目标。

  其次,武则天的统治由于是篡夺她儿子的位,不得人心,所以只要喊出“还政于唐”,就有利于政变士兵们团结一致。

  第三,五大臣们长期郁郁不得志,如果政变成功就会荣华富贵,不政变则迟早被整死,所以政变的“盈亏比”很高(套用了投资概念,哈哈),因为他们have nothing to lose.

  2.集中兵力围困敌首脑。

  这次五大臣的选择进攻策略同样是玄武门,一突破就直接包围皇帝寝宫。

  过程中还是有些惊险的。首先是男宠党在玄武门也有亲信统军,但五大臣安插了多个中层将领,则可顺利架空他们,举事时一刀砍了,则可控制士兵。

  到达玄武门后,五大臣突然发现,另一支禁宫独立兵力——千骑,竟然巡逻至此。如果此时凭正面交锋开打,则势必打草惊蛇,武则天及男宠们肯定能趁乱溜走或找救兵。

  正在剑拔弩张之时,太子李显(当过几个月皇帝然后“被退位”的)被拥上前。千骑见是太子,可能也是民心向背问题,就是就不再阻拦。

  3.控制皇帝

image.png

  神龙政变

  就这样,大臣党顺利进入后宫,二张刚听见躁动探头出来张望,就被砍了。他们的尸体被挂到洛水桥,一夜间便被愤怒的百姓割光皮肉,可见民心站在哪一边。

  武则天被软禁后第一天,命太子监国;第二天,传位太子;第三天,太子登基,恢复国号为唐,仍称唐中宗(武后篡位前他做过20多天皇帝时,就叫中宗,沿用旧号),大赦天下。第八天,政变五大臣全部封相。同年11月,软禁中的武则天病逝,终年81岁(这么老还有男宠,也是天下奇葩,所以才能是武则天)

  -------------------------------------------------------

  唐中宗经过二十多年的饱受惊吓,早已经变得软弱怕事。所以重新即位后,他发誓对她的妻子女儿加倍补偿,无论提出什么要求,他都露出慈善的笑容,满口答应。谁知道一补就补过头,韦后的亲戚迅速被封大官,形成后党;女儿安乐公主经常写好诏书,然后把内容挡住,拿去给父皇盖玉玺,中宗也不看内容,宠溺地无一不答应。安乐公主就凭这招,又封了很多亲信占据要职。

  真昏啊。

  有一次,公主找中宗说,想当皇太女,以后传位给她。这个词也真是有创意,估计历史上她是首创的。虽然中宗对女儿宠溺过头,不过这个要求好歹是拒绝了。

  在中宗看来,这只不过是女儿胡闹。但这件小事反应了一个事实:武则天的先例让很多有野心的女性看到了登上顶峰的希望,从而都想尝尝当武则天第二的滋味。。。

  --------------------------------------------------------------------

  韦后和公主的步步紧逼,使太子李重俊坐立难安,因为他不是韦后所生,自然而然成了政敌。更何况,就算是亲母子,武则天不也把儿子们当政敌,一个个摘掉吗?坏风一开,就难以收拾。

  于是乎,太子也想来一场政变,铲除韦后和公主。(真是变上瘾了,就如同女皇之风仍在一样,神龙之变的成功也使得很多不知量力的人以为政变很容易)

  好了,案例3来了。

  那么这次太子政变,有没有满足成功三要素呢?

  1.举事者铁板一块。 (不存在的)

  首先,目前的时局,想通过政变咸鱼翻身的投机者不多。 朝中大臣要不就是韦后或公主党,无立场的就忠于中宗,更何况中宗名正言顺,没什么人想革他命。

  所以最后,参加起事的只有大臣李多祚(与后党敌对)和成王李千里(硕果仅存没被武则天灭掉的远房宗亲)。

  2.集中兵力困敌首脑。 (不存在的)

  这次的政变选择了兵分两路,一路去杀武三思(韦后的情夫,韦党的首脑),一路进宫杀韦后,公主和上官婉儿(韦后女助手,唐朝流行的额头梅花妆就是她原创的)。

  第一路顺利把武三思的头砍飞了,但是第二路则遇到了麻烦。由于外面已经杀声震天,打草惊蛇,宫里的人正准备无头苍蝇般逃窜。

  为什么上官婉儿会在历史里有一席之地?这时候就显真功夫了。她脑子快速转动,立马跑到皇帝李显面前禀告:太子犯上作乱,扬言要先杀奴婢,再杀公主和韦后,最后杀皇上!

  其实太子压根就没想动皇上啊~不过这种时候,皇帝逃命都不够时间,还有时间思考?你说他会信谁?外面杀声震天的太子,还是面前楚楚可怜的婉儿?

  上官婉儿就这样通过一句话,成功把皇上和自己捆在一条船上,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死了,但皇帝也会拉上垫背。太聪明了,这种人在游戏里智力简直99.

  皇帝等一行人慌忙登上玄武门,这时候太子党才赶到,形成了需要仰攻的局面。这里又输了一着。对比之前的两次政变,都是敌人还在睡觉,玄武门已经到手了。

  3.控制皇帝。(不存在的)

  现在形成了对峙。不过太子这边有三五百人,皇帝身边区区100人,估计还夹杂不少宫女。如果此时太子下令强攻,多半是稳操胜券。

  但是,他竟然犹豫了。原本计划里,他没有想过要与父亲为敌。这临机应变能力,比上官婉儿差九条街。难道他没有看过历史,看看他的先辈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吗?

