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早起的地盘到底有多大?比早期的楚国还要大很多

2021-04-24 19:45:16 首页

  在楚国被周王朝分封五十里丹阳地的建国之初,楚国只是和阴国、谷国、邓国、绞国、鄀国、申国息国等天下的诸侯国一样,都是僻居一方的诸侯小国。

  因为周成王所封的“五十里丹阳之地”及楚都在哪儿至今没有定论,所以诸侯国时期的早期楚国疆域,至今依然还是千古之谜。因为这个原因困惑了很多史学专家,致使与楚国丹阳相关的楚史也随之混乱了两千多年。至今很多史家学者还在为楚国丹阳地、屈瑕封地地、屈原故里地、汉东地、汉北地、疆浧地等问题争论不休?这不能不说是具有高度文明的楚国的遗憾,是楚文化的悲哀!

  近来在考察和研究阴国、谷国、绞国、邓国、鄀国、申国、息国等诸侯国的古今沿革变迁和相关的考古历史后,发现早期的楚国原来是被相临的“邓国”包围着的。

image.png

  参看:考古和出土文物佐证的邓国疆域图

  这一发现,有助于揭开早期楚国“五十里丹阳之地”到底在哪儿的疆域之谜及很多楚文化相关的历史疑问。

  说到邓国,早期人们通常都认为是今天的邓州市辖的东西50公里和南北60公里范围以内,其实古邓国的地盘是相当大的。2015年7月24日到江苏淮阴参加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时,就从老河口出发经邓州市从新野上的二广高速,第一次几乎横穿了南阳盆地东南一展平洋的邓州平原,第一次穿越湍河、潦河、礓石河、唐河,走在沃野千里南阳盆地,幻想当年古邓国独享周王朝分封良田沃土的尊贵和荣耀。经过文物专家近五十年的考古发现,出土文物证明邓国包括了今天的襄阳北和谷城南部分土地,是地跨汉江有纵横两百里地盘的诸侯大国。

  襄阳的樊城在汉江襄阳段以北约6公里处团山镇邓城村,古称汉北,至今樊城还有汉北村的古村落。樊城邓城大道以北的“邓城遗址”是春秋时期邓国故都和后来的邓城县治所。1981年,邓城遗址被湖北省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城南近汉水,北接南阳盆地,地势平坦,四周开阔,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襄阳2800年的建城历史就是因邓城遗址而来的。

  楚文王十二年的公元前678楚国灭邓,邓城为楚在汉北的要邑。城址近方形,夯土城墙,周长约3150米,现存一般高度为3~5米,东南角为最高点,高出地面约6米。城垣厚20-30米。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座城门。城外护城河宽50米左右,现已改为水田。相传城内偶有铜镞、金粒可拾,城内有时杀鸡还可取出金粒,故有"邓城不卖活鸡"之说。城北4公里左右有蔡坡、山湾、团山等多处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墓地,"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也分别出土于山湾和蔡坡墓地。

  邓城遗址的考古可以证明,襄阳樊城的邓城早期是邓国的土地。因此樊城到邓州之间和邓州相连的土地,无疑也是邓国之地。所以樊城邓城遗址地,可以界定襄阳市汉江以北到邓州市之间早期都是邓国的属地。

  别看今天的襄阳和樊城,以惊人的速度建设发展,其实早在民国三十年(1941)的七十多年前还没有老河口繁盛。《阵中日报》第五战区艺术协会常务主任杜宇的“老河口印象”文章“老河口的商业,似较襄樊两城为盛”就是直接证据。

