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18:51:40 首页
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于公元前662八月去世。在得病期间,庄公最为关心,也最为紧要的就是自己的继承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庄公虽然有三子:公子斑,公子开,公子申。但是却没有嫡子,所以这三十二年来也未曾立过太子。如今在自己病危之际继承人的问题必须要尽快提上日程,虽然庄公在这个问题上早已因为爱屋及乌,有了想要册立的人选,但是立储之事毕竟事关重大,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听一听自己三弟的想法。
这件事《史记·鲁周公世家》是这样记载的:【庄公无嫡嗣,爱孟女,欲立其子斑。庄公病,而问嗣于弟叔牙。叔牙曰:“一继一及,鲁之常也。庆父在,可为嗣,君何忧?”】显然,叔牙的这番回话让庄公大失所望,甚至对他能否忠于新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古代在君位继承的问题上是有兄终弟及之说,而且也不乏实例。但这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决定。如今我虽然没有嫡子但还是有亲生儿子的。你为什么不选我的儿子而要选择我的兄弟作为国家的继承人呢?如此,你是不是也对君位有觊觎之心?这也为叔牙的死埋下了伏笔。《史记·鲁周公世家》接着记载:【庄公患叔牙欲立庆父,退而问季友。季友曰:“请以死立斑也。”庄公曰:“曩者叔牙欲立庆父,奈何?”季友以庄公命命牙待于*巫氏,使*季劫饮叔牙以鸩,曰:“饮此则有后奉祀,不然,死且无后。”叔牙遂饮鸩而死,鲁立其子为叔孙氏。】在这件事上,庄公最小的弟弟季友就比自己的三哥做的高明了许多。为什么呢,因为季友比叔牙明白:虽然身为国君的哥哥庄公能在立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征求自己的看法是出于兄弟亲情和对自己的信任,但也不是什么话都敢说,都能说。哪个国君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没有自己的一点心思?所以这个时候就得顺着国君的意思来。从这点说,起码季友要比叔牙在平时观察的多,也机灵的多:庄公没有嫡子,但是有爱妃。既然宠爱某人就必然在平时会有所表现。这个时候只要守住两条底线:一则在储君得在国君的子嗣中选(这是最基本的底线,若是叔牙早点知道这点恐怕也不会被杀),二则推荐国君宠妃之子就准没错。然而事情到了这里还远未结束。因为,庄公或许不知,自己的正妃哀姜竟然与自己的弟弟庆父私通!
庄公从齐国娶得正妃哀姜无子自然也不会太受宠爱,所以便和庆父这个有着极大野心的小叔子缠绵在了一起。哀姜的妹妹也嫁给了庄公,生有一子,即公子开,也就是后来的闵公。当时虽然庄公已经立了太子,但是庆父等人并不甘心,所以在庄公去世后不久,庆父便派人刺杀了新君公子斑,季友侥幸逃到陈国。两年后随着庆父的野心日益膨胀,哀姜又与庆父密谋,杀闵公自立。对于闵公之死,《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的比较简单,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故此处引用《左传闵公二年》之记载。《左传》云:【初,公傅夺卜*田,公不禁。秋八月辛丑,共仲(庆父)使卜*贼公于武闱】。就因为一件夺田的小事庆父就敢弑杀他亲手拥立的国君,可见在这两年中闵公也定没有实权,整个就一傀儡。《左传闵公元年》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之”】。庆父在鲁国的为非作歹,飞扬跋扈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出处。人常道: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杀掉了闵公后,也许是国内臣民的反抗,庆父并未如愿登上君位而是逃到了鲁国的邻国莒国寻求避难,得到这个消息后,季友带着庄公仅存的儿子公子申回国即位,是为鲁僖公。
续了两三年的立储之争共导致鲁国两位国君被杀,两位公族被杀。这对鲁国来说,不亚于一场剧烈的政治地震。这之后,鲁国的未来会在僖公和季友的带领下走向何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