  先控制了父亲再说!事后可以给他当太上皇嘛。

  这时候,皇帝喊话了: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何苦作乱?此时斩杀反贼,你们都能升官!

  基层的士兵也真好骗,随便开个空头支票,就有大部分调转枪头(所以太子的第一点做得太烂了,完全没有铁哥们)。太子只好调转马头逃离京城(这也够懦弱的,这时逃了,普天之大有容身之处?早知如此你几秒钟之前怎么不下令总攻,所以真是愚蠢之极),最后在荒郊就被身边的士兵砍了脑袋,拿回去领赏了。

  ---------------------------------------------------------------------------

  太子被灭了之后,韦后党借机会搞“肃反扩大化”,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一人,很快,韦后党便权倾朝野。中宗的不闻不问使韦后权力欲迅速膨胀,很快,她就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满足不了她,她的下一个追求,就是成为武则天第二。她当了女皇帝,就把她女儿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所以两人一拍即合。

  但是,李显才50来岁,又心宽体键,生活幸福,看来不到7,80岁都不会死。既然如此,看来韦后只能设法加速这个进程了。

  唐中宗

  景龙四年,中宗吃了一碗汤饼后,就突然七窍流血暴毙了。韦后马上宣布长安戒严,第二天又把五个后党成员升为宰相。

  中宗有两个儿子,一个31岁,一个16岁。韦后当然准备伪造遗嘱,立16岁那个为继任皇帝了,幼主好控制嘛。但是长幼有序,立幼不立长,仍引起很多无派系的大臣反对。

  --------------------------------------------------------------------

  就在韦后开开心心地在禁宫里捣鼓这些时,一股潜伏于朝堂之下的势力开始有动静了。那就是中宗的弟弟,睿宗李旦

  还记得武则天“三摘黄瓜”吗?中宗是那第三根黄瓜,当了20多天皇帝被武则天废了,然后立了她的四儿子睿宗李旦。当然,睿宗也没干多久傀儡就被撸下来了,但好歹也是有名号的唐朝皇帝。既然中宗死了,为什么不让睿宗重新上台,而立一个16岁的幼主呢?很多正直派的大臣会这么想。

  有了广泛的民意,政变起来自然更容易(没错,又要变了)

  这一次政变的主角是李隆基——睿宗的三儿子,日后的唐玄宗。(再变几次就进入开元盛世了,读者们再忍一忍啊)。

  还是成功三要素,我们看看李隆基做得怎样。

  1.手下都是铁哥们。

  这点李隆基早有铺垫,很早前就与禁军结交,称兄道弟,又赐饮食金帛。

  不过光这样或许不够,但是敌人又帮了她一把。韦后掌权后,担心禁军不服,于是想到打人立威,动不动打得皮开肉绽,使得禁军兄弟对韦后恨之入骨(又一个不读历史的主,不知道三国张飞是怎么死的吗?),所以禁军兄弟都死心塌地跟着李隆基杀韦后,完全不担心被反间。

  2.包围禁宫,取敌首脑

  公元710年六月,一队花匠模样的人进入禁宫,其中一个气质凛然的年轻人,不用说就是我们的主角。他们进入某花匠的房间潜伏,一直等到半夜二更,才开始动手。

  首先进攻的,还是玄武门。关系再怎么铁,也不可能收买守门的所有人。但是有一两个内应就足矣。内应迅速放他们进来,把睡梦中的韦后一党砍了,然后向其余慌乱的御林军大喊:“韦后毒死先帝,危害社稷!我等今夜应同心协力诛賊,拥立相王(即李隆基的爸,先帝的四弟,第四跟“黄瓜”——李旦),若有人暗助逆党,一律斩杀!”

  你看,这才是有水平的喊话,有萝卜又有大棒,先把造反理由说得光明正大,然后再说跟着我们混有什么好处,最后再说如果反抗就死。比案例三中的太子愣住几秒硬是不下命令强太多了。

  越往里面攻,竟然越多士兵加入政变部队的行列——口口相传的估计也是上面那三板斧,这宣传工作好的。

  唐隆政变

  韦后从杀声中惊醒,这是她第二次经历政变了。虽然这次聪明了点,直接奔往御林军处,但是,所有人早已把她的头当成白花花的领赏银子了——于是韦后、公主,上官婉儿,这一帮梦想重温武则天人生轨迹的女权谋者,就这么走到的生命的终点。

  政变过后,李旦第二次登基,仍称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随后睿宗退位为太上皇,李隆基正式登基,是为唐玄宗。

  ——————————————————

  通过以上这么多案例,我们发现想要成功,除了一些基本共通点你要做得足够优秀之外,也有不少“老天爷赏饭吃”的运气成分,仿佛王者自有天助。例如李隆基那次政变,就差点有一个花匠由于害怕,不敢开门想临阵脱逃,后来是这花匠的老婆说,你现在做逃兵,如果政变成功,他们会找你问罪;如果政变失败,他们也会供你出来。这才使花匠回心转意出来开门。

  但相反,失败的那些,往往这些偶然因素就都是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

  所以有时候,天命也是挺重要的。而天命,好像也和你是不是“师出有名”成正比。所以,越能得民心的政变理由,会得到越多无形中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