  今天的谷城县辖,春秋早期时还包括邓国、谷国、中子国等诸侯国。今谷城县庙滩镇擂鼓台出土的“邓子孙日用”邓侯青铜鼎,证明谷国东南部是邓国的地盘。

  《谷城县志》有载“西周封嬴绥为谷伯,名为谷国,都城建于谷山。古谷伯城在现在城北15里之谷山,《水经注》作谷城山,亦作谷神山,山上有庙祀谷伯嬴绥。《左传》载有:“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谷伯绥来朝”。《春秋》载“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谷伯绥,嬴姓,名绥。邓侯吾离,就是楚武王熊通的王后邓曼的父亲。谷城庙滩青铜鼎的出土,见证了谷国和邓国,不仅国土相临相交,而且世代友好,两国国君曾去相约朝会鲁桓公的历史属实。公元前678年楚灭邓,约公元前676-656年楚灭谷国。

  谷城庙滩镇出土的邓侯青铜鼎,足以证明谷城庙滩曾属邓国,与《春秋》和《左传》的历史记载相符。参看:谷城庙滩出土的邓侯青铜鼎图

  古人因为出行方便,安全防御等自然原因,多以山川河流为界划分诸侯国的。汉江流域,划出了汉江以西是谷城的谷国,汉江以北的绞国丹江口,汉江以东的汉东地阴国“老河口”,三尖山朱连山以北的鄀国、以东的邓国。

  而襄阳太平店与汉江以西的谷城庙滩,并列两岸隔江相望,出土邓侯青铜鼎的庙滩,给邓国谷国和早期楚国的疆域,给襄阳与老河口的划分提供了新的参证。

  了解襄阳与老河口地理特征的都知道,其实襄阳与老河口也是以河为界划分的。襄阳太平店最北端与老河口柴店岗交界处,有一条汇入汉江的一大支流化学沟,就是两地分界线。

  由柴店岗分界线汇入汉江的支流,是上游排子河的一个支流,从张集大河口沿姚河水库、牛车沟水库、小张沟水库、最后从柴店岗大桥的化学沟汇入汉江的。因为一级级的建大坝水库,现在已经不见其当年江河横流的壮观了。今天的柴店岗大桥逆流往上至排子河的这条河流,即是今天襄阳和老河口的地理分界线,也是邓州市和老河口的地理分界线。邓州市以西的排子河基本限定了早期邓国的疆域范围是以排子河为界划分的。

  老河口市水文分布中以袁冲二劈山为分水岭的地理分界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绵延50里,一分为二的把老河口划分成东西两个片区,被称为老东乡的袁冲、孟楼、竹林桥、薛集、张集为东区的阴国,西区是洪山咀、光化、酇阳、仙人渡。以二劈山分水岭为界的东片区,从袁冲六官营到排子河竹林桥镇谢营村,正好在二十五六公里范围之内,即符合丹淅之汇地,又符合周成王封楚熊绎五十里丹阳封地。符合《清华简》“楚居”中围绕古城老城墙四周,填水造地扩建楚郢都最早的“疆浧”地。

image.png

  有襄阳樊城邓城遗址和谷城庙滩邓侯青铜鼎的出土文物,有老河口市以袁冲二劈山为分水岭为地理分界线的五十里丹阳封地的山川依据。不仅早期邓国的疆域轮廓准确呈现,连早期楚国丹阳也非常清晰明确了,原来早期的楚国真是被“邓国”东西南三面包围着的。

  早期楚国五十里丹阳封地在老河口的地望,也正好能够印证和解释《左传》中楚文王为什么伐申时必须过邓的原因所在。因为北为三尖山朱连山杏山等群山阻挡,西为滔滔汉水,连汉水西岸的庙滩都是邓国的地盘,楚国几乎是东南西北四面都被邓国包围,所以楚国要攻打申国去伐申,不管从哪个方向走,都必须要经过邓国,因为楚国除了从邓国走,再也没有其它能够灭申的路可走。

  这应该是楚了老河口外,任何地方的诸侯国都具备不了的条件。

  历史是死的,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而人是活的,可以根据有限的历史记载所传达出的历史信息思考和分析,从而找到有价值的历史线索。

  《春秋》、《左传》、《史记》等历史记载,其实已经把楚国和丹阳的地理位置讲的再清楚不过了,只我们没有读懂这些历史罢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